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仔厝古道
2,543次點閱
24
有 24 人想去
35
有 35 人去過
想去
去過
路況回報
古道毗鄰著溪流出發,小徑幽幽靜靜沒入原始林之中,爬上一個小山丘後,又可以聽見北勢溪潺潺水聲,清涼舒暢,碧綠深潭如夢如畫,坡度平緩,慢行其中,十分愜意,鑽出田野,即可見到昔日的樓仔厝,古道終點至大平26號民宅,原路折返,順遊虎豹潭。
亦可與虎豹潭古道環形一圈,或接紅壇古道、大平山腰古道、三方向古道、芊蓁坑古道等串聯組合。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下載GPX
虎豹潭
為北勢溪北支流源頭,被二座山形酷似猛虎和雲豹的山岳環抱,故稱為虎豹潭,碧綠清澈,湖光山色令人驚豔,除了近年修築的親子型虎豹潭溪畔步道外,亦有一條百年的虎豹潭古道,可探訪尋幽。
虎豹潭古道
昔日為新北市雙溪大平與宜蘭頭城內大溪之間的越嶺古道,據台灣堡圖記載,由昔日的「大平警官駐在所」出發,越嶺過三方向山,於尪子嶺進入大溪。現今前段路跡清晰,步道保存完整,但過了樓仔四叉路往越嶺的路況較不明確,支線叉路多且複雜。
泰平里
泰平位於新北市與宜蘭的交界,開發史可追朔至清道光初年(西元1820年)。當年黃廷泰千總(曾任葛瑪蘭守備)經由石空古道來此,認為這裡地形平坦宜耕種,便在此定居,是最早的移民。當時的泰平被稱為「大坪」或「黃總大坪」。
動物
步道沿途多蝴蝶、蜻蜓,水中則有苦花魚、溪哥、馬口、石斑等多種魚類。
植物
蒲桃樹、竹子、芭蕉、山芙蓉、睡蓮、雙扇蕨、蕨類、生根捲柏、颱風草、台灣山菊、伏石蕨、台灣沙欏、野薑花、芒萁、過山龍等。
地形地貌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由砂岩及頁岩互層,含煤層組成的澳底層枋腳段地層。
特色
古道小徑幽幽靜靜,沿途可聽見北勢溪潺潺水聲,清涼舒暢,碧綠深潭如夢如畫,慢行其中,十分愜意。
路線評論
路況回報
1 則評論
我要評論
1 則回報
我要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