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前早早申請且核准通過的四天三夜北一段,讓我期待許久,每回遇到即將來臨的登大山或是馬拉松賽事,我都會很注意身體狀況,避免受傷或生病而影響行程。話說在即將來臨前的當週,小兒子突然要求我去睡另一間房,偏偏那間房的風扇連最弱的風速也是很強,一不小心吹了一夜後,隔天竟然出現喉嚨不服舒現象,真糟糕,剩下三天就要上山了,於是開始大量灌水、做好保暖 (明明35度的夏天,我卻要做好保暖?)。
6/20早上3:50起床,帶著自我感覺良好前往勝光登山口,約莫7:30左右抵達,很幸運就停在菜園車道旁的第一車位,背起重重的Osprey大背包一步一步地往登山口方向走。當天二台寒單菜車也載了8~9個山友從我身旁呼嘯而過,我心想,沒關係,讓你們這一小段距離,等會上山就追趕回來了!南湖群峰路線在2022年就是我第一次登百岳過夜的行程,當時三天二夜除了撿下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南湖大山之外,也撿下了南湖東峰、馬比杉山共5座百岳,獨留南湖南峰、巴巴山,所以這一回安排四天三夜就是去撿南峰、巴巴山外,再順道去登中央尖山。行走過程中,天氣、陽光、山景讓我對未來四天充滿期待,只是邊走邊流鼻涕的狀況真是討厭。來到勝光山,遇到一群大哥大姊休息、拍照,我也協助幫他們拍了幾張團體照,繼續再往多加屯山走,2022年來時,根本沒注意到多加屯山在一個隱密的箭竹林裡,這回特意去拍下三角點基石。▼中午時間剛好抵達雲稜山莊,坐在山莊外的迴廊區休息、吃著端午節未食完的粽子,餐後就立即動身前往審馬陣▼
途中,果然如 Windy 預測午後有陣雨,雨衣、褲穿起來繼續走,這場短暫陣雨大約只下個30分鐘,但步道上的積水已讓我的登山鞋溼透了。從雲稜山莊之後的路比較有爬升,我也開始顯露體力下滑的疲態,心想著:原來這就是山友說的"休息步",走二步喘一下。經過審馬陣山岔路,不論下雨與否早已不打算上去,繼續往審馬陣草原前進,當我看到審馬陣草原時,那個宛如通向天際的長坡,我停下來思考:
- 身體狀況:1.鼻涕每三分鐘就流一次,煩~;2. 2022年到圈谷花不到7.5小時,現在走了快8小時,慢~;3. 頭開始有點不舒服,累~。
- 前進考量:現在位於步道17.7K處,目前下午3點,還有3.3K才能抵達南湖圈谷,目前行走速度約40分/K,雖然可以18:00左右抵達,但明天呢?明天可以上南湖、巴巴山嗎?而且之後處在3400公尺以上的海拔。
- 撤退考量:現在往回走迫降雲稜,約有4.8K的距離,但它是回程下坡,所以應該也是可以在18:00左右抵達山莊,山莊的海拔約在2600公尺,至少今晚身體會比較好過。
思考了1分鐘後,我決定返回往雲稜山莊前進,雖然花了時間做了很多事前準備、雖然從桃園開車花了3小時到勝光登山口、雖然有很多雖然,但山一直在,沒有很可惜這回事;命只有一條,保住了隨時可以再來。
也如預期的時間,約在18:00抵達雲稜山莊,上舖還有很多空床位,用過餐、刷過牙後,也不知道是不是身體太累的關係,從晚上7點一直睡到早上4:30。回想昨天總共行走的距離、爬升、時間也幾乎是一座玉山或北大武山了。▼用過早餐、整理背包,05:40開始往下山撤退,一邊走、心情竟也輕鬆起來,大概是沒去山上的壓力突然釋放的緣由吧?在下山的時候,我開始檢討自己並打算寫成日誌來警惕自己,爬山4年第一次撤退的經驗實屬可貴,或是當它是二天一夜審馬陣草原行?
這一趟也不是沒收獲,至少Insta360有拍一些美美的林道、高山之美,下山時遇見一對帝雉,這是我爬山以來第2次的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