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北路第四段:瑞芳車站至雙溪車站

  • 3 人想去
  • 12 人去過
  • 1,348 次點閱
行前準備

路況回報 2則

查看所有回報
「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今台北)到噶瑪蘭廳(今宜蘭)之間主要的交通路線。 淡蘭北路是發展最早、史料紀載最多之路段。從先民游獵、遷徙山徑時就開始形成,功能逐漸演變成官府平亂征戰、巡查、海防的通道,並為確保官兵定期巡查的通行安全,加速民間使用通行、通商、墾拓、修築的機會,進而修整出許多捷徑。

從1807年楊廷理開三貂嶺路(今金字碑古道),官民相繼修築,至1867年劉明燈修築路線底定。因路徑較短又有官兵駐守安全,亦成為官府北巡主要路線,民間商旅使用更趨於頻繁,即現今所被認知的淡蘭古道。最早官方闢建的道路。官方文獻最早記載的淡蘭古道(1821)。

金字碑古道上除了臺灣最早的環保碑文「奉憲示禁碑」外,還有劉明燈北巡時有感路途險峻,磨壁題詩刻字、貼附金箔所留下的「金字碑」。

入蘭正道由「金字碑古道」出發,一路都是緩上坡或平坦石頭路,沿途林木鬱鬱青蔥,不怕陽光曝曬。行走約1公里後,可見到刻於山壁上雄偉的金字碑,之後再行走約300公尺抵達探幽亭與奉憲示禁碑,此處為整個古道的最高點,接著便是一路下坡,經過瑞雙公路(市道102線)繼續下行約1公里後,可以看到路旁的土地公廟,不久後抵達金字碑古道口。順著牡丹溪南下,經過慶雲宮(牡丹)後進入雙溪地區,雙溪過去是淡蘭的中繼站,接下來沿著魚行公路至貢寮車站,往前沿著朝陽街直走有指標指引,經德心宮可抵達遠望坑口。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所在縣市
新北市瑞芳區,新北市雙溪區
里程
14.2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雙向進出
海拔高度
59~485公尺
高度落差
426公尺
路面狀況
公路、已建置步道
所需時間
5 小時 30 分鐘
難易度
低-中
所屬園區
-
山脈
-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申請入園
基點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

相關相簿

看更多

相關心得

看更多

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 林炯宇的頭像
    林炯宇
    1 2 3 4 5

    金字碑古道的部分石階較濕滑,其餘路段多走在產業道路上,平緩好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