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的第一個會合點
第1天晚上在海拔1400米的廬山教會睡了一晚後,一早驅車抵達屯原,首先我們快步通過了入口的崩石坡。沒有遮蔽、赤裸裸插入溪底的灰色基調其實是底下塔羅灣溪展翼的翅膀,溪流的向源侵蝕年年在山谷的頭上動土,想要回一點別於優美森林的坦承和粗曠,既是自然現象的一環,也給了我們眺望遠方綠色稜線的寬敞視野。迎面幾棵赤楊樹,舊時族人的家屋梁柱、培養香菇的椴木,它都是成員之一。還有在此步道上少見的裡白八角金盤,沒想到第三天下山還能吃到它包裹製成的點心,清香的氣味令人難忘!
隔天下山的創意茶點
走了1.5公里,來到一個看似平凡的溪澗。Baki說:以前的賽德克族妻子在獵人老公上山的日子,會解開一個個繩結開始倒數老公預計回家的日子,到了那天她們就會來到這個稱為第一會合點的地方等待。但若遲遲不見老公身影,你說她們是擔憂還是欣喜呢?答案是:非常高興啊!因為這代表獵人們有了好收穫,所以揹不動或走得慢了,妻子不得不前往山更裡面的下個會合點,看看到底要怎麼一起幫忙才好!
台灣款冬。撕開外皮、嚼食裡面的草莖可以解渴喔
從爛木頭裡長出來的穗花蛇菰
現象到經驗 獵人答客問
在此小休的前後,從都市人吃過卻不一定看過的野生愛玉子,到吃多了會腹瀉、所以族語又稱「魔鬼的地瓜」的天門冬,嚮導Baki除了繼續帶著我們認植物外,一群人中也開始有人對動物感興趣,希望能從Baki口中得到一些獵人親身經歷過的「口傳歷史」!於是乎
問題一:為什麼常常聽聞山羊會在陡峭的岩壁上,看似在尋找什麼?
答:牠們平常都只吃草啊,需要攝取礦物質時就會去岩石上找「鹽」,吃鹽也可以幫助牠們整腸啊!還有飛鼠和山羌,牠們吃鹽整腸,我們打到也會吃牠們的腸子,老人家都說這可是很補的呢!(笑)
山上的「鮭魚卵」,咬在齒間果然有滋滋聲響
問題二:山豬、山羊、山羌、台灣黑熊、果子狸...此地的這幾種動物,牠們都不會互相侵犯領域或打架嗎?
答:不會不會。山羌喜歡活動於森林緩坡、溪邊谷地,體型較小,能吃到的植物高度比較低。山羊的腳蹄很厲害,可以在近乎垂直的山壁上下奔跑,多半出沒在地勢較陡峭的地方,能吃到的植物高度比較高。山豬則是雜食性的,鼻子非常的靈,在水源附近的山坳地帶,很容易發現牠們的蹤跡。
至於黑熊,雖然Baki本人沒有和牠正面交鋒過,但在同一小塊山域、保持坡面上下方平行的路徑,彼此小心翼翼地迴避可能的見面驚魂記,卻是許多老一輩獵人的回憶,他們甚至知道,偷偷去拿回黑熊剛獵捕回來、藏在樹林秘密地點的獵物哩!
被日籍探險家鹿野忠雄譽為「桃色之夢」的曙鳳蝶
問題三:鹿野忠雄曾經描述過,在高山上看過數數百隻蝴蝶翩翩齊飛的場景,Baki你也看過嗎?
答:很多啊,小的時候很容易看到,除了被稱為「桃色之夢」的曙鳳蝶外還要非常多種!山上令人驚喜的美景說不完哪,晚上走在河底附近打獵時,有時可以看到這岸的飛鼠飛往那岸遁入夜色,那岸的飛鼠滑翔般的降落在這岸樹叢,月光的照耀下,你只看得見牠們隱約的剪影,咻咻飛來飛去...我們瞪大眼睛「哇~」了一聲,Baki只回了眾人一個滿意的微笑!
指示牌,還有下方的手機通訊點提醒。
每一步腳踩的 都是故事
也是多虧了緩緩上升的坡度和海拔1900米到2800米的乾爽氣候,外頭豔陽高照敵不過樹林間陣陣清風,邊走、邊問問題聽嚮導解惑,竟絲毫不覺得累!Baki在每一個展望點等待我們追上他的步程,且總在我們追加相機快門聲的同時,剛好又多想起了什麼與大夥分享。
「粒粒」分明,是誰剛來過呢?
一路上,國家步道每一百米便樹立的里程木樁、指示牌,還有沿襲最早日人打下的路底、近兩米寬的「高規格」步道(別於一般警備道路的1.2米),如今維護得相當整潔也降低了迷途的風險,對於不熟悉登山的一般人不用要求太多的登山「技能」,也能直覺地腳履設定的方向和目的地、將耳聽的導覽解說兌現眼前所見的新事物。而登山人很在意的「里程數」,進到一個在此地生長的賽德克族嚮導腦中,換算成了他的生命與這座山融合的「記憶點」,新鮮感如同他們隨地可指出的動物足跡和排遺XD,跟著他們走,安心程度如對於哪裡會有水源處的熟悉甚至還起了個地名哩!
一個小碎石坡也可以這麼美
從山路前段的變色葉-臺灣紅榨槭,到臺灣二葉松、五葉松、鐵杉等不同的植物群落,生態學家能指著它們告訴你「這是什麼」,而曾經文化裡與它們日夜相處的族人能告訴你「它與我們生活上的關聯是什麼」,前者也許在電視上、在書本裡能夠知悉,然而後者若非親自跟著他們一同上山實是難以體會其中的奧妙與豐富層次的!村裡的下一代族人,農忙的農忙、採茶的採茶,生態與文化二詞,對他們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過路人,而這個「人」卻已不一定是自己,而是一批又一批的登山客、學術研究者或偶爾悉心請教的有緣人了哪!但部落裡結合公部門、生態旅遊協會和眾族人的努力,推行這樣的活動遊程無非就是企盼能平衡這樣的現況吧!
在與現代的生態知識互相理解後,書本上抽象的「林相變化」、「物種習性」、「各個山頭溪流的地理分布」」等硬道理,來到現場開始有了生活歷練上的第一手詮釋;聽起來渺遠、常讓平地人半信半疑的古老原住民智慧,也從科學研究的請益與證實中活出應有的尊嚴!
兩邊都是二葉松和五葉松,它的油脂以前可作為火種
保線修路 汗水堆疊出的年代
而一進入這條山徑,除了佈滿只有賽德克獵人才知道的狩獵∕採集藏寶圖外,這一處的木橋、那一處轉彎後的上坡也深深烙印在嚮導Baki年輕時工作的記憶裡!
說起他與這條路重疊過的歷史,最早期能高橫斷道路曾作為東西向的「四等郵便線路」,由花蓮與台中南投兩地的郵遞員揹著信件公文,在道路終點進行交換。而在他年輕時,郵資交換的目的雖已退去,但一年兩次,他仍要上山與花蓮上來的人「會哨」,以及年復一年多次進行台電的搬運工程、鐵塔設施更換、道路養護等粗重工作。直到1998年,七彩湖的大觀-鳳林線超高壓輸電系統宣告完工,能高保線路的重要性大幅降低,作為備用線路的光環漸漸淡去,歲月在Baki臉上攀爬的痕跡也多了...但又何妨?
輸電建設的雙桿型木柱線路(甲線)
此刻的我們剛剛隨著他偷偷知道了在這條路上能看到最多山椒魚的地方(他還說日本人最愛吃這味!!)、走過了有點搖擺的第X個吊橋,順著其他嚮導的語音落畢,一起蹲下身撿拾鐵杉個頭較小的迷你橡實,這條路的「好用之處」我們才剛剛食髓知味哩!
鐵杉的小毬果,從它屁股看很像玫瑰花
不過中午在雲海保線所(舊時的尾上駐在所遺址)的大休息點,最好別吃太飽,否則此趟山旅13.1公里,下午所剩的8公里多,開始沒多久就有個陡上坡...或者吃飽後在保線所附近晃晃,視野之良好,往西南方可見守城大山及廬山部落,往東南已可眺望能高主峰和卡賀爾山,天氣晴朗時遠方層層山巒下的埔里搭配雲海,名為「雲海」,豈是浪得虛名!
雲海保線所(圖/Tien攝)
這麼優美的上坡,走起來意願應該也會增加吧?!
再次起步,為了不去想到底還剩多久才會到,加上嚮導賣力解說而激發出的主動學習力,遊客如我們有了新的練習,那就是:正確地指出一條動物走過的路徑!只見Baki強力示範,三步一條、五步一雙,繼續走再送你一個山羌的遊樂場!只要資質不至太魯鈍,看久多少也看出個端倪了吧?但要同原住民獵人一樣還能分辨動物來過的時間、體型…能高走1遍肯定是大大不夠!
飛鼠瀑布與它的傳說故事
松針、一堆草、長青苔的石板...這是一個灶?
駐在所遺跡與能高瀑布
至於途經的松原駐在所和木炭窯殘存的遺址,這個我們就大概都能眼觀其形、心領神會了!就是圍著部份整齊疊石地基、留著貌似炊事、加熱功能爐灶的建物區;以及前人砍柴、置入直立木頭悶燒、讓駐在所內人員取暖的古早設施嘛(點頭點頭)!持續緩緩的上升,已進入海拔更高處的巨木區,高聳的杉木姿態各異,或傲然獨立,或孿生擁護著彼此,不變的是他們各自駐守在這蒼翠森林裡的一個小小角落,美的如此天經地義!
其實有三層的能高瀑布
直到接近山莊前的能高瀑布,再次吸引我們猛拍森林以外的目光,從各個角度欣賞它,它分成三段從天際落款,一撇是豪邁、一捺是飽滿匯聚、最後一豎瀟灑注入藍綠色的瀑潭中,與四周的溪谷樹形襯托出脫俗的高山之美!
樹爺爺的OS:加油,好嗎!就快到了
此時,誰管天池山莊還有多遠呢,但這麼一說往往不就到了!眾人力抗最後的一哩路最是考驗這種說法,告別能高瀑布後的最後400公尺,腳下可是有多麼輕快,立馬出現在山屋前!而不管是在步道上還是在山屋裡,尊重其他「個人」是基本禮貌,把鞋子和個人背包物品整齊擺放,用畢晚餐保持安靜、眾人開始放空...金黃色的太陽已經在海平面上的明天等著我們了哪!
【能高越嶺道簡介】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西起南投縣仁愛鄉屯原登山口,西迄花蓮縣秀林鄉五甲崩山下,橫貫中央山脈東西二側,以能高鞍部為界,西段長15.5公里,東段長11公里,她曾是賽德克族行獵往來的社路、日治時期的警備交通要道、光復時期的台電高壓輸電保線路。走在這條越嶺道上,沿途除可憑弔原住民抗日悲壯史跡、體驗日治警備道與駐在所等人文遺址外,更可欣賞名山百岳、山巒谷壑、高山草甸、雲海嵐靄、鐵杉巨檜、時季花海、清溪高瀑、與豐富的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可以在短暫的時空中,親炙臺灣山林的人文與自然之美,是一條非常受歡迎的登山健行路線! 【簡易行程】 ‧第一天:原鄉驛站→人止關→霧社櫻台→春陽部落→都達國小→精英村廬山教會 ‧第二天:屯原登山口(0K)→雲海保線所(4.5K)→松原駐在所(8K)→能高瀑布→天池山莊(13.1K,H2860) ‧第三天:天池山莊(13.1K)→光被八表(15.1K)→屯原登山口(0K)→馬赫坡部落→賦歸 【詳細旅遊資訊】 粉絲專頁搜尋:能高生態旅遊 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 網站:nenggaocrossridgetrail.wordpress.com/ 林小姐,聯絡電話:02-28745921;傳真02-28745951 E-Mail:srs.dla@msa.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