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瓦拉米步道」單攻27.2K。感謝神人級大舅子陪走,設定了八小時內完走的目標,真是硬斗啊!
瓦拉米步道是日據時期建造的古道之一,位於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係八通關越嶺線東段,由步道入口經山風、佳心、黃麻至瓦拉米山屋(海拔1,060公尺),全長13.6 公里。瓦拉米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而上,跨越溪谷上方的吊橋多達5座,是步道特色之一,雖說平緩好走適合健行新手探訪,但別輕易挑戰單攻,有瓦拉米山屋好申請啦!
奇怪的權責管理單位:1.登山口至佳心4.5公里,不需申請即可健行;後段佳心至瓦拉米則需要辦理入山證,權責單位內政部警政署。2.另一管理單位,內政部國家公園管理處,瓦拉米步道自「里程樁7K」後均須辦理入園申請。所以嘞!兩個都要申請、兩個都不申請、兩者自行擇一,哪一個對呢?
明明應該10小時走完的行程硬生生被激勵到8小時內完走。
07:42「瓦拉米步道」係指八通關越嶺線東段,由步道入口經山風、佳心、黃麻至瓦拉米山屋,全長13.6 K的路段。步道起點位於台30線起點(花蓮縣卓溪鄉),也是八通關越嶺線東段登山口。
07:53山風駐在所。從八通關東段步道口入山大約500M,可抵達一片鋪滿大理石的空曠平臺,即山風駐在所舊址。山風駐在所海拔約545M的位置,於1980年代玉管處重新整地改建為休息平臺,鋪設大理石並設置解說牌。
一路上有不少解說告示牌,還有需要小心山林間的蟲蛇、虎頭蜂與黑熊。瓦拉米也是一條通往黑熊國度的步道,多處設有注意黑熊標示牌。
07:57山風1號吊橋距離步道入口0.9K,長120M。
綠色鋼索吊橋橫跨拉庫拉庫溪支流深谷,山高水深行走其上讓人有步步為營之感。我是真的怕高。
08:09山風2號吊橋距離步道入口1.7K處,海拔約580M,是八通關越嶺道具歷史意義的吊橋。氣勢上不若山風1號吊橋,卻有小家碧玉之秀。
自登山口走到山風2號吊橋一路都是平緩坡,漫步悠閒地走,來回約2hr步程內。
08:30由山風橋往佳心方向前進,需爬升240M才可抵達佳心駐在所舊址,約3.2K。
走完吊橋後,路況變成一側岩壁,一腳古道,很有其他日治時期山野小徑留下來的步道feel~路上時不時穿插小橋梁。
離開吊橋後繼續走,視野開闊,可以直接眺望遠處的溪流
老鳥帶路:瓦拉米步道至少走過10次,今天單純陪走,只帶了1公升水、HOKA鞋、不使用登山杖。
菜鳥跟隨:首次單攻,4公升水、登山鞋、1支登山杖。最後又背下山1.5公升水。
08:36瓦拉米步道路況大致平緩好走,沒有太大的坡度,難度隨著距離略微提升。
08:56佳心駐在所海拔820M,距離步道口4.5K處,以前是日警駐在所之一,因位於制高點位置能更加有效的控管部落。可遠眺拉庫拉庫溪谷景觀,設有休憩設施及解說牌,為步道重要休憩據點。
遺址腹地大,現設有浴廁、洗台、涼亭、露營平台等,超級友善。
09:33瓦拉米步道一共可分為三段,分別是:前段「步道口─山風瀑布」1.7K、中段「山風瀑布─佳心」2.8K及後段「佳心─瓦拉米山屋」9.1K。前、中段難度不高適合親子及一般遊客,後段路程較長,步道稍有難度,加上位於生態保護區,需要申請入山入園許可才能進入,比較適合有中級山或負重露營經驗的山友。
09:49
瓦拉米步道的森林景致
09:52黃麻駐在所。「黃麻」源於布農族語「guma」,為「耕地」之意,高踞在道路上方15M處的黃麻駐在所是依著山勢整建出的平台。
瓦拉米步道雖有幾處崩塌,但仍可通行。也因為有崩塌加上水源充足,在崩塌處形成多個小瀑布。
10:06喀西帕南紀念碑距離步道入口8.7K,1915年由於日本政府收繳布農族賴以為生的狩獵槍枝,引發布農族人反抗。同年5月先後發生喀西帕南社、馬西桑社、大分社、阿桑來嘎社的布農族人先後襲擊駐在所,殺害日警的暴動。喀西帕南事件(1915年5月12日發生)影響極為深遠,受到喀西帕南社舉事成功的激勵,一週之內拉庫拉庫溪流域各地如同火藥庫爆炸般地,先後發生布農族人襲擊駐在所的連鎖抗日事件,種下了數年後日本政府耗費鉅資興建八通關越道路的遠因。另日本政府為悼念殉職日警而設立「喀西帕南紀念碑」,紀念碑孤寂地矗立在步道旁,默默訴說著過往的歷史。喀西帕南紀念碑距離步道入口8.7公里,1915年由於日本政府收繳布農族賴以為生的狩獵槍枝,引發布農族人反抗。同年5月先後發生喀西帕南社、馬西桑社、大分社、阿桑來嘎社的布農族人先後襲擊駐在所,殺害日警的暴動。喀西帕南事件(1915年5月12日發生)影響極為深遠,受到喀西帕南社舉事成功的激勵,一週之內拉庫拉庫溪流域各地如同火藥庫爆炸般地,先後發生布農族人襲擊駐在所的連鎖抗日事件,種下了數年後日本政府耗費鉅資興建八通關越道路的遠因。另日本政府為悼念殉職日警而設立「喀西帕南紀念碑」,紀念碑孤寂地矗立在步道旁,默默訴說著過往的歷史。引用自玉山國家公園。
朋友問:有沒有見到黑熊?我在瓦拉米步道上沒遇見黑熊,但美景遇到不少。
10:21黃麻一號吊橋距離步道入口9.5K,黃麻1號橋跨越黃麻溪,此地可見一片終年常青的原始闊葉林,這個地區除了步道所及之處外,其餘皆是山高水深人跡罕至,人為干擾較少,保存了相當完整的原始森林。看似野草雜木叢生的原始闊葉林,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各種生物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橋下黃麻溪溪水明澈清晰見底,配上潔白如玉的石灰岩石,成就溪谷迷人極致。
10:26瓦拉米步道從步道口至3K,以千枚岩與板岩為主,3K至13.5K則以雲母、石墨、石英片岩為主,自13.5K到步道終點瓦拉米山屋,以結晶石灰岩(大理石)為主,間夾綠色片岩、石英片岩。在黃麻至瓦拉米之間的步道旁,可見岩壁上黑色片岩。
10:30謝謝山林裡的無名英雄,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樣好走又安全的步道~
10:34黃麻二號吊橋距離步道入口10.1K,相較於一號較為小巧玲瓏,靜靜地橫跨小溪澗上方,溪水並不豐沛。
10:45步道後段沿途有幾處坍方,地貌改變破損甚多山區,若遇有降雨,地質不穩會有落石、崩塌危險,行走時仍須注意路況及自身安全。
10:58如遇崩塌危險路段,應審慎評估通行安全,該高繞就高繞,切勿強行通過。
11:05瓦拉米吊橋位於步道11.5K-12K之間,山友普遍對山風一、二號橋較為熟悉,黃麻一、二號吊橋以及瓦拉米吊橋較為陌生。只有完成全段健行才能享受到五座吊橋。
跨過瓦拉米吊橋後,距離山屋更近了~
走山林步道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前方不知會遇上什麼樣的驚喜
11:16步道最後一段由黃麻溪谷至瓦拉米,海拔高度漸漸攀升。
11:28瓦拉米步道較為原始,步行時須多注意腳下及周邊,最好是穿著薄長袖、長褲,也要做好防蚊準備。
11:31瓦拉米山屋海拔1068公尺,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重要中繼站。來之前就預設過:如果中午12:00前沒抵達山屋就要立即折返,但我有練過,上山單程花費3.5小時(含休息拍照時間)。
瓦拉米山屋除外觀造型吸引人外,山屋內部設有上下舖含軟墊,在斜屋頂下方還有簡易餐具可烹煮,山屋後方水廁設施充足,腹地也設有木椅休息及棧板可搭帳,重要的是四周山景挺棒的。總之,堪稱是一間五星級山屋,下次一定要來住上一晚。
瓦拉米位在一小台地上,日治時期曾設有日警駐在所、招待所、教育所、醫療所等,目前設有太陽能山屋一座。山屋的腹地寬廣機能充足,有自來水、洗手台、簡易廁所等設施。
瓦拉米山屋旁床位有營地兩種,想在山屋住宿需在預定入園前線上申請。
瓦拉米步道雖然步道平緩,難度不高,但因路程較長,想要走完全程,最好規劃二日以上,在瓦拉米山屋一晚,隔日再原路折返。
12:00想挑戰單日來回27.2K的話,建議一早7:00啟程,最遲中午12:00離開山屋,才不會摸黑下山。單攻預留8-10小時最好。
蕨駐在所今址即為瓦拉米山屋,海拔1068M,距離步道口13.6K,被日警稱為「蕨」的原因,一般均認為與該地蕨類眾多有關。蕨駐在所在東段越嶺道上一個重要驛站。
12:11瓦拉米步道來回約27.2K,海拔從600~1060M,橫跨了亞熱帶到寒帶生態系統,一路上除了蕨類外還可見到完整的中低海拔闊葉林及杉木造林的原始森林,孕育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
12:28瓦拉米只有幾處坍塌要上切,除須稍微注意安全並快速通過外,其它大致良好,算是好走的步道。惟單攻太遠。
12:58黃麻1號吊橋下的黃麻溪床大石壘壘,水量豐沛景觀秀麗,最終向東匯入拉庫拉庫溪谷。
13:22瓦拉米步道來回雖有27.2K,但一路上似乎不缺水。
13:39在大自然的環境下,身心靈都能得到解放,若說有它具備療效,我是真心相信~
14:07該高繞就高遶,高繞後又是一番景緻。
14:25離開佳心駐在所沿著步道,邊走邊賞景,隔著樹縫遠眺對岸,林相甚美。
14:57下山比上山容易這句話對單攻者來說不太適用,因為會走到厭世。
15:07山風2號吊橋至今仍保有日治後期的樣貌,極具有歷史感。據林一宏研究初代山風橋為木造橋門,在《東臺灣展望》書中可見山風橋與山風瀑布,其西側橋門為木造,1930年代改建為鋼筋水泥造橋門,其樣貌保留至今日。
現存橋門高約2.2M、寬約1.8M,橋長約25M,橋門橫樑上提著蒼勁「山風橋」三字,八番鐵線撚成的主索仍然完好,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翻修時特別保留了日治時期的舊橋索,並在原主索上方加上鋼纜補強,橋門與主索錨座均固定在堅實的岩盤上,過橋時無須擔心。
山風2號橋是八通關越嶺道具歷史意義的吊橋。
山風2號橋下為著名的山風瀑布,潔白如雪沿著山壁傾洩而下,在東側橋頭有一岔路可抵觀瀑平臺。
15:17山風一號吊橋全長約120M,橋旁的觀景台
山風一號吊橋橫跨拉庫拉庫溪谷,有三十樓那麼高,視野非常壯闊,是瓦拉米最大的吊橋。
15:30瓦拉米(Malavi)在布農族語中有「一起來、跟我來」的意思,就冲着這意思~我走進來了。
清明掃墓前夕,山友沒有預期的多。今日山屋還有空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