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部落廚房 在食物裡描繪一座山

※本文摘錄「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部落廚房 在食物裡描繪一座山

文 李佳芳 攝影 王士豪

部落永續了,國家步道才能永續。思考部落共管共營能高越嶺道的議題,要先建立部落根經濟,而春陽村、精英村、都達村的六個部落決定共同發展「手作步道」系統,作為部落生態旅遊的核心,並透過部落文化的注入,加強登山健行的深度與廣度,成為進入國家步道之前的暖身。

有趣的是,這群步道建築師真實的身份大多都是農夫,而他們在手作步道的實作,重拾部落向心力以及對於傳統文化的肯定,也創造了部落的新經濟。此外,從手作步道發展而出的部落遊程,結合了部落接待家庭的服務經驗,在春陽村史努櫻部落、精英村馬赫坡部落、都達村都達部落成立「部落廚房」,也把生態旅遊與在地農業串連起來,用當地當季的新鮮食材,結合傳統與創意的料理手法,述說關於賽德克族的故事。

b489591d80a12d7c47299067d1df71d1.jpg

beb820894a6530577682933c3491c6ef.jpg


用雙手鋪出生態之道

談起興築手作步道的過程,春陽村史努櫻部落負責招集組員的羅利財回想初期,他號召族人把農閒時間拿來修築步道,的確花費了不少唇舌遊說。「協會幾個夥伴分工,三個村子一一拜訪,最後聚集十六個勇士,組成我們的工班。」

手作步道的精神在於呼應地方文化與保留生態環境,就地取材天然石板或是疏林砍伐的原木,無一絲一毫的鋼筋水泥,而建造過程也不使用重機器,主要靠人力來完成。這群毫無經驗的工班,在步道規劃師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修築步道的技巧,並且善用部落傳統工法,使步道也成為文化展現的一環。

從第一條「史努櫻步道」到今年接受台大梅峰農場委託完成的「梅峰三角峰步道」,明年將在都達部落興建第三條步道,預計要達成「一村一步道」的目標。建造步道不只為了發展旅遊,更是培育村民學會新技能,而工班接案也成為農閒時期的財源收入。「解決了山村的就業問題,未來的部落青年就不會有鄉歸不得。」坐在石板屋前,羅利財眼裡有光,語氣裡有無盡的希望。


一碗難忘的龍葵小米粥

發展部落生態旅遊不能光靠手作步道,還得提供有在地特色的遊程體驗,為了解決旅人休憩餐飲問題,能高生態旅遊協會在三個村子裡設置部落廚房,秉持著在地友善農業的精神,各自展現出不同特色。

由羅林秀美與黃俐群兩位部落媽媽所主持的春陽部落廚房,廚房外即是山林種地,坡地恣意生長著刺蔥、龍葵、當歸,而黑網室裡的是自家段木香菇園,前一秒才從泥地裡拔起,下一秒就熱騰騰上桌,從產地到餐桌完全零碳排放。

在馬赫坡古戰場的馬赫坡部落廚房,則是新建了玻璃景觀屋,擁有無價的開闊視野;而主人夫婦周淑珍與林學益為返鄉青農,在山上種植友善的野放茶,將清香甘潤的茶佐上創意原住民料理,滋味更是細緻。

來到都達部落廚房,主廚董蘭容在傳統石板屋內升起火堆,用大鑊豪邁煮小米龍葵粥,烤熱岩片示範最正統的石板烤肉,端上最傳統的部落料理:樹豆排骨湯、豆子湯、小米醃生豬肉……,把小米酒也端上桌,趁著日落之前,在星月底下開饗。


餐桌上的部落故事

聽耆老講故事,青年笑鬧渾話,聽聽不可思議的部落飲食傳統,諸如山肉的各種吃法、飛鼠生腸的食用法則等,這餐飯不是單純的「吃」而已,而是人與人往來互動的過程中,慢慢煨出人情的味道。

有別於一般的原住民風味餐廳點菜,通過部落生態旅遊的牽引,走進百年遺址的失落香菇園,或是部落人家的無毒種作,看一看高聳的刺蔥、攀爬的野生愛玉、長在段木上的天然香菇,把五感浸潤在這座山裡,才知道端上餐桌的食物,所描繪的是怎麼樣的一座山。

735c8eecc03b7241338fa584a70514b8.jpg

在都達的石板屋,升起一堆溫暖的火,煮鍋小米龍葵粥,飄散在空氣的,都是部落生活的真滋真味,俗稱「烏甜菜」的龍葵在粥裡釋放清甜,涼了再吃,還有另一種風味。

a7b0456ea8b6e1fde34bc90b65b3d04d.jpg

春陽部落廚房與產地隨時連線,都達部落在傳統屋裡石板烤山豬肉最美味。馬赫坡下午茶「野生愛玉凍」,則是部落老人家記憶中的味道。以為來山上會瘦身的旅人,結果飽滿的回家。

d8f93263802186e74961264e85437883.jpg

aabbd48649e269caadc8aae1b2cec418.jpg

書籍資料

7b0da3b8a919541daefa9ac033a56bbd.jpg


 書名: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
    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作者:微笑台灣編輯團隊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12日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