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稜線
- 台灣山嶽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在1927年(昭和2年)首次攀登大霸尖山後,隔年在《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一文中提到:「……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此即「聖稜線」一名的由來。依照不同的走法而有I型、O型和Y型等路線,行程安排從四天至九天不等。
- 雪山北峰
- 雪山北峰的泰雅原名為Babo Tarakusya(塔拉庫霞山),在日據時期改雪山為次高山之後,將此峰名為「次高山北峰」,光復後才稱為雪山北峰。從雪山主峰到北峰這段山稜,經過劇烈的造山運動成為地壘山塊,隨後冰期來臨,高聳的地壘上形成冰帽冰河,再經過漫長的冰蝕作用,與強烈的風化、水蝕作用,遂在山稜上留下許多小圓峰,北稜角、凱蘭特崑山北峰與凱蘭特崑山等都是。
- 雪山一號圈谷
- 位於雪山主峰東北方,為長橢圓形,長約1000公尺,最寬處約600公尺。圈谷最低處海拔約3500公尺,從三六九山莊步出黑森林處,是最佳觀景點。圈谷內有許多碎石堆,應屬於冰緣區冰風化作用,造成岩石崩裂的結果,估計是冰斗地形,尚待科學家研究釐清。
- 雪山二號圈谷
- 位於北稜角正北側,為橢圓形狀,長約600公尺,寬約400公尺。圈谷最低處海拔約3630公尺,是台灣高度最高的高山圈谷。北稜角左側稜線延伸的小稜線至谷底,形成高約5公尺的小丘,其中布滿了碎石,鹿野忠雄在1934年提出「端堆石堤」的看法,意即冰河作用的端冰磧,圈谷底與兩側坡壁佈滿碎石,是冰緣區冰風化作用的產物。
- 翠池
- 泰雅語名為「Siron Hagai」,意為石頭水池,位於雪山主峰西稜碎石坡下,為雪山溪的源頭,海拔3520公尺,是台灣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亦為東南亞最高的清池。翠池長寬不及30公尺,小巧可愛,清澈冰洌,是一活水池終年不輟,學者鹿野忠雄判定它是冰斗湖,證明台灣曾有冰河來過。
- 玉山圓柏純林
- 位於翠池旁,為台灣最大純林,是冰河時期的孑遺植物,因位處於谷地,不受強風侵襲,玉山圓柏高大直挺,有別於其它地區矮小蜷伏的矮灌叢景觀,極為珍貴。
- 動物
- 可見冠羽畫眉、白耳畫眉、黃胸藪鳥、棕噪眉、金翼白眉、酒紅朱雀、褐林鴞、青背山雀等鳥類,姬蜂、小繭蜂、小蜂、葉蟬、飛蝨、金花蟲、蛇目蝶等昆蟲,鼬獾、台灣獼猴、山羌、長鬃山羊、赤腹松鼠、長吻松鼠、高山白腹鼠、華南鼬鼠、水鹿、白面鼯鼠等哺乳類動物。
- 植物
- 登山口附近以杉樹與闊葉樹混生林為主要林相,海拔高度提升後,轉為以鐵杉、冷杉等針葉樹為主;在主峰頂附近,則只有玉山圓柏、玉山杜鵑、玉山小檗等植物能夠生長。沿途還可見到森氏櫟、玉山筷子芥、狹葉高山櫟、玉山金絲桃、狹葉天南星、台灣茶藨子、玉山石竹、森氏杜鵑、志佳陽細葉杜鵑、紅毛(合歡)杜鵑、玉山莢蒾、台灣繡線菊、巒大花楸、阿里山龍膽、玉山鹿蹄草、高山艾、一枝黃花、穗花八寶、玉山薄雪草、台灣百合、南湖唐松草、銀蓮花、雪山飜白草、玉山鬼督郵等等。
- 地形地貌
- 雪山地壘以主峰為軸點,向東分出一條短促的支脈經過甘木林山、雪山東峰後,陡落於七家灣溪河谷。雪山主峰則為大安溪、大甲溪的分水嶺,地質屬於硬度非常高的四稜變質砂岩,耐風化侵蝕,因此造就了雪山地壘的高聳地勢。主峰東面為雪山一號圈谷,北面經埡口接上北稜角,西面稜脈接翠池,南面則為斷崖崩壁。此處之地質年代為始新世晚期至漸新世(距今約四千萬年至二千三百萬年),由輕度變質的泥質岩層和砂岩組成。
- 特色
- 雪山最著名的景觀是圈谷地形,從雪山主峰至北峰間,共有兩座大型圈谷,此外,雪山西側山麓上有一稱為「翠池」的石頭水池,是台灣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同時也是雪山溪的源頭,日本學者學者鹿野忠雄曾判定它是一座冰斗湖,說明雪山一帶很可能曾經有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