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5/06/28
-
回程日期2025/06/28
-
相關路線
旅遊日期:114.06.28 天氣:晴天
平溪境內高山峻谷,溪流(基隆河上游)水域斷層落差極大,因而形成許多浩瀚驚險的瀑布群,也因此之故更有「瀑布之鄉」的封號。在平溪線鐵路上的各站中就屬「望古」最寂靜無聲,也沒有較具知名的景點。望古是十分及嶺腳間的一個小地名,相傳於清咸豐年間有來自泉州的胡結在此開採煤礦,但被水所淹沒故喚為「亡礦坑」。
旅遊路線圖:嶺腳車站11:25→福興宮11:35→嶺腳寮77號旁步道登口11:38→木指標柱11:43→產道6.5K/步道入口11:48→車道底望古坑15號紅磚屋11:52→鞍部越嶺11:54→廢棄屋12:01→鞍部越嶺12:10→嶺腳寮山12:16→稜線休息區12:42→望古賞瀑步道13:05→望谷瀑布13:11→嶺腳叉13:35→思根園13:43→嶺腳產道13:52→產道6.5K14:02→嶺腳車站14:25
11:25嶺腳村以「嶺腳寮庄」得名。清乾隆間,由興化人林國華所闢,因位處姜子寮 山之南麓,且有小屋 ,故名嶺腳寮。在這有山有水的地方也有好玩的地方,嶺腳瀑布就在車站附近,是個不錯的選擇。嶺腳有三寶(蔡家洋樓、望古瀑布、嶺腳古橋)等景點,在觀瀑、賞古橋、越溪時伴隨著潺潺水聲,是少有的秘境之地。在平溪礦盛時期曾有英隆(永昌)、鴻福(大東)、順隆等媒礦以嶺腳車站 為交煤車站,因鐵道、老街及河川的交疊錯落,形成特殊的山城聚落空間。
上下為嶺腳車站今昔照片。這種景象已回不去了。
右往蔡家洋樓、嶺腳寮山不取,穿過嶺腳老街往靈巖寺方向。
11:35在此取右進入嶺腳產道。天氣相當炎熱。
經過嶺腳寮77號民宅,右側竹叢、桂花下有木指標柱往「望古車站」。
經過竹叢下就看到石階往左上方斜爬上去,石階口綁有登山條。
竹叢及蒲桃樹下濃蔭遮天涼爽不少。
一段石階爬上後步道轉平穿過菜園。
左側石厝遺址旁的鐵皮屋今天有人,燒起柴煙似乎準備烤肉活動!
嶺腳步道續行,沿途遮蔭良好還有小小微風。
11:43綠竹下木指標柱「望古車站2.1K」。
步道右側內有風水地。步道續行。
前方有幾位遊客迎面而來,這段步道上唯一遇到的遊客。
再經一個「墓地」就出嶺腳產道。
11:48出嶺腳產道6.5K步道結束。左回嶺腳右往望古。取右。
幾步右車叉,取右車道往望古坑15號民宅。
11:52車道底望古坑15號紅磚厝。綠青楓紅磚厝寂靜無聲。
過紅磚厝進入望古坑保甲路。竹叢下路徑緩爬過嶺。
11:54越嶺鞍部。右有山路往嶺腳寮山。
此山路走稜線過鞍部到嶺腳寮山。路況不佳不想鑽草叢。保甲路越嶺而下。
這段寬大的路徑是望古坑保甲路,越嶺後緩下坡路況清幽。
望古坑保甲路續行。
路徑轉平緩,像一條寬的青草路。
竹叢竹枝低垂。
12:01廢棄紅磚屋。淹沒在芒草中蛋屋況看起來還好。
屋前有棵「九重吹」。
過廢棄磚屋路徑轉緩爬經過綠竹叢。
緩緩爬升的保甲路,路徑上連續的倒木。
杉樹下爬升陡度略加。
望古坑保甲路準備越嶺。
12:10越嶺鞍部。越嶺而下嶺腳,左往嶺腳寮山、望古瀑布右稜線往望古坑15號、望古坑保甲路。所以從望古坑15號到此越嶺這段應該就是望古坑保甲路!
稜線山路往嶺腳寮山。
12:15嶺腳寮山海拔29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稜線山頂設有休息椅無展望。
往望古賞瀑步道1000M。
平緩稜線山路續往望古瀑布。
從嶺腳寮山往望古瀑布是下坡稜線。木板土階步道。
稜線看起來是逐段下坡,一段平緩一段下坡。
稜線上偶有視野可眺望到106公路。這山頭好像是藍鵲峰但不敢確定。
又來一段下坡的自然山徑。稜線路況相當好。
再一段木板土階下坡路段。
12:42稜線終點休息區。
下稜線往望古瀑布300M。
一小段石階引下溪谷。
竹叢過乾溪上網梯。
過溪路徑緩爬走山腰出溪谷。
第二座網梯。
從溪谷出望古瀑布是爬一段緩一段,但陡度不大。
一段木板土階爬上高點後轉下階望古賞瀑步道。
13:05接上望古賞瀑步道。左往望古瀑布右出望古車站。取左。
取右下望古瀑布。步道直行往嶺腳。
陡木棧道下引溪邊。
望古瀑布第一層上方上瀑平台。
望古瀑布第一層瀑布。
望古瀑布所在的望古坑溪源自姜子寮山系的中窯尖,向南匯入基隆河。由於河川的侵蝕作用形成多層瀑布及深潭的景觀。望古瀑布共有四層,沿步道從下而上為望古一瀑、二瀑,屬簾幕式瀑布,在水量大時可形成水濂洞景緻。這裡景緻優美,綠樹成蔭。目前三瀑、四瀑尚無步道前往。
13:11望古瀑布約有兩三層樓高,與十分大瀑布一樣是垂簾式瀑布,不及十分大瀑布的壯闊,但較具原始自然之美,水自岩頂沖瀉而下,瀑底形成一大水潭。
↑今天枯水期的望古瀑布。↓103年11月水量充沛的望古瀑布。前後的水量、氣勢差很大。
13:29左出望古車站右往嶺腳。取右走回嶺腳。
沿著望古溪通往上游望古村聚落的望古坑古道被修建成「望古賞瀑步道」,這條古道在望古坑產業道路未開通前是村民的連外道路。新修葺的步道可下至望古溪觀賞望古瀑布,另外也修葺了爬往嶺腳山的路徑。
還在施工的賞瀑平台,或許望古瀑布的三層、四層可露出神秘面紗。
望古產道可達右下方的小瀑上,十幾二十年前曾來此深潭溪釣苦花。
13:35步道直行往嶺腳1.52K、嶺腳車站1.82K右過水泥橋出望古坑產道。直行走回嶺腳車站。
這路口的指標牌、木標牌讓人有點眼花撩亂。
這段水泥小步道應也是望古坑古道的一部分,路況看起來極好。
竹叢搖曳。
平溪線早期並無望古車站 ,因望古地區土地貧脊早期較無人至此開墾,乃為平溪一帶開發較晚的區域。
13:43望古坑7號「思根園」。
門前午餐,悠閒極了!
出思根園稻埕出小產道。
↑上今望古坑13號民宅↓昔日舊照片。多年前曾來到過此地。
過水泥橋接小產道。左往嶺腳右回望古。取左往嶺腳。
小產道一小段接上嶺腳產道。取左往嶺腳。
產道上木指標柱。續往嶺腳1.22K。
產道左側望古坑保甲路登口的「望古坑15號」。
14:02回到嶺腳產道6.5K嶺腳步道入口。產道、步道接回嶺腳車站。取步道回。
緩下坡的嶺腳步道。
14:06回到竹叢木指標柱。
回到鐵皮屋石厝遺址。
竹叢石階下步道入口。竹蔭下石階上有微風,稍坐石階上享受微微的山風。
14:09步道入口出嶺腳產道。取左回嶺腳車站。
14:11嶺腳產道終點7K。入福興宮參拜洗水。
14:17回到嶺腳寮72號民宅前嶺腳寮山登口。
蔡家古厝是一棟兩層樓的紅磚造洋樓, 是昔日此地蔡姓礦場業主的豪宅,洋樓見證了嶺腳寮小村曾經有過礦業欣榮的往事。現在蔡家洋樓 門戶深鎖、庭院寂寥、繁華不再。倒是古厝前一左一右的兩棵老青楓樹在秋冬之際,青楓古厝應該會有一番秋美。
蔡家洋樓左後方的嶺腳療37號紅磚屋,屋前也有兩棵很大的老青楓樹。秋冬之際楓葉泛黃、落葉紛紛的景象一定很美。
福安宮土地廟。
14:30早期的嶺腳村 出入皆靠平溪線火車,原先的舊橋只提供人行出入各村落之間的橋樑,現已斑駁懸立於激流壺穴 之上看盡嶺腳村 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冷清。古橋下的基隆河岸岩石綿延,基隆河水切石而下,造成此處是基隆河最窄的河道,寬度大約只有4米寬。高聳的橋墩高高撐起長滿青苔的水泥古橋,橋面護欄已剩兩節猶存,承載五六零年代煤業的風光,現在功成身退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