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D1006 雞冠山 松柏崎山 紙寮坑古道 + 姑娘山
活動時間 : 10 月 6 日 上午 7: 50
集合時間/地點 : 捷運木柵站 搭乘 795 公車
下車地點:永定里
共步行 5.29 K / 6 小時 51 分鐘
海拔上升 471 公尺 / 海拔下降 558 公尺
9:10 永定里站下車 石底六坑口 對面 永福橋 9:18 雞冠山登山口團拍起登 9:24 地基主
10:25 登頂 雞冠山 11:48 登頂 松柏崎山 12:17 頂紙寮坑巷
13:14 午餐後起登 13:47 福興宮 14:15 石碑 13:48 紙寮坑古道 土地公
14:25 土地公 14:38 雞冠山登山口 14:45 姑娘山登山口 15:08 天車間
15:36 登頂 姑娘山 16:26 紙寮坑古道登山口 永定里永福橋
姑娘山、雞冠山、松柏崎山三山連走簡稱「姑雞松連走」
我們是 雞冠山、松柏崎山 、 姑娘山 那就是 「雞松姑」 嗎
雞冠山登山口 於 永定里永福橋旁 紙寮坑古道入口處
路面現已鋪設水泥 自開車可就近停於水泥路旁 今日行程先走雞冠山 松柏崎山
連接 紙寮坑古道 走一個 O 形 回到這裡
下午班加碼 姑娘山 這位姑娘有點辣喔
上午班行程較輕鬆 可以很優雅的享受山林 下午班登 有點辣的姑娘山 陡上山路很過癮
紙寮坑古道入口處 右側山坡上有一廢棄坑口
藍天隊掛牌「石底六坑坑口」通風口的標示
僅僅幾步的距離 便是下午要登"姑娘山"的入口
姑娘山登山口邊坡上有一小石砌"土地公廟"
處處可見前人遺留下來的古意 一股濃濃 懷幽思古的情緒 油然而生
紙寮坑古道入口 產業道路 過水泥橋 就是雞冠山登山口
今天的山旅故事 從這裡開始
雞冠山登山口 已鋪設水泥石階 舒適好走絕對是必然 卻也漸漸失去 " 山" 的味道
一開始就是費勁的小陡坡 入秋了 天氣涼爽 山頂稜線風很涼 偶而有陽光 真舒服
山徑旁 石塊堆砌成房屋式的小廟 本來以為是 土地公廟
棲身古道山坳 田間路徑上的"地基主"
箭竹草堆掛有 "地基主" 藍天隊標示
經過低矮的農舍 農田 荒地上 一片香蕉園
樸實風味的古道 山勢不高 起伏不大 偶而幾段拉繩陡升 正好可以訓練腳力
一路上 山友的談笑風生 天南地北的暢聊著 就是山林裡最優美的風景 最是悠然自得
一小段陡壁垂直拉繩 這裡是 仙跡岩 網路上說某塊岩石上有仙跡
可惜 那時不知道有 仙跡 沒去找
攀岩的難度不算高 卻也要有點臂力 需小心慢行
新北近郊 能有如此多重變化的山形景致 令人驚艷 值得探訪
拉繩上攀 談不上披荊斬棘 行於芒草叢生 雜草遮掩的原始山徑
鄉間林徑 看似平凡無奇 卻也有料想不到的精彩
其間一段岔路標示著可往 文山煤礦台車道 中民橋 文山煤礦站
石碇一帶遺有多處礦坑 天車間 隱於荒野之間 是日據時期台誠煤礦殘跡
hello, 先生, 這個行程當 "玉山前訓" 會不會太輕鬆呢
剛爬上稜線 漸有涼風 行來舒爽宜人
視線從眼前延伸 望見遠方山巒層層 一尖聳山頭特別顯眼
好奇寶寶 立馬上身 "尖尖的那是甚麼山"
原來是 "中央尖" 有人出聲了 : 啊 這裡也看得到 "中央尖" 喔
喂, 此"中央尖" 非彼 "中央尖"
那是 平溪 的"中央尖" 不是 南湖中央尖
最好石碇看得到 南湖的中央尖 啦
野牛03號 雞冠山
標高420公尺 野牛03號基石 73年10月立
野牛基石 是 中華山岳野牛隊所立
山頂於樹林間 無展望
野牛基石 四面都有刻字 取 "雞冠山" 這面 拍登頂照
雞冠山 山頂腹地不大 過雞冠山的路程以陡下居多 開始攀樹陡下
理事長 輕功膽識一流 身手不凡
先生 笑的迷人
還有人要拍大頭貼嗎 攝影師 on working
山徑夾峙於雜木林蔭之間 隊伍行進速度慢了下來 一段攀繩陡坡順著山勢急轉直下
轉一個彎 風景大不同
呈 O 形 順時針方向 行進 轉彎處 左側一片高聳的岩壁
表面密生紅褐色苔蘚 甚為驚艷
吆喝大家一起團拍 喔喔 人太多 你的笑容 比風景更漂亮 XDD
千萬不要以為 只下一坡 再爬一坡就會到另一座山 事情不是您想的那~~麼單純
雞冠山 與 松柏崎山之間 高高低低 上上下下 要經過五六個假山頭
其間不乏拉繩上攀與垂降 雖然路線不長 也是挺刺激的
山徑繞行竹林 林木密集 綠蕨叢生 穿梭復穿梭 緩步行走其中 眼前滿是綠意
不知不覺中 登頂 松柏崎山
松柏崎山 海拔 437 公尺 又稱三板橋山
又見 被敲掉缺好多角的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這身穿著 怎感覺自己好像學生 老學生XDD
松柏崎山 山頂於樹林間 也無展望 腹地不大 十多人就把松柏崎山擠滿滿
野棉花 花朵壽命僅有一天
果成熟時具小鉤刺 爆開流出長長的棉絮 又稱為肖梵天花
蒴果密生星狀毛及鉤刺 極易黏人衣物 宛如蝨子沾身不離 故別稱 虱母子(閩南語發音)
藥草界將不同花色的野棉花分別稱之紅 白虱母子 簡誌則通稱為野棉花
狹窄的林徑順山勢直下 充滿原始野趣
多拍幾張照片 攝影師就看不到隊伍的車尾燈
算你 狠角色
山徑左側幾叢 台灣根結蘭 開著整串金黃色透明小花
秋季的花期 台灣根結蘭 是 台灣北部地區有幾種常見的野生根節蘭屬之一
台灣根節蘭的葉子 可以包粽子 所以又叫作粽葉根節蘭
續前行不遠 右側林下又是好幾串 台灣根結蘭
匆匆路過走過可能錯過 說不定 Sonia 獨享美色喔
下到產業道路忍不住問了 : 你們有看到台灣根結蘭嗎
原來大家都有看到 水喔
現在流行 美到不行的躺拍手法
隨便坐隨便躺 攝影師也是隨便拍 隨便美 XDD
領隊要求 一定要拍攝的角落 向左向下轉彎喔 沒跟到會落隊喔
左下 : 頂紙寮坑巷 1-2 號 走一段產業道路
產業道路旁 芭樂 香蕉 和 橘子 結實累累
產業道路對面 三角尖形的山 是 汐止的九層坪山
還以為是 姜子寮山
紙寮坑古道 介於 汐止 與 石碇 之間 的古道
這裡有岔路 取左下 沒跟緊 可能會走錯方向喔
暫停一下 中場休息開始
借用 紙寮坑巷 1 號 民宅前空地
放飯了
午餐後 隊伍取左下 往 紙寮坑古道 入口續行
「紙寮坑」 昔日先民在此處 築寮製紙 因而命名
古道順著溪邊行走 伴隨潺潺流水聲 風聲 笑聲不絕於耳
山徑沿溪邊下切來到林蔭空地 這裡也有一座石砌土地公廟
小廟前有一放拜拜用品的不鏽鋼小桌 附近農家應該常來祭拜
腹地不小 環境清幽宜人
紙寮坑古道 共經過數座土地公廟 其中有一座是 清朝年間 近百年土地公廟
小土地公廟 刻著 : 福興宮
「紙寮坑古道」最特別的就是這一座名為「立碑建嗣」
碑文模糊看不清楚 隱隱約約可見 "王"姓人名 "樂捐"
「立碑建嗣」 : 石碑樂捐芳名錄 捐建石碑的民眾 都是王姓家族
第一次看到這種 像一座小廟造形 直立式古石碑 有屋頂 有護石 中間內凹的石面刻寫著一大段碑文
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
一縷陽光斜斜照映在石板小橋之上 石板上長滿青苔 彷彿訴說著歲月的蒼茫
紙寮坑古道 走過一條有故事的古道
沿紙寮坑溪而行
枯葉上長了幾株白色小菇 很可愛
古道平緩好走 路徑清晰 偶而需過溪 穿雨鞋方便多了 又可防螞蟥
紙寮坑古道 中間有一座 清朝年間的土地公廟
石砌土地公廟 外牆上刻著 建祠奉獻名錄
"光緒丁丑年" 就是(光緒3年,1877年) 已有 142 年歷史
紙寮坑古道 古廟 古道 古石碑 古意十足
野薑花山路 溪邊長了好多野薑花 溪畔行走時 總是可以聞到陣陣淡淡的花香
野薑花開滿溪畔 白色展開的花瓣像白色的蝴蝶 古道沿溪行 香氣淡雅
回到 雞冠山登山口 望著右側山頂尖聳的山頭 忍不住驚嘆
wow, 剛才我們爬那麼高喔
妳 是最棒的
從邊坡土地公廟旁小徑 續行 姑娘山
姑娘山登山口的土地公廟 廟前一對金色燭臺 燭臺上插著紅色蠟燭
姑娘山 山勢較陡峭
地圖上顯示是 大湖格山 因為位處於石碇鄉大湖格地區
山麓有姑娘廟 當地人說是 姑娘山
石底五坑與六坑中央隔著大湖格山 亦即姑娘山
姑娘山的由來係因香火鼎盛的姑娘廟而得名
爬上半山腰 來到 "天車間遺址 "
天車間 是當年索道上方的運轉控制室 用來 控制纜車上山 下山機械房
保存相當完整的 煤礦場天車間遺跡
蠻意外 半山腰仍遺有這樣一間 結構完整的天車間
有興趣的人 可以來探秘
天車間外面 有人剛丟的 火龍果皮 百香果皮 和 用過的衛生紙
請不要以為果皮可以丟在山裡 會腐爛 這是錯誤的觀念
果皮要很久很久才會腐爛 如果大家都把果皮丟在山裡
山裡很快就變成垃圾場 還會長出很多很多的蚊子和小蟲
總是有這種人會亂丟垃圾和果皮 我只把果皮撿下山丟掉
別人用的的衛生紙太噁心 我就不敢撿下山
我自己用過的衛生紙 一定帶下山
姑娘山的山路不大 路跡算是清楚
只有一小段 幾棵倒樹擋住前行的方向 看一下航跡找到正確的路續行
登頂 姑娘山 僅一小山頭 腹地很小 沒地方團拍
姑娘山 又稱 大湖格山 海拔 371 公尺 土地圖根點
姑娘山 雜木林中 雜草多 無展望
登頂姑娘山後 循深溝陡下入樹林 有一段拉繩 土質鬆軟 山徑濕滑 小心慢行
出擋土牆下抵登山口 水泥產道左通續行 約 500 公尺
可走回 紙寮坑古道上 姑娘山登山口
今天走的紙寮坑古道 一條優質的古道 很值得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