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公園登山步道(圖/粉圓妹)
循著後山步道拾級而上,沿途綠樹林蔭,行到高處有鐵皮休息亭、小觀音廟,可眺望豐原、后里、大甲溪等地,最高點有一顆土地界標,於叉路續接公園西面下山,可一覽日治時期自來水場設施改建的圓形溜冰場、漆藝館,及水神碑。
不遠處有三崁頂健康步道,可一併順遊。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所在縣市
台中市豐原區
里程
1.6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環狀
海拔高度
252~377公尺
高度落差
125公尺
路面狀況
磚道、泥土階、山徑
所需時間
45 分鐘
難易度
低
所屬園區
-
山系
-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附近步道
基點
無
中正公園
1975年,正值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逝世,豐原市民代表大會第十屆第五次臨時會決議,於現在豐原區水源路設立中正公園紀念。1977年蔣中正銅像完工,高度為19公尺,是台灣最高的蔣中正銅像。
豐原郡自來水廠
中正公園是日治時代「豐原郡自來水廠」舊址,興建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同年九月一日完工,下南坑(現今中正公園一帶)是丘陵高地,故選為水源地,水源來自南坑溪、中坑溪、北坑溪。於光復後廢棄,昔日的自來水場辦公室改建成「豐原漆藝館」,貯水過濾池整修為圓形溜冰場。
水神碑
昭和7年(1932),豐原自來水廠廠長吉永氏的5歲幼女因玩耍時不慎掉落過濾池中溺斃,當時附近街民有感於該女稚年早逝,於是以隆重的街葬辦理,並立碑紀念,火化後埋骨於石碑之下。不過,依據日本信仰,水神碑主要目的是為了祈求雨水、灌溉及飲用水的順利、水患(難)的免除。
豐原
舊名「葫蘆墩」,據史料所載:豐原附近一帶地區,在康熙年間,猶為原始景觀,草萊遍野松柏叢生,先住民稱之「泰耶爾墩」,即為松柏林之意。一說「葫蘆墩」係為土著族「泰耶爾墩」之譯音而來,或以本區舊有「墩腳」與下南,坑有三小丘,形如葫蘆,故取其名。巡撫劉銘傳來台,看見此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命名為「富春鄉」,水質佳、出美女,故有「小蘇州」之稱。民國九年日治時期鑒於當地米糧「豐」盛,沃野平「原」,便取其肇國神話「豐葦原之瑞穗國」的「豐原」兩字作為地名。
動物
五色鳥、黑冠麻鷺、白頭翁、綠鏽眼、朱頸斑鳩、大冠鷲、家燕、朱雞、綠鳩、棕面鶯、山紅頭、松鼠、螽斯等。
植物
樟樹、椰樹、桂竹、無患子、樟樹、相思樹、蕨類、姑婆芋、月桃、山麻黃、山棕、桂花、山櫻、鳳凰樹、構樹、九芎等。
地形地貌
地質年代為上新世,由頁岩夾砂岩凸鏡體,薄層粉砂及泥岩組成的錦水頁岩;中新世至上新世,砂岩、泥質、粉砂質組成的桂竹林層魚藤坪砂岩段。
特色
日治時期自來水廠舊址,高點可眺望豐原、后里、大甲溪等地。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相簿
看更多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