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喀羅國家步道(圖/王一言)
路況回報40則 查看所有回報
步道有多處極佳的賞楓點,入秋時可見滿山火紅的楓樹林,是知名的賞楓景點。沿途景觀秀麗,吊橋、山澗林相美不勝收,栗園的竹林與馬鞍的楓香林,尤其迷人,讓人忍不住駐足流連。秋天來道霞喀羅,沒有人不會被迷倒的。那一片夢幻又浪漫的紅、橘、黃,深深的牽動每個人的心。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所在縣市
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尖石鄉
里程
24公里
步道類型
中級山步道
步道型態
雙向進出
海拔高度
1247~1507公尺
高度落差
260公尺
路面狀況
原始路徑
所需時間
10 小時
難易度
中
所屬園區
-
山系
-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附近步道
相關山岳
基點
無
出發點
石鹿登山口/養老登山口
路線
石鹿登山口→(1.4K, 40分鐘)→田村台駐在所→(1.1K, 40分鐘)→倒木→(0.5K, 20分鐘)→霞喀羅大山登山口岔路→(2K, 60分鐘)→往霞山及麥巴來山岔路→(1K, 20分鐘)→猶山駐在所遺址→(3K, 80分鐘)→水源地→(0.5K, 15分鐘)→斷橋→(0.7K, 30分鐘)→水源地→(0.3K, 5分鐘)→霞喀羅吊橋→(1.2K, 40分鐘)→白石駐在所→(0.5K, 15分鐘)→崩塌竹橋→(1K, 30分鐘)→白石吊橋→(30分鐘)→路基崩坍須拉繩或高遶→(10分鐘)→武神駐在所→(1.5K, 50分鐘)→馬鞍駐在所遺址→(1.5K, 30分鐘)→栗園駐在所遺址→(1K,30分鐘)→木炭窯→(3K, 60分鐘)→養老登山口
備註
因路途較為遙遠,故許多人將此步道以兩天完成,夜晚在白石駐在所紮營。
路線圖
霞喀羅
「霞喀羅」(Syakaro)一詞,在泰雅族語是「烏心石」的意思,因為頭前溪的上游流域盛產這種材質堅硬的樹木,約在250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便以此為棲身之地,並用來為部族命名。
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
在光緒12年林朝棟率清兵討剿霞喀羅群時,就已經開鑿之番地道路。後依循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系統」中,「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路線規劃而成;沿線的駐在所約每2.4公里便設置一座,密度為全台最高。駐在所的建築方式,以厚達50公分的夯土為牆,外覆木板、內抹石灰,是「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獨特的建築。目前雖然多成廢墟, 不過在小林、田村台、楢山(青山)、朝日、石楠、薩克亞金(白石)、馬鞍等7個駐在所遺址,仍可看出昔日駐在所的規模。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討伐尖石鄉李棟山附近部落,曾沿著霞喀羅古道進入山區,設立大山砲台於松本、石鹿等駐在所,但由於年久失修,多數僅剩土牆、砲台遺址及唯一一座保有廳舍建築外觀的白石駐在所。此外,橫跨薩克亞金溪的白石吊橋建於日本大正十年,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
動物
分布於此區段的動物資源豐富,包括有哺乳動物:台灣黑熊、台灣野豬、台灣獼猴、白面鼯鼠、大赤鼯鼠、山羌等;鳥類:台灣山鷓鴣、藍腹鷴、白耳畫眉、黃胸藪眉等台灣特有種;及少數的爬蟲類與兩生類,還可見蝶類玉帶鳳蝶、烏鴉鳳蝶、琉璃紋鳳蝶、紅肩粉蝶等。
植物
沿線柳杉、杉木、楓香、長尾栲、森氏櫟、臺灣鐵杉、臺灣紅檜、臺灣五葉松等巨木等人工林與天然林中殼斗植物及山胡桃蓄積豐富。此外,在駐在所周圍通常可發現數株山櫻花,那是日人為了表徵武士精神與思鄉情懷特別種植的。
地形地貌
高大樹木參天,古道歷史風情。
特色
秋季霞喀羅古道夢幻的不得了,台灣紅榨楓則由橙變紅、楓香由黃變橙、青楓、山漆由橙變紅,各種變葉闊葉木有如打翻的調色盤非常豔麗,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是最佳觀賞季節。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相簿
看更多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
Ivy Huang
1.前往石鹿登山口的清石道路路況極差,如遇會車更為危險,前往須小心。 2.霞喀羅古道全段平緩好走,有多處寬廣空地可休息,也無危險路段。白石吊橋路寬但對懼高者可能有點挑戰性。 3.白石駐在所腹地廣且有水源和廁所。
-
北市立內湖國中
步道維護良好,安全。
-
劉柏成
步道維護的很好、算很安全,朝日、白石吊橋下都有水,石鹿入口1.2k處有公廁有水、白石駐在所也有廁所。山路遙遠、狹窄會車、接駁、停車不易,找登山接駁車,才是最安全的安排。
-
陳睿祥
六星級步道,綠樹遮陽,清風拂面,松針鋪路,楓葉隨行,維一缺憾須清泉養老兩地接駁
-
程terry anderson
白石吊橋 如 前面 許小月說的 有點危險 而且 晃的有點厲害 應該要重新整修過再開放
上一頁
1
/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