編按:樟之細路為國家級長程步道,從桃園龍潭延伸至臺中東勢,是先民伐樟煉腦的內山小徑。主線步道長約220公里,沿線蔥蔥鬱鬱、風景秀麗,且串連了諸多舊鎮老街,走一趟樟之細路,就像走進了百年的時光隧道!你也想親身體驗古道之美嗎?出發前,先來看看健行筆記特派員的踩線紀錄吧!
樟之細路/本集踩線說明
- 行走路段:約24.4公里,RSA-09~RSA-15,接RSA-18段
- 沿途行經:打牛崎古道→小粗坑古道→渡南古道→新竹五龍大橋口
- 路線難度:低
- D1-D2│路線GPX載點
▲螢光筆處為今日路線
小粗坑古道至渡南古橋,是昔日樟腦的運輸道路、兩地居民來往的道路,承載百年的歷史與回憶。
│小粗坑古道-渡南古道懶人包│(手機請轉橫向閱讀)
時程 | 景點 | 介紹 |
1hr30min | 小粗坑古道 | 小粗坑古道是日治時代沿著小粗坑溪而上、由桃園龍潭運送物資到新竹關西的牛車道。如今古道搖身一變成為賞桐的熱門景點之一,每年四五月桐花盛開時節,古道覆雪、風景如畫 |
30min | 十寮山 | 十寮山步道位於桃園市龍潭區、新竹縣關西鎮稜線交界處、石門水庫西側,是昔日樟腦的運輸道路、兩地居民來往的道路。十寮山可通往打牛崎古道,經東畚箕窩山、石人崠、老虎山。 |
2hr10min | 打牛崎古道 | 「崎」為坡之意,昔日農民運動農產品或民生用品時,需靠牛車運送,遇坡太陡,牛不願走時,則必須鞭打牠,才能繼續上行,故稱為「打牛崎」 |
關西市區 | ||
10min | 東安古橋 | 興建於日據時代昭和八年(西元1933年),並於昭和十年立碑通車的東安古橋,是關西唯一僅剩的最具歷史壯觀的橋 |
6min | 樹德診所 | 沿中山路過來有一間樹德診所,是關西第一間水泥建的醫院,見證關西發展歷史。 |
4min | 關西分駐所 | 建於1920年,濃厚的日式風格,至今也快100歲了,目前為三級古蹟。 |
30min | 渡南古道起點 | 這條古道是上南片羅氏居民進出關西的主要道路,飛鳳古道的支線,承載百年來的歷史回憶。 |
30min | 渡南古道終點 |
│小粗坑古道-渡南古道踩線紀錄│
前一天晚上入住中正美學飯店,早早就入睡了,因為從龍潭到十股的車次不多,也是一個小時一個班次,錯過就要再等一小時,而最早的一班是7點半。
小提醒:大家務必要注意搭乘樂活巴士L727&L728,往十股的站牌在衛生所的門口,不要像我們一樣在衛生所的對向等巴士,結果早起吃早餐,卻錯過了原本要搭乘的巴士! |
第一站:古道健行去!
抵達十股站之後往小粗坑古道前進,進入古道前會先經過星園活魚餐廳,再往裡面走會看到一些住宅區。
見到福德寺(土地公廟)後左轉進入山徑。這間廟宇面向山,彷彿保佑著所以上山的登山客。
古道第1站:小粗坑古道
小粗坑古道其實在每年5月是個滿熱門的景點,照片裡的石頭上面寫著「油桐花觀景台」,查找了過去的遊記,其實這裡原本是有架設一個觀景台的,只是我們去的時候沒看到,也由此可知這裡其實每到油桐花季就會吸引不少的遊客。
我們確實也在路上意外的發現了排成愛心形的油桐花XDD
小粗坑古道我認爲是條平易近人的古道,所需時間較前晚的伙房崎&林埤古道還要再長一些,後段也會有拉繩的需求,但整體來說是安全且具有些微挑戰性的古道。
步道路況維持的不錯,緩坡處都有大且平的石頭可以踩踏,只是需注意大部分的石階都長滿了青苔,如果鞋底抓地力不好,可能會滑唷!
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代闢建的一條牛車道,「粗坑」的原名「出坑」,是客語中的水源之地。也因為這裡的水質清澈,可以欣賞到各種鳳蝶、蟾蜍、赤蛙…等稀有物種。
在早年,粗坑、關西十寮、竹坊、茅武督等地居民都依賴這條道路運送物資出入,後來因興建石門水庫,山區居民他遷,加上公路的闢建,古道於是沒落。
後段陡升的地方比較不好走,但仍然有繩子作為輔助。沿路可能會突然找不到方向,可注意樹上的布條,依循布條方向走即可。
如果右轉續行可前往石門山,左轉就往臺三線前進,我們要往臺三線的方向。
沿路上的生態也挺豐富的,妹妹在路上遇到了一隻鍬形蟲,我在路上還看到神似寄居蟹的生物。(我確定他是螃蟹的一種,因為牠橫著走)
走出南端入口,要繼續前往新竹關西溜!
取左沿著馬路續行。
古道第2站:十寮山古道
在右側看到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登山口,登山口處完全沒有任何布條,這兒進去就是十寮山步道;如果繼續行會看到另一個大竹坑山步道,也可接上十寮山步道,我們這次直接取十寮山步道(不經大竹坑山步道)。
這條古道直達新竹關西,是這兩天難度最高、路途最長的古道之一。
經過一段亂石嶺(岩壁窄稜)、原始林山徑、電塔,即可登頂十寮山。「寮」是「樟腦寮」的意思。清光緒十三年,周源寶等人沿著關西四寮溪河谷上山伐樟熬腦,分別建立了一至十座腦寮,後因樟樹漸少,裁併為四寮、七寮、八寮、十寮。「腦寮」早已消失,但這幾處的「地名」還留存,默默為這百多年前的拓墾史事作見證…
十寮山又名「番頭崠」,海拔538公尺,立有眧和四年(1939年)內務局2號基石,是顆歷史悠久的基石。
沿路褲子被一堆植物黏在褲子上,這植物很奇特,爬百岳都沒遇過,它拔起來後頭還是會留在褲子上,也就是身體被拔除了,但還是有個頭卡在褲子上,有點難清。且我妹是穿內搭褲,所以走的過程中覺得極度不適,一直覺得很癢,癢到一度快走不下去。
我自己是穿Haglofs的快乾長褲,裡面還有一層內裡,因此有效的隔絕了植物與皮膚的間接接觸,全程都沒有感到不適。
經十寮山後,還會經過東畚箕山、石人崠。
石人崠結束後,即將迎接陡下。這裡的陡下不好走,幾乎沒有明顯的踩點,幸好有拉繩協助下降,想走這條路線的人建議也可以準備手套唷!
沿路妹妹發現了浦公英!!在這裡逗留了一下,要繼續陡上翻過山頭才會抵達新竹關西。
這條路徑感覺比較少人走,路跡較不明顯,但跟著離線地圖走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
抵達老虎山就代表離終點不遠了!之前有來打牛崎古道淨山過(從關西登山口上),終點剛好就在老虎山折返。
這條古道我覺得最難走的就是抵達終點前的這段木梯,年久失修且扶手的地方有白蟻駐足。木梯失修的關係,其實沒有很穩固,當你要伸手扶扶手維持平衡後,近看發現:呃…會動的白蟲真的會有點崩潰XDD
還好咬著牙終於還是出來了!歷時2個多小時,從龍潭十股步行至新竹關西了!出打牛崎古道後會看到藥師佛禪寺,從這裡走到關西市區徒步大約還要40min以上,我跟妹妹決議搭便車下山,不然真的太崩潰了辣!!
第二站:關西市區
回到市區之後已經中午了,勢必一定要先吃一頓好吃的啊!!沿路有點失策是身上都沒有帶行動糧,就是一直喝水而已,如果要來的人記得準備小點路上吃啊~
這間出乎意料的好吃,而且份量超大,差點吃不完!因為早上太操了,所以就失心瘋的順便買了綠豆沙犒賞自己XDD
- 市區必逛:東安古橋
吃午餐的地方離新竹古蹟東安古橋距離不到10分鐘,原東安古橋市地區聯絡之橋樑,因木造便橋時常被沖毀,當地人士倡議建橋,取材自當地著名的方解石,每一塊橋石各有不同色澤、紋理,加上日月的風霜,使老橋情趣倍增。目前這裡橋下也有規劃成步道,即使是平日,仍有不少遊客在這裡遊玩。
前晚的古道是隱匿於街道之中,而新竹關西的歷史則與現今共存。圖片裡的老建築,就在馬路旁,你知道樹德診所為日治時代的建築嗎?
它在1936年建立,是日洋混合的二層式建築,也是關西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築哦。灰色的日本瓦造屋頂,鵝黃色的洗石子牆面,還有中式女兒牆,相當的精緻,目前被列為文化古蹟!
- 古蹟必訪:關西分駐所
關西分駐所轄屬新埔分局,興建於1920年代,門柱上有西洋幾何圖案之柱飾,為當時十分流行之「興亞樣式」建築,分駐所一直到2017年為止,都是作為警員辦公空間,現在則由新竹縣文化局接手,與所長宿舍與其他警員宿舍一同被規畫為關西古蹟藝術園區使用,是新竹縣內保留較完整的警察聚落。
第三站:繼續前進古道!
接著繼續前往今日行程的最後一條古道-渡南古道。這條古道的路況較原始,沿途都走在山徑內、沒有任何店家。如果你比較喜歡吃吃玩玩,從關西這兒可以跳過渡南古道段(下圖左線),直接接另一個走法(下圖右線)。
註1:若你跳到輕鬆的右線,請從D3的「關西市區」那一段開始往下閱讀。 註2:承上,如果你只跟著我走到這裡,可以改下載RSA01-12的GPX軌跡檔就好喔! |
▲關西市區是分叉點,渡南古道在左線的RSA-13段,右線RSA-16會接往飛鳳古道的方向
如果你選擇跟我一樣前進渡南古道,沿路會經過一條小街石店子尾老街,蘊含著古味與舊回憶的紅磚瓦,堆砌而成的屋子沿著這條街道,保留先人的記憶與過往。
古道第3站:渡南古道
渡南古道的起點穿梭在巷弄之間,不過我覺得這條古道是這兩天下來路徑比較清晰好走的。
沿路都有指標,因為附近有住宅也有貼警語,同步提醒遊客注意音量。
「渡南古道」,是取當地渡船頭、南山大橋字首,表示連繫兩地的古道路徑。
這條古道以前叫做飛鳳古道(耆老稱之為:大路。現台三線新竹縣地區鄉鎮,高經濟價值的農物產品的重要外銷路線)進入關西街區前的支線,由於道路橋梁的興建,人們早已改道而行,路已經閉塞超過八十年。
渡南古道也是全長400多公里的國家級長程步道「樟之細路」的一段,崩毀失修的部分於2018年4月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志工以手工施作,運用現地原始的材料進行修復,這也是樟之細路中首次以「手作步道」工法修復的古道。
整條路徑滿好走的,但沒有我的全身照。因為妹妹走完早上的十寮山步道到新竹關西後就崩潰了,所以這條步道我是自己走完的XDD
古道的盡頭是一間福德寺(土地公廟),出來的時候剛好遇到附近有人在燒東西,有警察到現場關注,警察看到我很訝異我怎麼自己一個人在這裡,知道我從龍潭走過來更是大驚!就主動詢問要不要順路載我去關西客運站。我就這樣搭了人生第一次的警車到公車站,為這趟旅程寫下美滿的結局!
兩天一夜的樟之細路短程之旅暫時告一段落,其實在這之前我對於西部的步道並沒有很深入的研究,因為健行筆記還有客委會目前正在積極推廣這條步道,才有機會重新認識。歷史步道以前比較有印象的就是「淡蘭古道」,現在又多了另一條口袋路線「樟之細路」。
走在此刻的時間軸上,我們傳承歷史的記憶,為的是讓更多人可以記得樟之細路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