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知識】學會規劃行程第一步:讀懂登山紀錄

  • Jen
  • 4,916 次點閱
  • 13 次拍手
  • 相關路線
    Hikingbook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爬山一陣子之後,是否會開始想自己規劃行程呢?否則每次看到別人的美照,都只能等主揪開團,有時候實在很講「緣份」的...。就跟出門玩會規劃行程一樣,爬山是有風險的運動,更該好好妥善規劃行程,才能確保安全下山。

在開始規劃行程前,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蒐集別人的登山紀錄了。但網路上資料這麼多,要怎麼挑選適合的、又該怎麼「讀」,才不會漏掉重要的資訊呢?今天這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兩個大原則跟六個閱讀重點,讓你下次規劃行程更得心應手喔!

完整文章連結:https://hbk.page.link/b0617


為什麼要規劃登山行程?

1. 做好準備,才能把風險降至最低

在山上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狀況,唯有透過詳細的規劃,才能有效降低風險,確保自己與隊友的安全。

2. 確實做到有效的溝通

有了詳細規劃,才能讓一起上山的隊友,也對此次的登山行程有充分的了解。有些人可能會想說「我只要跟著領隊走就好了」,但卻沒有考慮到,萬一自己走丟了、或是領隊發生什麼狀況,該如何安全下山?因此,不管是不是領隊,都應該要學習規劃行程,才能真正確保自己在山上的安全。此外,登山計劃也能讓留守人知道隊伍的預計行程,包括時程、路徑規劃,萬一有意外狀況,能第一時間聯繫搜救,並縮小搜救範圍,提高救援成功率。

3. 讓下次規劃更完善

下山後,可以比對登山計劃與實際行走的狀況,進行檢討,讓下次規劃可以更完善。

不管是過夜行程還是當天往返的行程,都應該要做好規劃再出發!尤其是許多人會輕忽的當日行程,其實許多的迷路與山難事件,都是因為登山客輕忽了規劃的重要性才會發生,因此千萬別偷懶囉!


搜集登山資料

掌握下面的四個大方向,就可以搜集到真正有參考價值、可以幫助規劃行程的資料:

一、資料的分類

概括而言,登山資料可以分為「登山地圖」與「登山紀錄」,後者又可再細分為兩種:一種是包含行程時間的「紀錄」(像這篇「奇萊主北」就是一個包含時間資訊的範例),另一種是照片較多、但通常沒有寫出明確時間的「遊記」,許多部落格、網站的登山紀錄都屬於這種。建議「紀錄」跟「遊記」都要找,這樣既可以推估行走所需的時間,也可以透過照片,了解實際的路況。

二、地圖資訊

地圖的種類很多,所包含的資訊量也不同,建議至少要包含以下資訊:

1. 地形(等高線):可以知道此行的爬升、下降狀況。

2. 中繼點(岔路口、山屋、地標等):有助於安排行程分段,在看別人的紀錄時也會比較有概念。

3. 座標:可知道路徑的地理位置。

4. 附近的路徑:有助於安排撤退或備案路線。

下圖的北大武山步道資訊,就是一個具備以上資訊的範例。(圖片來源:台灣山林悠遊網

4c03538e83b07e8cac7bc6b84e84d066.jpg


三、看登山紀錄的原則

在看登山紀錄的時候,記得掌握兩個原則:

1. 同時比較多份紀錄:紀錄不能只看一份,因為記錄者的體能或經驗未必跟自己相同,最好多找幾份比對不同人走的時間與狀況,才能正確推估自己需要的時間跟準備。此外,如果資料來源是個人部落格,也可以多看一下記錄者還走過哪些路線,來判斷他是怎樣的登山者(登山經驗與頻率、常走的路線類型等等),若是跟自己差距較大,則在參考這份紀錄時就應該要做多一點的調整。

2. 比對地圖閱讀:有時候紀錄只有文字,因此需要比對地圖來閱讀(所以地圖上有中繼點資訊是很重要的),才能比較有概念。

四、看登山紀錄,留意這六件事

看登山紀錄的時候,需要特別留意這六件事:

1. 路線圖

1) 活動區域範圍:了解行程的活動範圍,尤其是四周的道路或明顯的山徑。有概念後,萬一在山上迷路,才知道往哪個方位前進有機會脫困;或如果在登山途中需要緊急下徹,才能掌握正確的方向。

2) 登山口、中繼點、特別景觀、下山地點:有了這些必要資訊,才能正確安排行程的走法與預估時間。特別要注意的資訊是「下車後(開車或大眾運輸)如何到達登山口」,因為有些登山口並不明顯,需要搭配紀錄的照片或文字說明才比較好找。

3) 路線距離、方向、地形高低起伏:了解路線距離、前進的方向、地形起伏(陡上、陡下)、地形描述(是否有困難地形,如崩塌、碎石坡等),才能正確判斷路線困難度。

4) 叉路描述:需特別注意叉路資訊,避免走錯路,造成行程延誤或甚至迷路。

5) 水源、營地:對過夜行程尤其重要,會影響到路線安排及裝備、糧食的規劃。

2. 時間

1) 所參考之記錄是何時寫成的:需留意紀錄完成的時間,如果是太舊的紀錄不建議參考,因為路線有可能已經有很大的差異。

2) 到達各中繼點的所需時間:了解每一段需要的時間(如:從登山口走到第一個休息點的時間、從休息點走到山屋或營地的時間),以便對整個行程有所控制。

3) 季節、天氣:不同的季節,穿著跟裝備都會有差異,這部份也是要注意的。

3. 隊伍人數與男女比例:隊伍人數的多寡會影響行進的速度,通常行程時間會隨著人數變多而拉長。換句話說,若自己的隊伍人數與參考紀錄有較大差異,時間上的安排可能就要再調整。

4. 新手、老手比例:新手與老手的比例也會影響到行進的速度與行程的安排(如:新手較多,可能原本安排兩天的行程會變成三天),因此也要注意一下。

5. 交通方式:確認來回的交通方式,是否有大眾運輸、或是需要自行開車,以及是否有接駁相關的資訊。

6. 裝備、糧食清單:可參考他人的紀錄來調整自己的安排,過夜行程尤其需要。


相信看完這篇介紹,大家都更加了解怎麼找適合的登山資料囉!下一篇我們會跟大家說明,如何把你找到的資料,整合進你的登山計劃書,在行前做好完整、妥善的安排,我們下次見囉!


【Hikingbook — 你的登山安全助手】

下載 Hikingbook:http://bit.ly/bjdownload

Hikingbook 粉絲頁:http://bit.ly/hikingbook_fb

Hikingbook IG:http://bit.ly/hikingbook_IG

加入 LINE 好友:http://bit.ly/hikingbook_LINE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