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每一刻的都會帶給我們驚喜,唯有攀爬上去才能看見這片土地的美麗。
每一次登山的行程我一定會帶上相機,
因為相機跟手機拍攝出來的畫面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
而成為職業攝影師之後更對影像品質更為要求。
說到Canon的緣分,應該從我人生中第一台全片幅相機開始說起: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因借用同學的相機來玩,
對觀景窗看出去的景色深深著迷,而開啟我想玩攝影的念頭,
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努力接了三份打工並存了一點錢,
買了那時候夢想中的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I,
這台相機陪伴我將近四年的時間,同時我的第一座百岳-玉山,也是帶它上去的。
▲雪季的玉山主峰,EOS 5D Mark III 拍攝
第一次站上台灣3000公尺以上山脈的感動到現在將近10年了,還是歷歷在目。
帶上相機記錄這段要旅程的記憶,讓我深深的愛上登山這項運動,
因為我知道唯有站上這樣的高度,才有辦法享受到這樣的美景。
這幾年間大的攀登百岳,雖然還沒有完百,只有60幾座的紀錄,
但加上複去過的百岳,應該已經有超過一百座了。
▲那年剛好是我大四,就為自己來了一趟畢業登山的挑戰
相隔10年了,再次拿到Canon相機讓我又重拾當時候的感動,
這次拿到EOS R5 Mark II後 ,馬上安排了一趟登山的行程,
利用一些時間完成了合歡山部分山峰。
這次帶上去的組合是RF 24-105mm f/4L IS USM 一機一鏡。
現在上山因為方便性的關係,大部分都會選擇用標準鏡或是旅遊鏡的組合,
在畫質與重量的分配平衡下,我想這樣的組合是我目前覺得最剛好的。
順帶一提,
在圖中可以看到筆者把相機掛在背包的肩帶上。
登山的行程中,很容易有上下坡,以及需要過一些地形,
因此若相機使用相機背帶背在脖子上,
在行走過程很容易晃動去撞擊身體,十分不舒服。
若額外再背負一個相機小側包,在需要快速拿取相機拍攝生動物或是精彩的景色時,
會因為不好拿取錯失了很多畫面。
所以我很推薦使用相『機背包快扣』,將相機扣在背包的背帶上面,
按一下就可以快速拿取相機。
▲石門山眺望玉山北峰反光板
這次安排的是合歡山的行程。對許多山友來說,合歡山是非常入門的山岳,
雖然非常簡易,但在不同的山峰看到的景色非常非常的多,是百岳裡CP值非常高的山岳,
也能在短時間內就攀爬登頂,推薦給想要看山岳美景的登山新手們。
因為合歡主峰步道適逢維修,所以在落日時分我們就去走了一趟石門山。
石門山為合歡山群峰之一,海拔高度3237公尺,從登山口走至山頂約20分鐘,山勢平緩,平易近
人。
▲石門山往松雪樓方向
▲石門山往小奇萊方向
▲石門山往松雪樓方向拍攝
▲石門山眺望中央尖山(雖然只有105端,但直接拍1.6x片幅模式可以直接變成160端左右,而使用「相機內放大」可以有更遠的畫面。)
▲合歡山、奇萊山 群山雲海
▲石門山往松雪樓方向拍攝
結束了石門山的拍攝後,回來松雪樓邊休息吃飯,也將相機架在外面拍攝了一小段日落的縮時影
像,迎來了夜幕。
既然都來到合歡山上,銀河星空題材也是必須要拍的,而三月的銀河時間是大約凌晨兩點升起,在
大約三點到四點是最好可以拍攝的角度,筆者在只睡了三個小時後,在凌晨兩點前往合歡北峰登山
口,攀爬到我要拍攝的地點。
合歡北峰,為合歡山群最高峰,十崇之一,台灣百岳排名第32。由小風口附近的登山口沿稜線上行
的一公里坡度稍陡,近山頂的稜線上,豎立了一座巨型的反射板,是合歡北峰最明顯的標誌,之後
視愈來愈開闊,有時可以欣賞到在山谷翻滾的雲海。山頂更是展望絕佳,玉山、雪山、合歡群
峰、奇萊和南湖等遠近群山都可盡收眼底,天氣晴朗時很適合在此欣賞日出與日落。
抵達玉山圓柏的拍攝點後,架好相機,迎來的是一片很大片的低雲,不到幾秒鐘的時間,銀河就被
遮擋住了,這張是唯一最清楚的照片,真的好可惜。
沒有銀河直接就在北峰等日出,原本以為雲會散掉,結果到日出前的雲依舊非常的多,銀河星空的
主題只好就此作罷。
這一天的日出有點像是夕陽,可能是雲層太厚的關係。
雖然日出的陽光被擋住了,但其實畫面還是非常的美。
雖然已經到了三月,但半夜到清晨的溫度大約在3~4度左右,非常冷
現在B快門都可以直接用手機app連線拍攝當作快門線使用
拍攝完日出後,便下山回松雪樓休息,在休息的時候,山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山上的天氣真的變化
非常快速,但也很幸運在拍攝的時候天氣都很好。
---------
拿到EOS R5 Mark II(以下簡稱R5II) 只有短短幾週的時間,但總覺得對這台相機不會陌生,
反而有總親切的感覺,不管是顏色還是操作都保持一慣的作風,很熟悉。
雖然操作起來很熟悉,但相機內其實多了一片很厲害的AI晶片「DIGIC Accelerator」,
而這一塊晶片讓相機的對焦、降噪、人物辨識等功能直接升級到最佳的狀態。
R5II的規格內容其實已經有許多攝影師都有拍影片或是文章做詳細的介紹,
所以筆者在這邊就以本次的行程來分享哪些功能是我很喜歡的。
一、神經網路降噪
即使在低光源或更快的快門速度下也能獲得清晰的影像,而不必擔心雜訊。 透過同時使用神經網路
雜訊消除功能及「機身內解析度增強技術」功能,可以直接從相機取得經降噪消除雜訊的超高解像
度影像,無需使用電腦或軟體。
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用機內的AI降噪功能,就可以獲得一張消除雜訊後的影像。而這次拍攝的星空題材
正好需要這個功能。
而這個功能需要相機內先拍攝Raw檔,將NR+功能打開(ON),再將其照片轉檔編修成JPG。
以前不太喜歡機內降噪是因為怕會有太多星點被當成雜訊消除,但這次使用這個讓我覺得蠻驚艷
的,原本的星點幾乎都有被保留下來。
▲切換成NR+
▲編修轉存JPG
▲機內JPG直出,無降噪 ,f4|iso6400|15s
▲機內JPG直出,NR降噪+ ,f4|iso6400|15s
▲降噪後比較圖( 左圖無降噪、右圖已降噪)
二、機身內放大(像素擴增)
這個功能其實我聽到的時候有許多的疑惑,想說是不是直接做裁切而已,但其實不是,
是利用AI的晶片處理,將畫面做像素擴增,有點像是現在AI的生成圖片的感覺,利用原本圖片本身的
內容,在裁切後補足不夠的像素,讓畫面更為清晰。
這個功能可以大運用在鏡頭焦距不夠長的狀況下,利用機身內放大,做到擴增像素,也可能可以
理解成裁切後也不會減損畫質,而且這個功能只需要拍攝JPG檔就可以做調整,非常的好用且實
用。
▲左邊為相機內放大新生成的圖片,檔案大小變成36.3M,右邊為原圖12M
▲左邊為相機內放大新生成的圖片,照片尺寸變成16384x10928
▲左邊為相機內放大新生成的圖片,可以看出來眼睛周圍畫質更為清晰
▲也可以搭配相機內裁切做使用
這個功能我覺得很適合用在拍攝野生動物、風景、運動等,藉由擴增畫質補足鏡頭不夠遠的問題。
三、預先連續拍攝
預先連續拍攝可以說是R5II的重要功能之一。開啟後(同時也要把驅動模式開啟連拍),
當半按快門按鈕時,它就會開始將圖像記錄到相機的緩衝記憶體中。
當完全按下快門按鈕時,從完全釋放快門前 0.5 秒開始的時刻,單個 RAW 連拍檔案將記錄到記憶卡中。
這個功能不管是拍攝飛羽、野生動物、運動、活動,應該都非常的好用,因為通常都是眼睛看到你要拍攝的物體動才會按下快門,而這個按快門的時間,考驗的是攝影師的手速跟經驗,但往往就是會少那個0.5秒,而預先拍攝的這個0.5秒就會非常的要,會讓成功率大大的提升。
▲預先拍攝前0.5秒展翅的畫面
▲肉眼反應到他展翅要移動後按下快門的畫面
這個功能真的對於拍攝不可預知或是在變化的物體,有極大的幫助,真的好需要這個功能。
最後筆者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總結,R5II真的有太多的新功能,以及強悍的AI晶片與處理器,
讓許多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都變為可能,也讓攝影師有更多的餘力專心創作,不用再擔心器材會不
夠力,只要把拍攝的想法做出來,剩下的就安心的交給相機。
對於戶外運動的攝影師來說,再不斷變化的風景、以及神出鬼沒的生動物們,
這台相機的性能與功能真的很多人心心念念的。
期待大家也用手邊的器材來一場深刻的登山旅行!
關於筆者:
張峻健(Jimmy 健健)
攝影工作者,健識影像負責人,原鄉義拍計畫召集人。曾任實踐大學、長榮大學攝影指導老師,
演講經歷超過50場。榮獲法國PX3、IPA美國攝影大賽等多項風景類別獎項。
從婚禮婚紗攝影、商業人像攝影、空間攝影至高山等戶外活動攝影皆是專門領域。
除了攝影領域之外,常有撰寫戶外用品評測、3C產品等專欄文章。
合作過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品牌。登山經歷6年多,台灣百岳60幾座,攀爬超過海內外100座的高山。
筆者IG: jimmy.c.c_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