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況回報2則
-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因長濱鄉公所辦理「農東濱230農路改善工程」,進行路面鋪設、擋土牆、駁坎及邊坡防落石網等工程,現場將有工程車輛及重機具作業影響通行,即日起將暫停步道開放,請民眾暫勿前往!預計開放:2019/05/31
-
從南竹湖社區上去大約四公里至五公里處正做道路及旁側擋土牆施工,無法行車,而且遇到下雨(或前幾日下雨)因路面都是鬆軟泥土,一定要穿雨鞋。
查看所有回報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因長濱鄉公所辦理「農東濱230農路改善工程」,進行路面鋪設、擋土牆、駁坎及邊坡防落石網等工程,現場將有工程車輛及重機具作業影響通行,即日起將暫停步道開放,請民眾暫勿前往!預計開放:2019/05/31
從南竹湖社區上去大約四公里至五公里處正做道路及旁側擋土牆施工,無法行車,而且遇到下雨(或前幾日下雨)因路面都是鬆軟泥土,一定要穿雨鞋。
荒廢許久的古道,近年在有心人士努力推動,以及花蓮、台東二縣林管處齊力克服困難之下打通,以就地取材及自然工法施作。
由臺東縣長濱鄉南竹湖社區進入,沿著圳路登上馬太安舊部落草原階地,至產道終點,即為東段步道入口,因較少人探訪,步道保有原始的生態環境,一路陡峭直上,十足的挑戰腿力,不過回頭即可欣賞太平洋,以及花東縱谷景色,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眺望玉山。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安通越嶺古道
清朝時期因「開山撫番」政策,由總兵吳光亮率軍,翻越海岸山脈,打通璞石閣(花蓮玉里)至成廣澳(台東成功)的道路,命名為「成廣澳道路」,是第一條橫跨海岸山脈的道路,也是安通越嶺古道的前身。昔日古道亦為海岸山脈兩側阿美族人姻親及節慶往來道路,也曾是基督教的宣教路。日治時期曾修築,命名為「紅莝越嶺道」,因太平洋戰爭,居民利用此路走私魚貨、菸草等貨物,成為當時的走私路。充滿自然資源豐富,及深具人文歷史的意義的古道,戰後荒廢數十載,在有心人士努力推動,以及花蓮、台東二縣林管處齊力克服困難之下,終於在2008年開通西段山徑,2016年亦完成古道東段的建設,現隸屬於海岸山脈國家步道系統。
南竹湖部落
位於台東長濱,傳說族人從豐濱貓公山輾轉遷徙於此,上山採集食物時,在溪流發現罕有的白螃蟹,族語稱為「Kara'acay」,加上部落第一位頭目的名字「Kacaw' Alac」,因此將部落命名「Pakara`ac」巴卡拉阿滋。部落內遍地花圃、菜園,乾淨而溫馨的氛圍,是個讓人感受到幸福的社區。
安通溫泉
位於玉里鎮安通溪畔,昔日阿美族聞到上游溪水硫磺氣,覺得氣味很臭,稱它為「安槽」(臭氣之意),直至日治時期,發現露頭,並興建日式溫泉浴場,1917年改名為安通。水質屬弱鹼性氯化物硫酸鹽泉,水質清澈,水溫可達66℃,有著「安通濯暖」之稱,為花蓮八景之一,與紅葉溫泉、瑞穗溫泉名列縱谷區三大溫泉。
動物
大冠鷲、五色鳥、朱鸝、山紅頭、箭環蝶等鳥類、昆蟲物種豐富多樣。
植物
台灣桫欏、筆筒樹、竹林、九芎、台灣及己、紫花藿香薊、釘地蜈蚣、普拉特草、水鴨腳秋海棠、鳥不踏等。
地形地貌
地質有中新世至全新世由火山岩流、火山角礫岩與再積性火山碎屑岩組成的都鑾山層,砂頁岩互層的八里灣層,砂礫石組成的海相階地堆積層。
特色
第一條橫跨海岸山脈的道路,保有原始的生態環境,眺望太平洋、花東縱谷景色,充滿人文歷史意義的古道。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目前沒有此路線的評論喔!
點擊「我要評論」,發表你對此路線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