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5/04/07
-
回程日期2025/04/07
-
相關路線(去)香園窩山>龍眼園窩山>龍眼東峰>濕地農場>山腰路>鄒氏宗祠 、(返)鄒氏宗祠>北稜線>沙坑山...~大肚庄
-
相關山岳
2025年4月7日,串聯「小飛沙」後段+「飛沙大縱走」後段,加碼「鄒洪將軍故居」,順利完成雙龍(龍眼園窩山、龍眼東峰)雙確(二確山、義確山)雙肚(大肚北山、大肚庄)試走旅程。
一、前言:
民國四十年代,純樸的鹿寮坑農村,居民們大都是以耕種水稻、種茶樹、種柑橘、...等等勞力農作養家糊口。
農忙期間,長輩們也會相互換工幫忙,所以村內各家的情況,也由此走動而互通有無傳述。
生長在那個年代的我,最喜歡農忙季節,三餐菜色比較豐盛,大人們忙著田裡山上農作,小孩子則隨處亂竄玩耍,最巴望可以在田裡或山上吃點心。
挨著大人身旁吃點心的時候,大人們一邊吃著一邊閒聊,偶而也能夠聽到長輩們聊到「鄒洪將軍」的故事,諸如:鹿寮坑口的奇特山脈、鹿寮坑溪水中的龍吐珠大石頭、鄒府的高大彪形大漢...等等,都與首位台籍國軍將領串聯在一起。
當時,小小年紀,家鄉村內出現偉大人物的軼聞故事聽多了,心目中充滿無比的景仰與好奇。
二、軼聞故事:
鹿寮坑石爺石娘的軼聞故事,村民們代代口耳相傳,版本不少,故事年代背景也有不同的,整體來說差異不大。
例如:
2-1.故事之一:
資料來源,截圖取自網路...[新竹石爺|考據篇]社區不朽的長輩。
2-2.故事之二:
資料來源,截圖取自網路...mobile01 華龍社區 討論群組。
2-3.故事之三:
石爺石娘的石碑撰文(2025.4.13拍攝)
石碑撰文內容:
鹿寮坑之愛 石爺石娘曠世傳奇
昔時 鹿寮坑溪是梅花鹿的天堂 野薑花的故鄉 有一對令人稱羨又嘖嘖稱奇的老夫妻 終日形影相依 在那美麗的河邊 日日夜夜喃喃呢呢 於是石爺與石娘恩愛夫妻的故事 就像鹿寮坑的溪水般 千古流傳涓娟滴滴
生性尊崇天地 山水 樹石 萬物的客家先民 來到鹿寮坑之初 便將之奉為自然之神明大地的父母 家中每有小孩出世 都要敬拜石爺石娘為義父母 祈求平安長大 婚姻幸福美滿地久天長 如今遍滿海内外的契子 依然 日日夜夜思念著 故鄉的石爺與石娘
石爺 一副穩若泰山雄偉渾厚又慈祥莊嚴的尊長 相傳 其法力非比尋常不容侵犯 清朝時有一地理師李博皮 來到鹿寮坑發現五條龍脈氣勢壯麗非凡 狀似五虎下山擒羊之兆 四虎相爭一虎隱身虎視眈眈 勢必漁翁得利 於是 將此五虎擒羊 一虎毋落洋 必出草霸王之微兆的地形稟報皇上 皇帝於是用朱砂筆一劃 並潑灑黑狗血 不久 地方洪水氾濫 造成現今鹿寮坑口四條龍脈之首齊齊切斷 成為特殊的地景
其後又傳說 鹿寮坑中有一巨石(也就是石爺)夜間會發光 雨天的夜晚石爺會出遊 但天亮時又安然與石娘相伴 彷若龍口之珠神奇莫測一般 於是草霸王尚未根除之說又驚動皇上 又請了一位謝姓覡公 欲將石爺刻上雙龍吐珠四字將之破解 但當刻上雙龍二字龍字未完成 石縫中突然流出鮮血 刻字的覡公倉皇而逃 當下吐血身亡
石爺與石娘的故事一籮筐 鹿寮坑人一代一代的分享 感懷 先民篳路藍縷 期待 鄉土延綿 地久天長 鹿寮坑人 決心用愛 擁抱石爺石娘 永世分享
石爺石娘眾信敬撰
三、鄒洪將軍故居:
3-1.資料來源:截圖取自網路...新竹縣旅遊網
3-2.改建前的三合院外觀:
資料來源,截圖取自網路...mobile01 華龍社區 討論群組。
3-3.改建後的三合院外觀:2025.4.3~13探訪時拍攝
四、一代豪傑:
資料來源,參照網路維基百科,以及鄉親耆老訪談。
✓ 鄒德謹(民前24年生),鄒洪將軍大哥,青年東渡日本求學,學成後轉大陸,時值清宣統就位,公佈招考賢才,考中工科進士位,歴任江西省崇仁縣長。
✓ 鄒德利(民前22年生,90餘歲高齡逝世),鄒洪將軍二哥,留在家鄉,於鹿寮坑溪畔經營雜貨店與碾米廠,為人忠厚篤實,熱心服務鄉里,深受鄉民敬重。
✓ 鄒洪將軍(民前15年,民國34年歿),首位台籍國軍將領,兄弟排行第四,對日抗戰時期,戰功顯赫,被譽為「常勝將軍」;後因積勞成疾,未能目睹台灣光復,終於任所。逝後, 總統令追贈陸軍上將。
✓ 鄒滌之(民前5年~民國81年),鄒洪將軍七弟,曾參與對日抗戰,勝利後任廣東省政府參議;返台曾當選新竹縣長、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對於僑務工作貢獻卓越。
✓ 鄒清之(民前2年~民國57年),鄒洪將軍八弟,曾任少將參議、台灣省政府委員、民政廳長,推展老年福利,建樹甚多。
五、探路:
近年來,沿著「飛沙縱走」路線途經「沙坑山」之際,心中就會浮起...有沒有一條路徑可以從「沙坑山」聯通到「鄒洪將軍故居」?
為了尋找一條夢想中的路徑,2022.3.19第3回探尋「夢徑」未果(下端出口遇到大崩地,無解!)之後,隨之沉寂。
2025年3月下旬,看到山友分享社大學員前往探訪「鄒氏宗祠」的訊息,以及千慧登山社三訪「鄒氏宗祠」的記錄;因此,沉寂三年的「夢徑」殘案再次提起傻勁上山尋找。
2025.3.27(四)第4回提刀上山,參照千慧登山社記錄裡的描述,對照手機魯地圖等高線,重新擇定起探點,進入雜木林後,一步一步沿著稜線推進,一面尋找適宜踏點、一面排除路障,蝸速陡降...
∆ 2025.3.27 15:00 稜底下端
很幸運,陡坡稜線終於貫通了,銜接到稜底下端通往「鄒氏宗祠」的農道,好歡喜!
這一條陡坡稜線山徑,個人記為「沙坑山北稜」。
∆ 2025.3.27 16:04 稜頂上端岔口
貫通後,由於身疲力乏,時間也晚了,未沿農道續往鄒氏宗祠方向前進。
暫歇一會兒之後,隨即原路撤退,一路陡上,也進行路徑微調與加綁路條。
約16:04回到稜頂岔口,繼續下山...
六、試走1:沙坑山+鄒洪將軍故居
日期:2025.4.3(四) 08:44~13:26
初回試走,順著2025.3.27新闢的「沙坑山北稜」雛徑陡降抵達稜底,開始循著農道繞行...
繞了一下,發現灶桶窩山中蜿蜒的山腰老路途中,還有數個岔路可以通往別處,一時興起,好奇心驅使,加碼續探...
上天眷顧,加碼續探過程中,竟然發現其中一條山腰老路可以通往「綠色小徑」。
這一條通往「綠色小徑」的老路,.坡度緩和、路況尚可、也好走,在一棵樹幹上,還有一條即將碎化的早年路條,顯示此條路徑在早年也是前輩們走訪「沙坑山」與「鄒洪將軍故居」之間的聯通道路。
6-1.記錄:(數據有誤差,僅供參考)
6-2.上山:
石爺石娘>沙坑山西北稜(下段+中段)>沙坑山北稜>山腰老路>>沙坑山西北稜(上段)>沙坑山
∆ 08:47 登山口(175跨溪橋)
∆ 09:34 在沙坑山西北稜中段一陡坡處,追加新架繩1條。
∆ 10:05 #031高壓電塔
∆ 10:14 來到上一週3/27才新闢的沙坑山北稜上端頂岔口,發現竟然有山隊的新路條了...動作真快!
∆ 10:37 陡降抵達沙坑山北稜底端,銜接農道。
∆ 10:48 隨著其中一條山腰老路好奇的往前探查,行至一座高壓電塔下方,發現前方為鄒墓,不便打擾,隨即退回岔口,改探他處...
隨後,在另一個岔口,發現一片通往「綠色小徑」的大標牌,於是依照指示方向前進,不多久即聯結上通往沙坑山的西北稜山徑...
∆ 11:19 沙坑山(午休約30分鐘)
6-3.下山:
沙坑山>沙坑山西北稜(上段)>#173高壓電塔>山腰老路>農道>鄒氏宗祠>產業道路>竹26>九丁榕神木>石爺石娘
∆ 12:06 穿越#173高壓電塔基座下方,續接山腰老路緩降...
∆ 12:32 抵達鄒氏宗祠,如願朝聖令人景仰的鄒洪將軍故居。
隨後,則改從平坦好走的松樹窩產業道路下山...
∆ 12:50 下山/松樹窩口的福德正神廟
∆ 12:52 下山/松樹窩口,竹26線3K,岔轉左,續沿竹26車道緩降下行...
∆ 13:08 途經田屋段木香菇場,岔往山腳下探訪...九丁榕神木/新竹縣受保護樹木,樹籍編號112L056-033,樹齡約305年。
∆ 13:18 橫跨鹿寮坑溪的裝置藝術
∆ 13:26 返回石爺石娘停登點,試走1行程順利圓滿。
七、試走2:雙龍雙確雙肚+鄒洪將軍故居
7-1.計劃:
原先預定2025.4.6(日)的行程,由於當日天候不佳,展延一天於2025.4.7(一)再進行。
7-2.實際行程:
日期:2025.4.7(一) 07:15~14:55
4月7日一早醒來,看到屋外的道路乾了,趕緊準備上山。
上山後,才發現自己太樂觀錯估了!
依然濕滑未乾的路徑,走起來不踏實、也費力。
沙坑山午休時,看到天空烏雲漸增,心想...若下雨就撤退。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緒,午休後無心慢走漫遊,一路提速往前趕行程;謝謝上天眷顧,下山行程沒有降雨,順利安抵佳賓登山口,補課行程圓滿完成。
俗話常說,上天在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也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下山途中,距離五岔路口大約120m的路徑上方,瞥見數串血藤花橫掛在頂頭上,好開心!
雖然不如往年的盛況,聊勝於無,還能見到,就是好事。
原已完全破滅的朝聖之火,又復燃了。
由於當時點怕下雨,趕行程,僅能匆匆一瞥即過。
後來,也在距離佳賓出口大約200多m的山徑,瞥見不曾注意的左側嶺頂上也有血藤花新點,真讚!
7-3.記錄:(數據有誤差,僅供參考)
7-3.行程:
(去) 佳賓停車場>香園窩山>龍眼園窩山>龍眼東峰>濕地農場>山腰老路>鄒氏宗祠
(回) 鄒氏宗祠>沙坑山北稜>沙坑山>六蛇坑>二確山>義確山>大肚北山>亞泥山>大肚庄>佳賓停車場
∆ 07:18 佳賓停車場,整裝就緒後,隨即啟程出發...
∆ 07:24 香園窩山南稜登山口
∆ 07:46 香園窩山(大基石/山水雲標牌/古道翁圓形貼紙)
∆ 07:51 拾級而上,穿越果園...
∆ 08:14 龍眼園窩山(無基石/山水雲標牌/古道翁圓形貼紙)
∆ 08:19 施工中的#170紅白鋼構新高壓電塔
春節後,途經此處數回,與施工中的英雄們漸漸聊熟了,從而得知...民國68建造的「天輪-龍潭」高壓電塔,強度規格僅能乘載「山線、海線」兩條輸配電線路。
由於近年來用電量需求增加,兩條輸配線路不足使用,必需再增加兩條輸配電線路。
基於安全,所以重新改裝為可以乘載四條輸配線路強度的紅白新電塔。
又由於新電塔的高度超過60公尺,依照航空識別需求漆成紅白色,塔頂也要設置夜間紅色燈光警示。
∆ 08:34 板根樹
∆ 08:39 龍眼東峰(手作古基石)
∆ 09:21 濕地農場
∆ 09:45 從#173高壓電塔基座下方穿過...
∆ 09:50 山腰老路-1/倒木,可以通過。∆ 09:52 山腰老路-2/樹幹上的老舊路條
∆ 09:52 山腰老路-3
∆ 09:54 山腰老路-4/溪溝岔口∆ 09:59 山腰老路-5/穿越倒木
∆ 10:02 岔轉,續接農道...
岔口地面,放置了一片通往綠色小徑的大標牌。
∆ 10:04 農道-1
∆ 10:06 農道-2
∆ 10:10 農道-3
∆ 10:10 菜園
∆ 10:15 鄒氏宗祠
二訪後,暫歇一會兒,隨即啟程折返,循著來時路(農道)緩升...
∆ 10:25 回程時,從鄒氏宗祠,沿著農道原路折返,緩升回到北稜底下登口。
整裝後,約10:29開始一路陡爬上升,穿越雜木林...
∆ 10:46 上升抵達北稜頂岔口(爬升高度落差約50m)
∆ 10:51 繞過#173高壓電塔外邊,續轉沙坑山西北稜,往沙坑山方向前進...
∆ 11:00 沙坑山/午休用餐約30分鐘
午休時,看到天空烏雲漸增,擔心會變天...
餐畢,速速收拾整裝,不敢久留,隨即啟程再出發。
趕行程,提速前進,無心漫遊...
∆ 11:44 六蛇坑
∆ 12:07 二確山
∆ 12:12 藉助架繩(地主架設的農作老舊膠管),攀爬通過果園...
∆ 12:25 義確山
∆ 12:38 永福堂/福德正神廟/土地伯公
∆ 12:42 大畝媽坪
∆ 12:52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GB08四等控制點/肖楠坪歇腳點
∆ 13:09 血藤花-1
∆ 13:24 大肚北山
∆ 13:52 亞泥山/亞泥ACC界柱3號
∆ 14:04 亞泥ACC界柱1號
∆ 14:08 亞泥ACC界柱2號∆ 14:09 五華-亞泥 002 高壓電塔/位在亞泥ACC界柱2號下側,相距約20餘m。
∆ 14:21 大肚庄
∆ 14:36 血藤花-2
距離佳賓登口約200多m的山徑左側嶺頂上,新發現有血藤花。
從來不曾留意此處也有血藤花,漏接了好多年,此回意外瞥見,好幸運!
∆ 14:51 佳賓登口下山
∆ 14:55 順利下山,返回佳賓活魚城停車場,儲存數據後停止記錄,試走2行程圓滿完成。
八、後記:
1.漫步鹿寮坑灶桶窩山裡,踩踏清淨山林中的山腰老路,探訪孕育一代豪傑的生長府第,昔日榮光雖然已隨日月流轉而黯淡,或許已漸漸被世人淡忘,但,事實的所有一切,都是不可抹滅的存在。
2.春節過後,發現飛沙大縱走路線末端兩處的血藤花主根粗藤,不知何故被切斷了,好悵然...
然而,驚喜總在意料之外!2025.4.7行程途中再次看到了血藤花,好歡喜!
原來,粗根雖被切斷了,其他的小根系卻還在,也能即時補位,沒有擔誤祂們的花期。
大自然界的奧秘之處,很微妙,人類永遠無法理解。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