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阿恰行PART2-純岩路線(20150717)

  • 相關路線
    阿拉阿恰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我在岩角最後的裂隙中,塞了兩個岩械,請小廣放長繩子給我,我要奮力一搏。深呼一口氣,感覺自己在發抖,我知道我要快,不然怕高的我會抖到沒有力氣攀登...


--


Day1    2015/07/17

    自然醒,自然被熱醒!

    拿起手機一看,才八點,這麼一大早,掛在帳篷門口的溫度計就已經飆到了34度!也太誇張了吧,這裏不是海拔超過三千了嗎?怎麼比台灣還熱?

    快窒息的我伸手拉開帳篷,讓微涼的風吹進帳篷來,才得以喘一口氣。拉鍊外的天空好藍,又是一個適合攀登的大好天氣。

    今天是攀登的第一天,我們準備了一條距離近,較為簡單,但又不致於無趣的2A路線準備登頂Ratsek peak(與Ratsek hut山屋同名),是這營地看出去最近也最尖的山峰。




    2A是指路線的難度,是俄羅斯的路線分級方式。由簡單到難分別是1A、1B、2A、2B、3A...依此類推(詳細解說請看附註網址)。由於我們對路線的型態和難度,對比自身能力還不是很能掌握,所以選擇一條簡單的路線做暖身,順便爬到峰頂可以一覽周圍群峰,好好觀察接下來幾天我們預計攀登的路線。

     早餐是麵包配超市買的creem cheese,再來點紅茶,好個美式早餐。我們摸到九點半左右出發。抱著期待的心情走到山峰之下,抬頭一看卻發現,這個角度無法對照我們的路線圖。因為我們沒有在路線圖拍攝的角度開始邊走邊對照,當走到山峰之下,每一面岩石都如此巨大,我們的視野有限,隨便一個彎都繞好遠,我們錯失了遠觀路線圖的對照機會。



    大致上抓著幾面岩壁的特徵,我們走到我們所認為的編號100路線(難度2A)之下,由我開始先鋒攀登,由於出發時認定攀爬難度不高,於是我們只帶了活動岩械共五支(CAM),岩釘跟NUT一支都沒帶。 沒想到攀爬到一半的時候出現兩個問題,首先是我們在台灣的攀登習慣,固定點放的較為密集,其實這裡的難度還不需要如此密集的固定點,而我們只有五個岩械,扣掉確保站架設再省也必須兩個吧?整個Pitch(繩距)被硬生生壓縮的很短。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發現問題就改進罷了,每一次放置固定點都要是真正必要。但是下一個問題來了...



    我們路線明顯有錯誤,這絕對不是一條只有2A的路線,爬到一半岩石變得幾乎平面沒有裂隙,就算有也只能夠打岩釘(我們一根都沒帶),我們都不是穿岩鞋,這樣平的岩面還有正在融化的冰水,小廣穿的是冰攀用的硬底靴,而我是野跑鞋,踩都踩不住。觀察了一下周圍,只有橫渡到左側內角,是除了撤退以外唯一的解。



    我把背包留在下方,翻到右側岩角上觀察距離我至少兩米半的內角,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如果這平滑的岩面再多給我一個手點或腳點,我肯定毫不猶豫的橫渡過去。但"如果"終究是"如果",我在岩角最後的裂隙中,塞了兩個岩械,請小廣放長繩子給我,我要奮力一搏。小廣看不到我,但是他知道這一步墜落的機率很高,他問我「第一天就要這麼拼嗎?」。



    我深呼一口氣,感覺自己在發抖,我知道我要快,不然怕高的我會抖到沒有力氣攀登。再三的確認我放的固定點,岩壁平面的好處是萬一墜落擺盪,不會有割繩的危險。我知道這一步不一定成功,但失敗也還算安全,於是我抑制住顫抖的手一步步往前。

    出乎我意料的,我摳著極小的裂隙,我的腳竟然穩穩的踩在淌著冰水的岩面,我內心竊喜,成功機率又高了一半。但是難的是下一步。這樣的平衡狀態下,我不可能靜態出手,而內角距離我也比我的手臂長了一點,這一步必需動態撲出去。
    
    知道再拖會沒有力氣,我飛撲出去,我看到我的手距離內角應該不到十公分,然後越來越遠,我正在墜落,我的手掌和膝蓋狠狠地摩擦碰撞岩壁,然後停下來,我喘著氣,沒有害怕,只是很痛。邊休息邊觀差著這個高度度岩石面。

    小廣感覺到我墜落,但是他看不見我,他用喊的問我能不能在這高度橫渡,我告訴他可以,這裏等於有上方確保繩拉著,而岩壁的凹凸多了一點。我橫渡到內角,往上攀爬到比原先橫渡的位置下方,將我身上最後一顆岩械塞進裂縫,請小廣second(跟攀),由於我這只有一顆固定點,我們當然沒有大膽到敢用一顆固定點作確保站,尤其我全身的重量還掛在其上。



    小廣將他的大背包留在確保站,背著背包攀爬的確吃力太多。只留了少許食物,水與外套放進了我的中背開始攀登,爬到我放了兩顆岩械的內角,把他身上兩顆岩械經由主繩滑下來交給我,讓我架設好確保站後,他才拆掉我岩角上的岩械準備橫渡。只是看著他橫渡,我心跳的比自己橫渡還快,因為小廣的體重加上背包的重量少說比我重了三十公斤吧,而我的重量也懸掛在岩壁上,萬一他擺盪,確保站承受的會是我們兩人完整的重量。幸好小廣手長腳長,最後一步,他瘦長的手伸出來(像極了海賊王的橡膠人魯夫),指尖勾到了內角岩石,當他的腳也移動到內角,我就知道穩了,提起的心才放下。

    接著直接換小廣先鋒,他沿著內角一路翻上平台後消失身影,然後換我second。second的心理壓力小太多了,我有時候還偷懶將體重放在繩上,我想小廣應該感覺不出差別,連我橫渡那次墜落,小廣都只是說"有感覺到一點重量"。

稜線)

    上了平台我和小廣橫渡到稜線,收起繩子SOLO(獨攀,沒有確保)向上,這裏簡單太多了,但是我攀爬的能力取決於安全感,SOLO雖然行徑速度快多了,但是對我來說極度沒有安全感,有時在暴露感較大還是會怯步,幸好小廣會在較危險的地方等我,扶我一把。回去從新對照路線後才知道,這裏是編號99的路線,難度2B,比我們原本預計要爬的路線還難,但是一開始我們攀爬的路線太難,導致換到2B路線時反而覺得到了羅馬大道。

    沿著稜我們很快的到了山頂,被前面的攀登拖了太久時間,登頂時已經下午三點多,時間並沒有減少我們拍照和補充食物的熱情,畢竟這可是"台灣首登"耶!雖然路線簡單,但是這名頭聽起來就值得自嗨一下。(虛榮啊!哈哈哈!)



    我們沿著路線99下山,原本想偷懶用垂降的下來,最後大約三十米垂降卻把繩子卡在上面下不來了?小廣去拿我們留在前一條路線的裝備,沒有繩子他只能SOLO。而我只好沿著路線再攀爬上一次,發現是繩子有點捲,自己將自己捲的卡住了。把繩子理了一下,原本想把繩子拋下去,然後我下攀,但是往下看了一下...嗯...有點可怕...還是決定垂降,這次我用別人拋棄的岩釘和普魯士繩環垂降。


    
    沒想到這一次還是又卡住了!換小廣再度SOLO上去,當他拿到繩子的時候,我知道他內心也跑了一遍我剛剛的猶豫,我聽到他喊,"垂降",這在我預料中,因為這路線下攀沒有確保,是真的挺可怕的。

    幸好第三次收繩,終於成功了,而時間也已經下午六點十分了。我們怎麼敢拖到如此晚的時間才回程呢?別忘了,這裏九點才天黑啊!

    回到營地後我們拿出路線圖對照,這裏才是對的角度,而我們一開始攀登的路線是根本沒有人爬的路線,如果我們完成它,就是首創路線了,可惜器材帶的不夠不適合這樣難度的路線。

    雖然跌跌撞撞,許多的蠢事發生在今天,但是這卻是個很好的經驗,讓我們知道接下來若要再準備攀登任何一條路線,我們可以有怎樣更好的準備和搭配。

附註:路線難度解說網址
http://www.summitpost.org/russian-alpine-grades/178646


PART2-END  待續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