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3/03/18
-
回程日期2023/03/18
-
相關路線坪頂古圳步道 、鵝尾山步道 、溪山百年古圳步道 、猴崁水圳步道 、東昇步道(十八份圳步道) 、圳仔頭溪自然園區步道 、陽峰古道 、猴崁湖田國小步道、陽峰古道 、內寮古道(礁坑古道) 、瑪礁古道 、荷蘭古道 、狗殷勤古道 、內雙溪古道 、雙溪公園步道 、內雙溪自然中心步道(台北小溪頭) 、帕米爾公園、雙溪溝古道 、環台北天際線第五段:基隆至內雙溪 、環台北天際線第六段:內雙溪至淡水 、環台北天際線第五段支線:士林至內雙溪 、頂山—石梯嶺步道 、北五指山、高頂山步道 、TEVA 搶先體驗 A_擎天崗-石梯嶺 、擎天崗環形步道 、金包里大路(擎天崗至上磺溪停車場段) 、風擎步道(風櫃嘴至擎天崗) 、TEVA 搶先體驗 C_擎天崗-夢幻湖山 、TEVA 搶先體驗 D_擎天崗-絹絲瀑布步道 、TEVA 搶先體驗 B_擎天崗-魚路古道 、劍潭山親山步道 、臺北大縱走第五段:捷運劍潭站至碧山巖(劍潭支線) 、臺北大縱走第二段:二子坪至小油坑 、臺北大縱走第三段:小油坑至風櫃口 、臺北大縱走第四段:風櫃口至中華科技大學 、磺嘴山、翠翠谷步道 、磺溪溫泉步道 、硫磺谷步道 、磺溪彩虹健康步道 、頂湖環狀步道 、頂湖山、無尾崙步道 、竹子湖文學步道 、竹子湖環狀步道 、竹子湖青楓步道 、富士(坪)古道 、鹿堀坪古道 、鹿角坑步道、楓林瀑布 、金面山親山步道 、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 、碧溪步道 、翠山步道 、鯉魚山親山步道 、圓覺寺步道 、大溝溪溪畔步道 、五指山古道 、新山夢湖登山步道 、金明山、柯子林山步道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陽明山南北縱走 、陽明山東段縱走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超健腳加強版) 、七星山主峰、東峰步道 、七星連走(七星瀑布/七星公園/七星東峰/七星主峰/七星錐/七星南峰/七星池) 、七星山主東峰苗圃線 、七星公園步道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百拉卡公路入口站至冷水坑段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冷水坑至新園街段 、七星主峰–東峰步道(3登山口) 、小觀音山群峰步道 、竹篙山步道 、絹絲瀑布步道 、婆婆橋、鄭成功廟步道 、夢幻湖步道 、湖底環狀步道 、大湖公園(防災公園) 、水車寮步道 、海芋環狀步道 、風尾步道
-
相關山岳磺嘴山 、磺嘴山北峰 、磺溪山南峰 、磺溪山 、頂山 、石梯嶺山 、石梯嶺 、梅花山 、香對山 、鯉魚山 、鯉魚山東峰 、圓覺尖 、大崙頭山 、大崙尾山 、金面山 、小金面山 、論劍山 、新山 、金明山 、柯子林山 、老鷲尖 、老鷲尖南峰 、內溝山 、碧山 、白石湖山 、白石湖山東峰 、龍船岩山 、開眼山 、友蚋山南峰 、友蚋山 、新圳頭山 、頂湖山 、尾崙山 、鵝尾山 、小觀音山 、小觀音山西峰 、小觀音山北北峰 、小觀音山西北峰 、小觀音山北峰 、大屯山 、鹿角坑山 、七星山主峰 、七星山東峰 、七星山北峰 、七星山南峰 、竹篙山 、竹篙山南峰 、雞心崙 、內雙溪山 、山豬湖山 、夢幻湖山 、玉稠湖山主峰 、牛稠湖山 、竹子湖山 、湖山 、西湖山 、牛稠尾山 、大平尾山 、小草山 、小草山南峰 、中正山 、貴子坑山 、奇岩山 、奇岩山西峰 、新北投山 、唭哩岸山 、劍潭山 、劍南山 、論枋崎 、文間山 、忠勇山 、頂山溪山 、溪山里山 、瑪蕃山
坪頂古圳步道
景點介紹
坪頂古圳步道,坪頂為士林平等里的舊地名,意思為地勢較為平坦之處,坪頂古圳群海拔約300至500公尺左右,共有三條古圳,分別為平頂古圳,坪頂新圳及登峰圳,早期肩負灌溉及飲水等功能,現今仍為平等里居民所仰賴的民生用水來源之一,地勢北高南低,有內雙溪與內寮溪流經其間,山地與溪水孕育出了豐富的雨林生態景觀
行前須知
今日行程:平菁街95巷登山口>清風亭>坪頂古圳>坪頂古圳步道>坪頂新圳>桃仔腳橋(溪谷)>登峰圳>內雙溪溪流>至善路三段370巷
路線型態:A進B出
大眾運輸:於劍潭捷運站搭乘小19路線公車至內厝站下車,再步行前往,或搭乘市民小巴1至頂山站前往
準備出發
坪頂古圳步道有多個入口,今天我們選擇由平菁街95巷底登山口起登,一路走往坪頂古圳,坪頂新圳及登峰圳
今天搭乘小19公車至內厝站,從這裡出發
沿著平菁街95巷走到底,指標相當明確
途經三座藍色水桶,應該是當地的民生水利系統之一
從公車站大約走10分鐘,就到達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登山口
平菁街95巷底登山口,由此起登
平等里原名為平頂莊,乃因民眾聚集之地甚為平坦而得名,臺灣光復後改名為平等迄今,據臺北縣誌記載,早在清乾隆6年(西元1741年),就有漳州人何士蘭初來開闢此地,至乾隆中葉,漳州人陳促及林臣渡,又開墾大坪尾
步道基本上為好走的石階梯,爬升一小段之後就到達鞍部,建有清風亭,這裡也是許多路線的交會點
從清風亭後方階梯下行,右邊的階梯通往大崎頭步道及鵝尾山步道
沒多久就抵達坪頂古圳引水隧道口,上面刻有坪頂古圳,看得出歲月的痕跡
坪頂古圳,建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全長約3公里,山洞部分約60公尺
沿著坪頂古圳走,遇叉路,取右下行
下切之後就到達坪頂新圳,兩條水圳大致上是平行的
坪頂新圳,建於清道光29年(西元1849年),全長約4公里,雖名為 ‘’ 新 ‘’ 圳,但距今也有170多年歷史
繼續下行,古圳步道一路下至溪谷
來到溪谷,這裡是步道的最低點,有一座名為桃仔腳橋的橋樑,可以一覽美麗的風景
站在橋上,是最佳的視角,整個溪谷盡收眼底,溪水潺潺,景色如織,深深覺得媲美宜蘭的林美石磐步道,實在是太令我驚艷了
小瀑布,淙淙溪水激起白白的水花,令人心曠神怡,清爽無比
離開溪谷後是一小段爬升,很快就到達三岔路口
右邊往至善路,我們取左行往登峰圳前進
登峰圳,建於明治42年(西元1909年),全長約7公里,當時由吳登峰先生所計畫開鑿,因此這條水圳就被稱為「登峰圳」,也是三條水圳中最年輕的一條,但景色可是非常厲害
往左順著登峰圳前行,地面有登峰圳幹線鐵牌
登峰圳的林相更為原始,漫步在熱帶森林中,感覺來到更為深處的境界
大約走了15分鐘左右,到達內雙溪溪流,這裡的水圳很特殊,順著地勢為圓弧型的,還有分層,真的是超級美,十分有特色
登峰圳2K+177處
內雙溪,不需言語多說,美若仙境,親臨一趟就能體會
內雙溪後方有山徑,可通往內雙溪古道,登峰圳續前行可接回平菁街95巷登山口(原起登點),我們選擇原路返回,準備搭乘市民小巴1下山
登峰圳另一端能接上馬路
登峰圳此段為今日視野最好的地方,海拔約470公尺,可惜天候不佳,不然能眺望附近群山景緻
從至善路三段370巷出來(頂山庭院咖啡)
旁邊就是市民小巴1的頂山站,由此搭公車回家,完成了今天的旅途
坪頂古圳步道,雖路程不算長,爬升不算多,但是風景卻很不簡單,除了有許多古色古香的古圳外,內雙溪溪流美景更是讓人記憶猶新,驚艷不已,是一條平易近人,但又能深入山林的絕佳路線,由於沿途幾乎都走在林蔭之中,溪水淙淙,更是夏日非常適合避暑的休閒路線,台灣的山就是如此有吸引力,走遍台灣的土地,走讀台灣真正的歷史
《延伸行程》大崎頭步道,鵝尾山
《進階行程》內雙溪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荷蘭古道
若喜歡,歡迎關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