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平暮的命名
- 麻平暮山,又稱馬海濮富士山、馬赫坡山。自能高越嶺路上約3.5K處遠眺,其峰頭呈完美的等腰三角形,狀似日本富士山,所以日本人才稱為馬海濮富士山。
- 賽德克族
- 泰雅族原分為兩大群,其中的一群即為賽德克群。賽德克(Sediq)從以前就認為自己與另一群阿泰雅爾群(Atayal)不同。至於在中央山脈東側的東賽德克人已正名為太魯閣族,其它的賽德克人展現了族群的主體意識,積極向政府提出正名,終於在2008年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
霧社群賽德克族人以數十或數百人形成一個部落,居住在霧社台地。計有馬赫坡社(今廬山溫泉區)、荷戈社(今春陽部落)等共11個社。
- 霧社事件
- 1930年,南投霧社的原住民社因不滿日人蠻橫欺壓,由馬海濮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趁霧社公學校舉辦運動會時襲擊日本人,造成大規模死傷。台灣總督府立即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鎮壓,莫那魯道率眾退至馬海濮溪中游的岩窟,僵持1個月後,在岩窟及山頂上戰死、自縊身亡。
日人於隔年
- 馬海樸岩窟
- 馬海濮岩窟附近地形極為險要,霧社事件時曾是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抵抗日軍的最後死守地點,日軍猛烈轟炸無效後,改用毒氣攻擊,馬赫坡社壯士與婦孺知大勢已去,於岩窟附近身著傳統服飾,以賽德克人慣用的方式在樹上自縊,回歸祖靈懷抱。另有一家族二十餘人則於馬海濮富士山頂附近自縊。
- 凱旋碑
- 山林途中迄今仍豎立的一塊石板,為昔日原住民出草獵得首級時,總會在此處去除腦髓等易腐爛部位,並將頭髮分送有功人員,再根據死者體型,豎立大小不一的石板為記,故曰「凱旋碑」或「英雄碑」。回部落後再用藥酒供奉。族人若未戰勝或無獵物回來,到此碑都會等晚上再摸黑進入部落,反之則大白天光榮進入並可獲得族人肯定的歡迎。
- 雲龍橋
- 雲龍橋為紅色鋼製圓拱橋,橋墩上立有不同樣貌的賽德克族人雕像,代表著霧社事件中的原住民英雄。
另一座橋本是日據時代興建的鋼纜吊橋,叫做「斯庫鐵線橋」,霧社事件爆發後,賽德克族人為了阻止日軍追擊,而將橋毀壞,現今僅剩遺址觀景台。
霧社事件結束,日人擔心兩岸原住民會再次串連抗日,因此一直沒有修復。直到光復後,政府才又重修吊橋,並以抗日英雄龍雲將軍為名,取名「龍雲橋」。沒想到龍雲將軍最後投共,便將橋名倒過來書寫,改名「雲龍橋」。民國74年因吊橋破損不堪使用,便在舊橋旁蓋了現在這座新的雲龍橋。
- 廬山部落
- 此廬山非泡湯勝地的廬山,而是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的廬山部落。
日據時期這裡本是賽德克族波阿侖社與馬赫坡社的舊址,從廬山部落遙望廬山溫泉上方的台地,仍可看到當年戰事最慘烈,同時也是最終戰場的「馬赫坡古戰場」。
- 動物
- 此山區自古即為賽德克族的傳統獵場,黃鼠狼、山羌、山羊、山豬等都是林中常見的動物。
- 植物
- 麻平暮山位於中央山脈西側,該區除西南角有造林外,林相完整。
其中常見的植物有台灣赤楊、台灣二葉松、紫珠葉泡花、台灣杜鵑、台灣扁柏、假長葉楠、紅檜、赤柯、長尾尖葉櫧、台灣雲杉、台灣鐵杉、台灣喜普鞋蘭、一葉蘭、玉山小檗、懸鉤子、穗花蛇菰等,和最為山友所知,遍布沿路的芒草和咬人貓了。
- 地形地貌
- 麻平暮山為於能高主稜西邊,峰頭呈完美的等腰三角形,其南側稜脊斷落1200公尺,崩崖直落萬大北溪溪底,是為馬海濮大崩壁,是台灣本島規模最大的山崩。其北為馬海濮溪,溪畔有個馬海濮岩窟,是當年馬海濮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抵抗日軍的最後死守地點。岩窟寬約2公尺,深約10公尺,高約1公尺,由洞口向內遞減。
- 特色
- 麻平暮山有山巒起伏的優美稜岳,霧社事件的抗日戰火早已熄滅,昔日的馬赫坡社也成了觀光溫泉區,走入山林之中,汗水淋漓、氣喘噓噓的同時, 追今撫昔,讓人添增了不少對以往歷史的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