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貓囒山:台灣紅茶的守護者

  • 邱求慧
  • 5,663 次點閱
  • 4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貓囒山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是一條適合輕鬆健行的登山步道,全程都沿著道路行走,讓人感到非常自在。沿途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杉木林景觀,還有被紅葉鋪滿的道路,充滿浪漫與愜意的氛圍。山頂的視野非常開闊,是欣賞日月潭美景的最佳地點之一。

這座山也被譽為台灣紅茶的故鄉,所產的日月潭阿薩姆紅茶名聞遐邇,以其醇厚的口感和濃郁的風味而深獲消費者喜愛。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杯香醇紅茶背後的培育故事。

0a03b1856a47b6b0075d8183f470912e.jpg

貓囒山的登山口位於中山路270巷。可以在路旁尋找停車位,然後沿著產業道路往上走,便可抵達登山口。登山口旁立有一座紀念碑,碑文刻有「故技師新井耕吉郎紀念碑」。旁邊的說明牌簡要介紹了新井的生平事蹟,他被尊稱為「台灣紅茶的守護者」。

4bb2180009eb1a6c671c66deabe2e92e.jpg

沿著紀念碑旁的石階路往上走,階梯大約僅有一百公尺左右。往下望去,可以看到山麓上的茶園,這些茶園主要種植阿薩姆紅茶,整個山坡上整齊排列的茶樹,展現出一片翠綠清新的景象。

60f908db285eff1df577a0cb5c2a4185.jpg

接著沿著產業道路向上行進,這條道路通往山頂的氣象站,禁止一般車輛通行,因此步行時不會受到車輛干擾。路旁則種植著錫蘭橄欖,這種樹在秋冬時節葉子會轉紅並飄落,宛如鋪滿地面的紅色地毯,營造出浪漫而美麗的氛圍,成為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

b019a88a66e6fee033a7f316c53ce130.jpg

步道的終點是日月潭氣象站,這是中央氣象署在全台設立的四座氣象站之一,其他三座分別位於玉山、阿里山和竹子湖。這座氣象站建於日本時代的1941年,已有悠久歷史。氣象站每天定時測量氣溫、氣壓、風速和雨量等各種氣象數據。

2e70b625dda0f6a32c105e1f161bca23.jpg

貓囒山海拔1020公尺,山頂立有「日月潭貓囒山」的石碑。位於日月潭西北方的貓囒山,是欣賞湖光山色的絕佳地點之一,並被列為台灣第49號小百岳。貓囒山是「明潭四兄妹」中的第三座山峰,也以蘊藏豐富的歷史人文遺跡而聞名。

204bc37ca9c25c029cc3185f94eced7b.jpg

這座紀念碑的主角是新井耕吉郎,他於1925年從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科畢業,該大學是現今北海道大學的前身,以農業研究聞名。新井在校時成績優異,畢業後的隔年,年僅22歲的他得知台灣的農業亟需技術支援,便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希望能對台灣農業有所貢獻。後來,他在平鎮茶葉試驗支所任職,儘管只是一個「助手」的職位,他依然全力以赴,努力吸收茶葉實務經驗。

7920826ce8ecae1df0cfb30476799e1e.jpg

台灣的茶葉產業自清代開始,烏龍茶在國際市場上便享有盛名,成為台灣外銷的主力,為台灣賺取了大量外匯。到了日本時代初期,台灣的財政收入仍主要依賴茶葉出口。然而19世紀時,英國人在印度種植阿薩姆紅茶成功,並迅速在全球市場崛起,深受歐美消費者的喜愛。這一變化對台灣的茶葉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導致茶農生活逐漸陷入困境。圖為當時台灣烏龍茶在歐美國家的廣告。

58d853797eef8f8138ce5dd3c8ab9687.jpg

為了振興台灣的茶葉產業,總督府決定啟動一個重大計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計劃在台灣也種植阿薩姆紅茶。當時,新井耕吉郎在平鎮茶葉試驗支所表現不錯,已經被升任為技手,於是被指派參與這項任務。他們引進印度阿薩姆茶樹試種,但多次嘗試均未成功。耕吉郎因此踏遍台灣各地,尋找合適的種植地點,最終發現日月潭附近的貓囒山,其海拔和氣候條件與印度阿薩姆省相似。圖為我在總督府檔案中找到的耕吉郎任職履歷表。

f40143a82ee9a1eb5e4cd64d81919f33.jpg

1936年,總督府決定在貓囒山設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以貓囒山為研究台灣紅茶的基地。這一舉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媒體也紛紛報導試驗所的成立(如圖)。然而,來自印度的阿薩姆茶樹在貓囒山仍然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耕吉郎將印度茶樹與本地茶樹進行配種,經過多次失敗與嘗試,最終成功改良了阿薩姆茶樹,並在台灣成功栽種,這就是後來享譽國際的「日月潭阿薩姆紅茶」。

545b36143bdacaa6adfaba6d4eca2709.jpg

計畫終於成功了,日月潭紅茶的清澈艷紅的茶湯、帶有桂圓香氣的醇厚口感和濃郁風味,迅速轟動全台,並深受國外消費者的喜愛,甚至還獲選為向日本天皇進貢的珍品。為了進一步擴大紅茶種植,耕吉郎積極輔導當地茶農轉作紅茶,魚池地區的茶園面積一度達到三千公頃,外銷量占全台紅茶的93%,使魚池鄉成為台灣紅茶的故鄉。然而,耕吉郎為了全力投入研發紅茶,全家遷居魚池鄉間,當地的公共衛生條件不佳,他的兩個兒子都不幸染病去世,只剩下女兒玲子。照片中,前排左一即為耕吉郎。

0b75625ebd88c190df7e8e35034e8324.jpg

耕吉郎為研發台灣紅茶盡心竭力,並在1941年升任支所所長,準備進一步擴展台灣紅茶產業。然而事與願違,當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月潭阿薩姆紅茶的出口面臨困境,總督府的財政狀況也日益惡化。隨著支所預算無著,部分員工又被徵召入伍,耕吉郎面臨支所關閉的重大危機,總督府甚至下令將茶園改種糧食,以應對戰時需求。照片中,前排左四即為耕吉郎。

6ff840bca1787e93cae7212d7ae461d3.jpg

 耕吉郎當時陷入了極大的為難,因為魚池支所擁有由台北帝大山本亮教授精心培育的300株茶葉種苗。這些種苗是山本教授從中國蒐集的5000個品種中,耗費三年時間精心選育出來的成果,再加上耕吉郎多年的努力配種,已成為台灣茶農的重要資產。如果支所按照命令改種糧食,這些多年來的心血將會付諸東流。戰爭是一時的,但台灣的茶葉發展卻關乎長遠。因此,耕吉郎在權衡之下,決定違抗總督府的命令,保護這些珍貴的種苗,避免茶葉的命脈遭到斷絕。

259aa23d52327876326af7605965f216.jpg

耕吉郎(前排左四)冒著極大的風險,堅守茶苗四年之久。1945年,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國府接管台灣,並派陳為禎(前排中)接任所長,接收了耕吉郎的所有研發成果。儘管不再擔任所長,耕吉郎並未感到失落,他深知只要這些茶苗能留在台灣,並造福茶農,他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於是他向國府申請留下來,願意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接手的人員。當時他的妻女均被遣返日本,耕吉郎告知妻女:「妳們先回日本,如果我現在離開,台灣的紅茶傳承就斷了,所以我一定把紅茶業務交接完畢,等完成後我們再團聚相會」,一個人選擇孤身留在台灣。

af9e2afb48c47b38353a9713d37e692c.jpg

經過一年的交接,接收人員已經掌握了紅茶的相關知識,魚池地區的紅茶產業逐漸復甦。正當一切慢慢從戰後動盪中回歸正軌時,耕吉郎卻因為長期勞累,再加上失去妻女的照顧,不幸染上痢疾而離世,年僅42歲。女兒玲子原本滿心期待父親完成交接後能夠返回日本團聚,沒想到最後見到的竟是父親冰冷的遺體。耕吉郎火化後,玲子帶著父親的骨灰返回日本,不料途中又遇上船難,骨灰永遠沉入海底,所幸玲子最終獲救,離開了這片充滿悲傷回憶的台灣。

2a59d8d1252dad7cfc391f00829dd2c8.jpg

玲子回到日本後,嫁為人婦,鮮少向他人提起在台灣的往事。然而,台灣人並沒有忘記耕吉郎。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國府破例向他的家屬發放撫恤金,打破了不發給外國人的慣例(如公文)。新任所長陳為禎更是感念耕吉郎的無私付出,將茶葉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接班人。因此,特別在貓囒山下設立了一座紀念碑,以紀念耕吉郎的大愛與情操,以及他對台灣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貢獻。

b7e9713af69e0efe1452795b68f56dd0.jpg

隨著歲月流逝,耕吉郎的事蹟漸漸被遺忘。有一年,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偶然聽聞他的故事,對耕吉郎產生無比的敬仰,便決定為他打造一尊紀念銅像。然而,大家卻遍尋不著耕吉郎的照片。巧合的是,有一位曾在魚池茶葉試驗支所工作的竹下吉貝(前排左一),一直懷念著這位曾經教導和照顧他的前輩,2010年,竹下吉貝回到日月潭緬懷往事,看到當地人為耕吉郎立的紀念碑,並感受到大家對他的深切懷念,便主動提供珍藏的耕吉郎照片,讓雕塑師得以依此製作紀念銅像。

9326310f310307089dced6200e22d2db.jpg

2008年,舉辦了耕吉郎銅像的揭幕儀式(如圖,中央通訊社)。在竹下吉貝的協助下,也邀請到了耕吉郎的女婿與外孫一同來台參加,遺憾的是,玲子已於兩年前去世,未能再次踏上她出生的台灣。儀式現場氣氛溫馨感人,大家共同追思並緬懷耕吉郎的貢獻。耕吉郎雖僅活了42年,但他將後半生都獻給了台灣,為這片土地守護住了珍貴的資產。如果有機會來到日月潭,請務必品嚐這裡的阿薩姆紅茶,它那餘韻悠長的香醇,正如人們對耕吉郎的懷念,永遠不絕。

f04b925fcb51565fc5e320b4a81f51ff.jpg

登山口->新井耕吉郎紀念碑->日月潭觀景台->茶葉改良場->貓囒山->原路回程

距離:3.46公里,步行時間:1小時20分,總上升高度211公尺。

我的新書「一山一故事2」已經於5月28日正式出版,目前被列為博客來人文社科暢銷榜中,本書共收錄25條台灣的山岳、步道的動人故事,敬請大家繼續支持。

留言

預設頭像


  • Pochao Chou的頭像 Pochao Chou

    竹下貝吉到日月潭且提供耕吉郎的照片是在2007年1月,同年11月許文龍到日月潭聽聞耕吉郎的故事後,決定為他打造銅像(根據竹下貝吉提供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