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桃源】回憶2006年的中之關古道

  • 需仁
  • 3,570 次點閱
  • 8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06/02/06
  • 回程日期
    2006/02/06
  • 相關路線
    中之關古道 、中之關步道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2019年紀錄

今天在健行筆記看到【新聞】南橫公路拼復通至天池,中之關步道即將重新開放這則報導,不由得想起2006年需仁家族丙戌春遊記曾在南橫埡口山莊住過一晚,第二天走中之關古道的一段記憶。這原本是需仁家族丙戌春遊記裡的其中一篇手札,紀錄在繽紛旅遊網裡面,雖然繽紛關站,還好2014年曾經改寫,就把這篇行程紀錄放在這裡,留個回憶與念想。

2014年紀錄

這陣子的MIT台灣誌-中央山脈大縱走正在播出南一段,看到進涇橋登山口歷經2009年的八八風災以及之後的幾次颱風豪雨,實在很難聯想當年綠意盎然的景象。聽到麥哥從南二段尾聲說到南一段的大關山隧道、埡口山莊、關山越嶺警備道,想到2006年我們一家四口的春遊,從埔里出發往南經過南迴進入台東,再從台東海端進入南橫,由東往西玩回台北的幾天行程當中,曾經安排走過關山越嶺警備道當中的中之關古道,前一晚我們就住在埡口山莊,也經過了大關山隧道以及距離隧道口幾百公尺的關山嶺山登山口,聽說半天就能往返,當時是有些心動的。由於行程已經排定,當下暗自決定要找個時間來完成南橫三星。畢竟當年的南橫三星,交通的問題還更大於實際的攀登,從台北來到這裡,真的是很遠。

這個想法終究沒有實現,反倒是2007年與2008年深秋各走了一趟嘉明湖,才想著2009年秋天要來造訪南橫三星,沒想到先是八八風災,隔一年玲玲出了車禍,想要造訪南橫三星,儘管不易實現,還是依然抱持著夢想。

不過需仁家族有幸在2006年體驗過中之關古道,據說這段古道在八八風災之後變得柔腸寸斷,2012年聽說有兩至三個比較大的崩塌處,不知道目前是否有修繕完成。聽說南橫在今年(2014年)可望通車,如果中之關古道修整完成,未來很建議大家走走這段古道。手札先前曾在繽紛旅遊網發表過,在這裡我把兩篇併成一篇,就當做是為當年的美好記憶補上一筆記錄。

2006年紀錄

埡口山莊還不錯,有電視可看,因此這天的「聖稜的星光」照樣還是沒錯過。晚上11點出來晃晃,天上的星星多到好像就要落到自己頭上,當真的很想把相機拿出來拍下這樣的美景。不過現實告訴我,不要在這只有攝氏2度的低溫做這樣的傻事,還是關乖乖回去睡覺吧。棉被真暖和,一夜好眠無夢....

第二天的天氣果然晴朗,八點用過早餐,就前往此行已經計畫已久的中之關古道。說到中之關古道,就得從關山越嶺道開始說起。關山越嶺道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南側,路線全長約170公里,古道起於高雄縣六龜鄉的桃源登山口,止於台東縣關山登山口。目前已闢建使用之中之關步道長約3.5公里,其餘路基尚存之路段有八大段約65公里。

關山越嶺道可說是南橫公路的前身,但兩者並沒有共線。西元1910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訂定「五年理蕃計劃」沒收原住民武器,狩獵是布農族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來源,武器被沒收後,生活立即陷入困頓。日人沒收槍枝的政策,對於布農族人而言,無異是對其傳統的挑釁。布農族的抗日浪潮,持續時間前後共約20年,這些抗日行動,主要由拉荷阿雷、阿里曼西肯兄弟(玉穗社)及塔魯姆(坑頭社)、拉馬達仙仙 (伊加之蕃社)等人所領導。但是這些抗日行動並不像噍吧年事件或是霧社事件有名,是因為這些布農族人以「出草」的方式,採游擊戰略。也因為如此,抗日時間之長也是整個原住民抗日事件當中所僅見。隨著關山越嶺道自1921年新武至海端段開通,到1931年六龜至關山段全線完工,布農族人逐漸無險可守,1933年拉荷阿雷歸順日軍,長達將近20年的抗日結束,玉穗社的布農族人則遷出散居於目前南橫一帶。目前的中之關古道為關山越嶺道的一部分,也是當時鎮壓玉穗社的主要位置。中之關古道的駐在所遺址以及兩座木炭窯都可以發現日軍鎮壓玉穗社布農族人的決心。

天氣晴朗的埡口山莊。


要準備出發了?秉臻要加油喔。


大關山隧道,停下來看有沒有雲海可拍。


天氣太好,還沒什麼雲海可看。


抵達天池的停車場,隨拍一張。


天池還有部分櫻花開得很漂亮,有些還只有花苞。


壯闊的山巒。


紀念南橫開拓殉難人員的長青祠一隅。


太陽太大了嗎?這樣天氣比較暖和啦。


此時老婆跟秉臻還沒上來,先等等吧。


廢棄的屋子。


出發囉,這段還不屬於中之關古道。


眺望遠山風光,左邊最遠的玉山脈被檔住了。


和緩的上坡,前往中之關古道入口。


秉謙跟秉臻。


古道入口處的枯木。


遠眺天池觀景台。


怕曬黑的秉臻。等進入古道以後,傘就可以收起來了。


中之關古道,已經走了500公尺。
玲玲:走這麼遠才500公尺,超沒成就感。
需仁:剛剛曬太陽走的那段都不算古道....
玲玲:....無言....


中之關古道從天池到駐在所遺址這3公里的路程,會經過類似的木橋20座。


曲蕊馬蘭,在這一帶也開了不少。


小心頭部,那些紅色的....我想不會是血跡....


古道坡度平緩,由天池往中之關又是下坡,相信應該都還好吧。


走在這裡,感受清風吹拂,體現思古幽情,感覺挺好的....
玲玲:我覺得我被騙了....


我是走得蠻享受的,你們怎麼說被我騙了?坡度明明很和緩啊。


我們決定分兩組。秉臻跟我同一組,秉謙跟媽咪一組。
說也奇怪,秉臻跟我同一組之後,速度就快了許多。


古道上唯一視野最遼闊的缺口。


又過了一座橋喔,秉臻笑得很開心。




繼續走,快到駐在所遺址了。


木炭窯遺址。共有兩座木炭窯,這是第一座。


第二座。


木炭窯的簡介。


駐在所遺址到了,在這裡吃點乾糧當中餐吧。




舊警址所在。


舊警址的迷人光影。


回程雖然是上坡,但是坡度平緩,而且時間也在控制範圍內,可以慢慢走。


中之關的檜木區大約有二十顆巨木,秉臻很喜歡抱著大樹的感覺。


轉個彎就走出中之關古道囉。


天池的形狀是心型的,所以又稱為台灣之心。只可惜因為先前放生的風氣太盛,優氧化相當嚴重。


看著廣闊的山巒,做個深呼吸,胸襟也自然開闊起來。


長青祠一隅。


終於,大家都完成了中之關往返之旅。


這趟路走了好久,月亮都出來了....哈哈....


途經關山埡口,雲塢開始瀰漫起來。大關山隧道彷彿是氣候的分水嶺一般。


雲霧騰升的感覺,即使在道路上依然很有氣勢。




埡口山莊的藍天。(向陽大崩壁)





說是記錄,其實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兩個孩子似乎都忘了我們有過這樣的記憶,貼出來也可以讓們溫故知新,當然也便於讓玲玲瀏覽。期許有一天,我們還能來此舊地重遊。

需仁.2014/01/23補遺.2019/12/19補記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