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田斷崖
- 共有三段,雖有山友架繩輔助可拉繩垂降,但仍建議自備繩索,以備不時之需。第一段為10公尺高的垂直岩壁,路程短卻也最難,踩點落差大,建議人包分離,不熟悉路況需有人在下方指引。第二段約15公尺高的垂直岩壁,比第一段較多踩點。第三段坡度約70度30公尺左右的岩壁,經過品田山皺摺處,歷經前二段的考驗,此段應可駕輕就熟通過。
- 素密達斷崖
- 坡度近90度的懸崖峭壁,高度約30~40公尺,曝露感極重,困難度比品田斷崖更高,有架繩可拉繩垂降,建議人包分離或架繩做確保。
- 箱型褶皺
- 形態有如中文注音符號的「ㄇ」,呈現平坦的軸部和較陡的兩翼。兩翼變陡的轉折點,稱為「脊部」或「雙脊」、「雙肩」,雙脊之間平坦之處為「軸部」,褶皺的形成原因為平坦的地層受到壓縮力的作用,而呈彎曲的現象,為上新更新世(距今約五百萬年)的造山運動和板塊碰撞時期,亞變質岩層發生向西逆衝的覆瓦狀斷層構造。站在布秀蘭山向北望,箱型褶皺較深層部位的單脊,就出露在巴紗拉雲山;大、小霸尖山和東霸連峰之岩層呈現平躺,是箱型褶皺的軸部;東霸東側露出的岩層急折向東傾斜,折轉處則是雪霸箱型褶皺的東脊。
- 雪山一號圈谷
- 位於雪山主峰東北方,為長橢圓形,長約1,000公尺,最寬處約600公尺。圈谷最低處海拔約3,500公尺,從三六九山莊步出黑森林處,是最佳觀景點。圈谷內有許多碎石堆,應屬於冰緣區冰風化作用,造成岩石崩裂的結果,估計是冰斗地形,尚待科學家研究釐清。
- 雪山二號圈谷
- 位於北稜角正北側,為橢圓形狀,長約600公尺,寬約400公尺。圈谷最低處海拔約3,630公尺,是台灣高度最高的高山圈谷。北稜角左側稜線延伸的小稜線至谷底,形成高約5公尺的小丘,其中布滿了碎石,鹿野忠雄在1934年提出「端堆石堤」的看法,意即冰河作用的端冰磧,圈谷底與兩側坡壁佈滿碎石,是冰緣區冰風化作用的產物。
- 翠池
- 泰雅語名為「Siron Hagai」,意為石頭水池,位於雪山主峰西稜碎石坡下,為雪山溪的源頭,海拔3,520公尺,是台灣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亦為東南亞最高的清池。翠池長寬不及30公尺,小巧可愛,清澈冰洌,是一活水池終年不輟,學者鹿野忠雄判定它是冰斗湖,證明台灣曾有冰河來過。
- 玉山圓柏純林
- 位於翠池旁,為台灣最大純林,是冰河時期的孑遺植物,因位處於谷地,不受強風侵襲,玉山圓柏高大直挺,有別於其它地區矮小蜷伏的矮灌叢景觀,極為珍貴。
- 動物
- 冠羽畫眉、白耳畫眉、黃胸藪鳥、棕噪眉、金翼白眉、酒紅朱雀、褐林鴞、青背山雀等鳥類,姬蜂、小繭蜂、小蜂、葉蟬、飛蝨、金花蟲、蛇目蝶等昆蟲,鼬獾、台灣獼猴、山羌、長鬃山羊、赤腹松鼠、長吻松鼠、高山白腹鼠、華南鼬鼠、水鹿、白面鼯鼠等哺乳類動物。
- 植物
- 依海拔高度劃分成,高山植群帶(3600公尺以上)、冷杉林帶(3100~3600公尺)、鐵杉雲杉林帶(2500~3100公尺)與櫟林帶上層(1800~2500公尺),有玉山圓柏、臺灣冷杉、玉山杜鵑、玉山小蘗、高山珠蕨、雪山翻白草、香柏、箭竹、玉山卷耳、冷蕨、傅氏唐松草、高山白珠樹、玉山鬼督郵、大霸尖山酢醬草、曲芒髮草、臺灣鹿藥等。
- 地形地貌
- 始新世晚期至漸新世的地層(距今約四千萬年至二千三百萬年),由輕度變質的泥質岩層和砂岩組成。
- 特色
- 聖稜線全程走在3,000公尺的稜線上,沿途山巒壯麗,視野極佳,日出光芒絢染成金色山脈,夕陽彩霞繽紛奪目,春、夏、秋季均有不同的花朵綻放,美不勝收,是條讓人嚮往的登山高級夢幻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