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南風隙古道Lâmhuang南風隙

  • mAIntAIn
  • 2021-03-13 提供
  • 4,178 次點閱
  • 50 次下載
直接下載
iOS 操作說明 Android 操作說明
切換地圖
選擇路段

路線繪製中...

  • 記錄日期
    2021-03-13
  • 里程
    3.12 公里
  • 花費時間
    1 小時 23 分鐘
  • 高度落差
    183.51 公尺
  • 總爬升高度
    193.12 公尺
  • 總下降高度
    195.71 公尺
注意事項:手機GPS僅供輔助使用,登山需依實際狀況判斷處置,以免發生危險。行進間切勿查看手機,需查看手機時,應於安全地點並停下腳步。
相關路線
金門南風隙古道

相關GPX

留言

預設頭像


  • Sammy的頭像 Sammy

    南風隙古道Lâmhuangkhiah

    ⊕⊕⊕⊕⊕

    【太武山】是金門的第一高山,從島的北邊觀看恰似《仙人倒臥》,故又稱為仙山。自古傳說仙人在山上留下了三個仙跡:《仙腳印》、《仙腳桶》及《仙桃印》,其中仙腳印及仙腳桶在著名的豆腐古道沿線上,而《仙桃印》恰在很夯的南風隙古道上。《仙桃印》及《馬蹄印》是自古先民傳說仙人騎馬到此,驚豔於所看到的開闊景緻,於是下馬坐在岩石上欣賞風景所留下的仙跡!

    ⊕⊕⊕⊕⊕

    【南風隙】名稱的由來:登山路上穿越了太武山兩座高地之間形成特別的鞍部缺口,加上附近特殊的山勢阻隔,每年夏季西南季風由鞍部缺口灌入整個何斗平原時,帶來了異常涼爽的天氣。其中Lâmhuangkhiah為《南風隙》的金門話發音!

    ⊕⊕⊕⊕⊕

    【南風隙古道】Lâmhuangkhiah沿線的景點有:斗門登山口、回音谷、攀岩壁、山羊線、風動石、電信塔、臥射台、千丈壁、巨人之舌、眺望點、獅子岩、石牆遺址、南風隙、仙人座、跑馬坡、馬蹄印、仙桃印、峭壁、無愧橋、車轍道。南風隙眺望點可鳥瞰灰藍的后江灣,以及鴻漸山、揚子山雄峙形成的雙燭台;並可俯視金沙的田野風光、傳統的古聚落群、散佈的百年老樹……等,充滿了自然與人文氣息!親臨古道猶如穿越時空,感受了庶民生活美學的魅力,體驗了風景如畫的仙境傳說!

    ⊕⊕⊕⊕⊕

    【唐朝杜甫】《旅夜書懷》詩: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明朝蔡復一】《九日登太武山》詩:

    仙嶼孤懸海浪春,桑麻舊話課鄉鄰;

    飲從十日抽身暇,山別多年入眼新;

    小鳥呼名時報客,幽花迷徑卻依人;

    雲巖月照香泉好,一酌松風濯世塵。

    ⊕⊕⊕⊕⊕

    【明朝盧若騰】《遊太武巖》詩:

    勝賞雖遲猶小春,同遊況復有芳鄰;

    不深花木枝枝秀,無大洞天曲曲新;

    泉故噴香迎茗客,石爭呈面待詩人;

    雨奇晴好都經眼,澆盡世間萬斛塵。

    ⊕⊕⊕⊕⊕

    【清朝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

    自鷺島涉海而北,有太武山焉,中有十二奇。山之陽,居聳千峰,絕谷凌煙、奔風馳雨者,不可勝紀。有岩曰海印岩,襟江帶岫,立於盤阿之間。其外連山高陵,其內異景天成;其左右旁達,瑰奇可喜之觀環撫之。岩之前後,可坐而見也。岩之內,有蘸月池,雨不溢、暵不涸,晦明未定,常有日月照其中;蓋得乎日月之精,而光輝其形。步曲而前,一松橫密,直累而上絕頂,則卷然下垂,若偃蓋然,號為偃蓋松。至若岩之外,萬山面內,蒼萃繡錯,勢若星拱。對豎一石,形類几榻;遠觀近望,如香几之遙臨,曰香几案。天作之勢,非經工庀材所可及也。旋轉而左,徐行百步許,有石萃然起於蒼莽之中,不斷木以為椽、不積土以為垣,石室天成;微風遠響,坐臨終日,若與安期羨門接於物外也。峰迴路轉,石室之右、高邱之上,有亭翼然;登高而嬉,可上望甚遠,煙市之所聚、碧雲之所棲,一瞬千里,謂一覽亭。履巉岩,距虎豹,漸聞水聲潺潺然;兩泉瀉出於大石之間,曰蟹眼泉。泉清而甘,煮泉而飲,令人朝往而夕忘歸焉。尤其奇者,岩之旁,石塔崇巍。塔在太武之中,流形飄影,倒出東海之外;影之所及,魚屏其跡,斯不亦怪特奇偉之觀乎?由是循崗陟巘,跋履於塔之左。忽一石突兀在高原之中,每雲雨驟至,狂風怒號,石為之動,如輕風之拂芳草,曰風動石;何所生之異耶?不特此也,岩後諸峰,泉石尤美。攝衽尋徑往遊之,兩石對豎,類門然。其旁環以清流,蓋為遷客逸士往來嬉遊之道。由石門而出,屈折西向,岡陵起伏,有步雲梯焉。因高邱之阻,累石為級,高數十丈,迥出層適時有白雲遊其上。因石梯而上,極山之巔,四望如一,可以脫埃塵、絕煩囂,迎雲氣而侶風月也。從是據險臨深,尋道而往,則左懸石壁,憑虛峭立,四無附麗;望之約千丈許,令人目眩魂搖,阻絕之形於是乎極。石壁之右,又有路盤曲三十六迴,虯蟠數千仞如一線然;往來行旅,隱見繼續皆出其中,殆所謂羊腸道者也。夫是山處環海之中,吞長江、銜遠山,固足為異;況幽奇壯麗之景,皆迥拔獻巧以效茲岩之中乎!雖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山之蒼顏秀璧,巔崖拔出,挾光景而薄星辰,與夫煙雲開斂、俯仰百變,則雖智者不能窮其狀也。

    余既盡書其山之異,尤樂其岩之幽以奇。於是因昔所謂十二奇而為之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