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主峰 下 生命的花朵 生命的微笑
相傳西元前500多年前
釋迦牟尼佛 在一場靈山法會上
他手裡拈著一多花 對著大眾微笑
聽說就在那 拈花示眾 和 微笑之間
已經把所有的佛法 都道盡了
把生活的 智慧和藝術 都說的淋漓盡致了~
當年 釋迦牟尼佛手中拈著的是 何朵花 早已經不可考
但是 那拈花微笑背後的 心傳密付 禪意不言可喻
釋迦牟尼佛手中 拈動的那朵花 正象徵著生命
生命正是那朵 從未開到怒放 再到凋零的花朵
佛陀拈著花 告訴大家 生命的意義 就在自己手中
是自己掌握自己 並對它報以 歡喜 和 微笑~
其實 在山上所有的 行止坐臥 何嘗不是一種 禪意的實踐
至少 在廣闊的心理空間上 (妳)你 要活得比山下自在
以前在山上 從來不對 信物 & 吉祥物 報以執著的想法
此行 卻背了一個大花盅 上山拍照
爬山所有的的 峰迴路轉 都在開啟 妳(你)自己 不為己知的性靈
有時候 一個人一生 都未必能有機會 知道 和 認識 自己的美好
適時的讓自己 契入生命的 底蘊 和 才覺
進而促動自己 對生命報以 微笑 和 實現
這就是最好的 明心見性了~
2017年8月10日
凌晨 5:14-- 話說 假日人滿為患的山屋
經常是傍晚 4~5點 疲憊不堪的人群 陸續湧入--
凌晨 4~5點 睡眼惺忪的人群 陸續湧出
所以能盡可能的 早出晚歸 要不然就是 晚出早歸 才是避開人潮的上上之策~
天還沒亮就出門 談不上早出 走出山屋前營地
黃白相間的指標立桿 黑暗中又再次靜默的出現
從尾數到頭 數到 20 就是上到指標立牌 三叉路口的魔術數字~
凌晨 5:27 花了 13分鐘 緩上300公尺
在遠方黎明的曙光天際線開啟之際
三個人在 三叉路口 留下了出發前的小合照~
上午 5:35 就從三叉路口的右側 循著玉山南稜
這條便捷的山脊稜線 開始邁往今天的最高峰 玉山主峰 啟登~
眼前左側下方一條腰繞路徑
其實就是昨天 從排雲山莊 上到 圓峰山屋的腰繞路徑
兩條山徑都可以上攀到玉山主峰
但是這其中的差別待遇 只有親自都走過一遍了 你才能 心領神會~
上午 5:45 上到主稜 視野一片大好
不用等待 就可以親眼目睹這一天當中最早的陽光--
尋常高山上的某一天晨起 只要不下雨 不霧濛
你不難看到像眼前這樣 充滿活力的晨間景致~
前方左側 巍峨的山頭 就是待會要路過的 玉山主峰 --
畫面右側 稍微矮一點 就是台灣十峻之首的 玉山東峰~
這一條通往玉山主峰 的南稜山徑 海拔3800公尺起跳
一開始和緩而平順 越是接近主峰 這山徑越趨險峻~
山徑就在稜線上 一下左 一下右 忽高忽低 上下前進~
爬山以來的深切體悟-- 舉目仰望 山路的前方 總是充滿未知的艱辛
適時的回首 俯瞰山路的後方 往往會驚奇的發現 來時路 原來盡是如此的 壯闊秀麗~!
抬頭目睹前方 高聳的峭壁 讓山徑不得不轉入 玉山主稜的側翼~
循著主稜左側 開始出現 串連的鐵鍊拉繩區~
越過拉繩區 迎面而來的 就是直挺挺的 主峰/東峰叉路口 指標告示牌~
上午 7:00 在主東叉路口 回看 玉山南峰--
從忽高的山頭 回看來時路 玉山南稜一脈單傳的連到玉山南峰
素有天龍峰之稱的玉山南峰 就清楚的呈現在不遠的後面 畫面中間正上方~
前方不遠處就是主東叉路前 最後的鐵鍊拉繩區~
翻過拉繩區 眼前一片亂石開朗 眼睛的視線高度 幾乎已經和後方的 玉山主峰 高度 平起平坐~
此時的玉山山頂 早已經站滿了 早起登頂 拍照留念的人群~
現在不過才 上午 7:04 可以想見 眼前的這些早起拍照的人群
可能早在凌晨3~4點 甚至更早的時候 就已經從山下的 排雲山莊 摸黑啟程出發~
玫瑰花盅在上午 7:05 登頂後首次亮相--
已經不再以 信物或是吉祥物看待的花盅
此時此刻 多麼希望 她能靜靜地在山頂上 獨自享受這一片 清朗脫俗的寧靜~
之前在山頂上拍照 拍完照正準備下山的人群
在看了 玫瑰花盅意外的出現 又興之所至的留下腳步
二度與花盅 在玉山基石旁合照~
玉山基石上 這位穿粉紅色上衣的山友 與玫瑰花盅 特別有緣份
如果不健忘的話 昨天在 玉山西峰 觀景台上 興之所至的與花盅合影的
無獨有偶的 就是這位本尊了~
當然 現場最捧場的 還是提盅灌頂的 英蘭小姐 佛陀天上有知 一定加碼保佑~
忙了一輪 最後是該輪到咱們 上場拍照的時候了~
其實大部分登上玉山頂峰的人 並沒有發現 這顆像似 坐佛的砂岩基石
背後也鐫刻著一模一樣的 玉山主峰 4個大字~
山頂拍照的人群 在不知何時散去之後 又上來了一位脫隊很久的山友
他的隊友一早都跑去爬 玉山北峰 了 只剩下她一人落單走錯路 跑來這裡爬主峰~
商情之下 就順水推舟的請了這位山友 幫咱們四人
拍了登頂後 都還沒打扮 set 抖完 就按下快門的大合照~
忙完第二輪 所有的人群都散去之後 終於有時間 可以好好的幫花盅 拍幾張登頂後的小合照~
此刻的玉山頂上 真是出奇的寧靜 寧靜到連風的聲音 此刻都靜止了下來
眼前這塊正方形基座 在日據時期 上面豎立的是一座木造神社
光復之後被換成 于右任銅像 銅像站在那 站了快 30年
後來銅像被人鋸了 最後才變成現在登山人 習慣看到的模樣 ~
看著眼前這個與爬山安全完全無關的 紅色玫瑰花盅 靜靜的倚靠在 玉山砂岩基石旁
有了她的存在 跟沒了她的存在 這紅字玉山基石 或許還不都一樣--
但不一樣的是 站在台灣島上 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心中著實的完成了一樁 潛藏許久的小小心願--
從表面的華麗 影射到內心的 嚮往和憧憬
在生命裡 悄悄地暗藏了一段 曾經有過的 美好追尋~
在山下 渴望豋臨的山頭 此刻已經站在山頭之上
站在 台灣高山世界裡 最高的山頭 環顧四周 睥睨而忘
眼前所有可見的 翠綠山頭 全都在自己 登山杖的腳下~
上午 8:02 在山頂上 待了快一個小時 送往迎來好幾梯人次
手機滑了好幾梯次 終於輪到我們準備下山了~
以下這段從玉山山頂 往下俯瞰的 "之"字形陡上 是攀登玉山主峰 最後的天堂路
自古以來 有多少從來不爬山 一爬就爬玉山的登山客
因為天候或是個人身體因素 在此鎩羽而歸~
其實 玉山主峰 (3952m) 列名台灣 山岳世界裡 最高的山頭 但不代表 就是最難爬的山頭
反而是那種 人跡罕見的原始山徑 只比 3000公尺 高那麼一點的山頭
好不容易 天高皇帝遠的到達了山頂
却又一付鳥山的姿態呈現給你看 來回過程的甘苦和辛酸 那才真的令人 很想崩潰~
說著走著 就來到了 傳說中 動不動就 風雲變色的 主北叉路 小風口~
今天還好 天氣大好 沒有風雲變色 只是從 小風口一路陡下
全是隨時都有可能在滑動的 碎石坡~
話說在山上 同樣一個景 在不同的時空季節下 傳遞著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這天氣極端大好的時候 眼前所見 都可以稱之為 心曠神怡的 "壯麗"~
當天氣變得極端惡劣的時候 那心中所感的 真的就是一抹 心如槁木的 "悲壯"了--
( 5年前 大約在冬季 玉山群峰之行 傳說中的 小風口)~
你瞧-- 這是從玉山北峰 山麓下 仰望 小風口下碎石坡的人間景致--
等你從 玉山北峰 興高彩烈的拍完法國雛菊 回程 再上攀這段陡上的時候
你就能體會 從興高采烈 到 快要崩潰 心情的轉換
考驗的是你逆來順受的心智 而不是不聽使喚的體力 ~
碎石坡之後 在到達 鞍部之前的鐵鍊拉繩區右側 是通往 八通關草原的路徑~
玉山主峰 & 玉山北峰 之間的鞍部 回頭仰望 玉山主峰 ~
眼前這裡 還不是最低鞍 在往前走 下到最低鞍之後 才開始上攀 玉山北峰 ~
玉山北峰 山麓下 林蔭間的 小憩時刻 其實 走下坡是不會累得
但在3000公尺的山上 離太陽如此近的地方 光是在烈陽下完全無遮蔽的曝曬
那真的會曬到爆皮~
在林蔭間 自個兒不時的抬頭觀望
這目前當下的陽光 照射到玉山主峰 的光影變化
最佳的光影比例 就是三分之一的明暗分布
不時的提醒自己 得加快腳步 趕在最佳的上午時光之前 到達玉山北峰 氣象觀測站~
往前走出 林徑 抬頭仰往 畫面上最高的山頭 就是 玉山北峰 ~
盤踞在山頭上 最高的建築物 就是 玉山北峰 台灣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站~
玉山北峰 山麓下 爬的輕鬆寫意的 英蘭 & 拍的聚精會神的 老吳~
上午 9:31 上攀到氣象站之前 在路邊首先映入眼簾的 就是一大片 深藍色的太陽能集光面板~
登上山頂 一片山頂平台
台灣海拔最高的氣象站 周邊圍繞著法國白色小雛菊
這般浪漫的場景 實在很難跟氣象儀器有關的設施做聯想~
玉山主峰 下 法國白色雛菊前 聚精會神拍照存證的 英蘭 & 老吳--
玉山北稜上的白色雛菊 其實是沿著山頂平台的邊坡
搖曳生姿的綻放著白色的繽紛 透過攝影 前景放大的鋪陳
就可以輕易拍出 花團景簇的視覺效果~
取了一處 白色花朵密度最高的花叢 set 抖好花盅 才準備要開拍
這後方 玉山主峰 立刻就飄來一層如棉花糖般的縹緲雲霧
欲語還休的遮住了大半邊的玉山主峰 ~
所興回到氣象站裡換相機鏡頭 這落地窗前
氣象站的志工 親手植栽的兩盆白色雛菊
微微的透露著一份猶如靜物畫般的優雅寧靜
這落地窗後的 玉山主峰 此刻幾乎已經淹沒在 五里雲霧之中~
氣象站的工作人員 貼心的泡了一壺高山茶
招待僅剩下我們的高山訪客 自個兒只喝了半口 又抓緊時間跑出去外面拍照
連見面答謝的時間都沒有 實在有失人家的一片心意~
換了長鏡頭拍照之後 從觀景窗內赫然發現 這家花居然比野花還強眼--
看著眼前一片垂手可得的白色法國雛菊 但我却只情有獨鍾於自己親自背上來的玫瑰花盅--
我想無論是 釋迦牟尼佛 拈花示眾的微笑 還是白色法國雛菊 綻放的微笑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他自己最摯愛的花朵
只要你不時的對她 報以微笑 但不要是傻笑 相信人生最後 一定會向你致敬~
在山上 忘我的拍了一個多小時 拍到隊友們 喝完茶 上去氣象站後方的玉山北峰 三角點
然後再下來 全都下山去了 自個兒居然渾然不知~
打包收拾完花盅和攝影裝備 看著遠方巍峨的玉山主峰
今天當了一整天的主角 此刻又將準備要從妳的肩膀 萍水相逢的擦肩而過~
看著眼前 來時路 玉山腳下蜿蜒曲折的山徑 心中卻是一貫的 從容和淡定
拍完照後下山的回程 往往是一種心理上的收成~
盤踞在 玉山北峰 的氣象觀測站 依舊盤踞著 此刻 彷彿所有的時空 都已經呈現 靜止的狀態~
只有在山徑上 渺小的山旅人( 一前一後的 英蘭 & 易昇)
彷彿在所有的靜止中 獨自亦步亦趨的 緩慢前行~
從鞍部 雲隙間 鳥瞰兩山間的 八通關草原~
這眼前標示的立牌 就是通往八通關的叉路口--
八通關出玉山 講述的經典路線 就從這裡開始的--
西元 1896年 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二年 一位日本陸軍中尉 與另外2位原住民
就是依循著 滿清大將 吳光亮開闢的八通關越嶺道
完成首次登上玉山 非官方的紀錄 那居然已經是 120年前的事了~
回程到達 小風口前 最後的 碎石坡陡上~
小風口前 金屬 & 木材 招牌林立~
小風口 回看 玉山北峰 盤踞在 玉山北峰 的 氣象觀測站 已經渺小到變成了山頭的一部分~
從小風口向前幾步 就是通往玉山 "之" 字型的山徑上 特有的欄柵式流籠~
爬山 所有想像不到的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眼前 看起來像似 鋼骨結構的流籠
提供了避免 被瞬間強風 吹落山谷 或是被 不長眼的落石 擊中的隱憂~
流籠外你可以看見 流籠沿著山徑側翼而建 經年累月的沖刷 有些幾乎已經融入山的一部分~
抬頭看看 這已經被阻絕於外的落石 好險流籠有你 保險可以留著不用~
從流籠的前端 回看小風口以來的來時路--
話說在山上 同樣一個景 在不同的時空季節下 傳遞著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這天氣極端大好的時候 眼前所見 都可以稱之為 心曠神怡的 "壯麗" ( 自言自語 第二遍 )~
當天氣變得極端惡劣的時候 那心中所感的 真的就是一抹 心如槁木的 "悲壯"了--
( 5年前 大約在冬季 玉山群峰之行 同一事發地點所拍 喃喃自語 第二遍 )~
從玉山腳下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見
圖片右側 一條從下往上 蜿蜒而上 像似絲帶一樣的路徑
就是爬往 圓峰山屋 1.5公里的腰繞小徑 而腰繞山徑的最上方
就是今天凌晨 才悄然走過的 玉山南稜~
這1.5公里的腰繞路徑 走踏起來 不會孤單 而且一直友善~
在看到了眼前右側 最高處的路標指示牌
就是到達圓峰山屋前 最後的緩下 300公尺處 這意味著 好日子就快近了~
從最高處路標指示牌 鳥瞰 圓峰山屋全景
你可以清楚的看到 山屋所處的地理位置跟昨天沒啥兩樣
畫面右側 那頂紅色的帳篷 已經靜靜地躺在那兒 躺了2天2夜 但始終不見主人的身影 ~
從最高處路標指示牌 鳥瞰 藍瓦紅牆的排雲山莊
這棟完全現代化的建築 却完全沒有都市叢林般的壅塞之感
反而有一份坐擁山林間 遺世獨立的 寧靜和孤傲~
從最高處路標指示牌 遠眺 玉山主峰 下 連續 "之"字形的爬坡路徑
你終於可以明白 為啥選擇走玉山南稜路徑 直上玉山主峰
柿子總是挑 軟的吃 山路總是挑 輕鬆行~
鏡頭拉近一點看 你可以 不清楚的看到
在爬升了一大段 "之"字形山路後 攀升到快到流籠的地理位置
而且 從流籠到右側最高點的 玉山山頂 還要再爬升100多公尺~
背陽面下的流籠 盤踞在 玉山主峰 之下
流籠頂端豎立的告示牌 標示了 小風口的起點
凡是艱辛走過的山路 回看來時路 都是一抹 曾經奮力過後的 嫣然感受~
一段完整的旅程 應該包括 自個兒 所見的 以及 自個兒 所未見的
感謝山友 易昇 心有所感的 拍下了這張 自己在 玉山主峰 下 拈花惹草的畫面--
明天晨起 將循著 圓峰山屋 (3640m)後方的 玉山南麓 下到 天高皇帝遠的 鹿山 (2981m)
好看的書 不管從哪一頁開始看 都好看
難爬的山 不管從哪一處開始爬 都難爬
鹿山 這座以前從未爬過 就已經非常嚮往 把你列入 拒絕往來戶的山頭
自從有了 生命的花朵之後
明天開始 將準備對你報以...... 歡喜的微笑~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