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3/01/25
-
回程日期2023/01/25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五分山 、姜子寮山 、慈母峰 、孝子山 、皇帝殿山 、峰頭尖 、普陀山 、皇帝殿西峰 、耳空龜山 、平溪中央尖 、石筍尖 、炙子頭山 、薯榔尖 、東內平林山 、平林山 、內平林山 、大平林山 、上內平林山 、下內平林山 、番子坑山 、后番子坑山 、十三股山 、鬼子瀨尖山 、嶺腳寮山 、皇帝殿東峰 、中央尖 、赫山 、四分尾山 、紙寮山 、姜子頭山 、姜子山 、論枋崎 、九芎坑山 、下九芎坑 、中窯尖 、平溪子山 、畝畝山 、大尾山 、九芎林山 、內平林庄 、九芎根山 、頂子寮山 、石碇尖 、崩山大崙 、石碇大崙 、慈恩嶺 、石燭尖 、峰頭尖東峰 、西帽子岩 、枋山坑崙 、永定坑山 、臭頭山 、枋腳坑山
石燭尖
景點介紹
石燭尖,海拔420公尺,位於平溪,因山形近似蠟燭而得名,但與其說是蠟燭,反而更像是魔王的犄角,令人注目且畏懼,從東勢格古道的入口進入,經石頭古厝後,沿著瓜寮坑溪古道而行,泥土小徑充滿鄉野味,清澈的溪水潺潺而流,實在是好清新,過了水壩後沿著步道續行,進入密蔭的樹林,再走佈滿青苔的陡峭石階,十分古樸深韻,經巨石壁以及人工開鑿的大石洞,沿著大山壁旁而行,最後必須拉繩上攀至大岩石上方,石燭尖像一隻弓箭頭般的矗立於眼前,樣貌實在太奇特,令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傑作,站在石稜上展望極佳,能望見慈恩嶺,中央尖,峰頭尖,薯榔尖,石筍尖等平溪尖峰群,還能俯瞰平溪國中及聚落的優美景色
瓜寮坑古道,是早期平溪庄與東勢格兩地村民往來的山徑,平溪發展礦業後,眾多礦工也經由這條路往返於礦區之間
行前須知
今日行程:106線(靜安路二段)61.5K處>双子瀑布>瓜寮坑古道>石頭古厝>水壩清潭>特大岩壁與神秘岩洞>瘦稜>石燭尖>東勢格越嶺古道>原入口
攀岩難度:☆☆☆
大眾運輸:可搭乘795路線公車至平溪國中站下車前往,或台鐵至平溪站,再步行前往
準備出發
石燭尖比起鄰近的孝子山群,算是相當冷門,網路上資料也不是很多,但驚悚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就前往106線(靜安路二段)約61.5K處,先欣賞双子瀑布,再走20公尺到達瓜寮坑溪古道(東勢格越嶺古道)入口,循階梯而上走往石燭尖探險,預計走b型路線,此路線原始,人煙稀少,且部分路段路徑狹小,後段巨岩陡峭,需攀岩,踩瘦稜(無護欄),非一般大眾路線,請衡量自身狀況再前往
平溪地名的由來,起因於基隆河流至本地時,溪水趨向平緩,因此就稱此地為平溪
双子瀑布
106線61.5K處,公路橋上就是欣賞双子瀑布的最佳地點,位在平溪國中的斜對面
因為瀑布分為上下兩層,因此得稱之双子瀑布,雖然規模不算大,但頗有幽雅的美感
瓜寮坑古道入口(東勢格越嶺古道入口)
接著我們來到瓜寮坑古道入口,亦為東勢格越嶺古道的入口,就在平溪國中正對面,距離双子瀑布僅約20公尺,由此走往石燭尖
走一小段後遇叉路,指標寫往石燭尖370公尺...方向是對的,但距離嚴重的錯誤。從這裡到石燭尖,至少還要1.5公里
經過古老石頭厝民宅(瓜寮坑3號)前方
芒花,竹林,藍天白雲,景色真美
古道沿著瓜寮坑溪而行,因此名為瓜寮坑古道,是早期平溪庄與東勢格兩地村民往來的山徑,平溪發展礦業後,眾多礦工也經由這條路往返於礦區之間
平溪區為昔日凱達格蘭族的居住地,清領時期,漢人開始移墾,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漢人多先居於南港或汐止,至乾隆年間才陸續來到平溪開墾,除了稻米種植外,還以種薯榔及大青(染料)為業,清末此地煤礦業興起,大正7年(西元1918年),當時礦業龍頭顏雲年先生創立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全面開採本區煤礦,並投下巨資開闢平溪線鐵路,使本區進入發展的蓬勃期,形成現今的平溪、菁桐坑與十分聚落
遇叉路,左邊為回程b型路線的方向(往東勢格越嶺古道),先取右行往石燭尖
水壩清潭
約一半路程,來到一座水壩,必須從水壩上面走過去,會略為涉水,建議穿著具防水功能的鞋子再前往
水壩上的水潭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呈現如寶石般的藍綠色,真的是太美了
水質清澈,連底下的壺穴也一清二楚,但如此偏僻的溪流,魚類卻相當稀少,幾乎沒見到中型以上的魚,目測僅有小型魚類,難怪此處需要封溪護魚。
上游還有一座小瀑布
路徑變為更加原始,林相也轉為熱帶叢林
突然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陡上的石階梯,完全沒想到如此荒涼的地方還會建有階梯步道,階梯上面覆蓋著青苔,但好在實際走起來並不會很濕滑,若有配戴登山杖則更加安全
惋惜的是,隨處掉落的天燈,有礙觀瞻,也產生了污染
巨岩與神秘岩洞
階梯上行後,來到一處開闊地,眼前就是一塊巨大無比的岩石,下方被人工鑿了兩個神秘的方形山洞,如此大的岩壁實在相當壯觀,但方形洞穴的用途就不得而知了,也許與平溪昔日的礦業有關
神秘洞穴高2公尺,寬約5公尺,深1.5公尺,約可容納10人左右
由大岩壁旁鑿石踩點上行
最後登頂前的攀岩段,需爬上約20公尺長的瘦稜,而且沒有裝設護欄,只有綁繩索輔助,大大增加了攀爬的危險性與難度
但瘦稜上的視野相當好,能望見姜子寮山,五分山等知名小百岳
五分山的白色球形雷達站與平溪國中都相當清楚
正前方山勢尖聳壯闊,具王者氣勢的就是附近的最高峰,平溪中央尖山,山頂的裸岩壁十分壯觀,很類似中級山或百岳的山形
峰頭尖東峰,也是相當壯麗,平溪的山峰真是獨特到不行,尖峰相對,一峰未平一峰又起,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石燭尖
費盡一番功夫,終於抵達石燭尖,海拔420公尺,無基石,但其實並非真正攀至石燭尖之上,而是站在前方的岩稜上,尖銳的山形令人感到震撼,實在是太特殊了,猶如惡魔的犄角一般,這獨一無二的尖山太吸引人,卻又讓人心生畏懼
這麼奇特的山勢,猶如一把利刃倒插在土地上,只有在中國張家界的視頻看過類似的景觀,沒想到台灣也有類似的地形,絕對要親眼見到才能體會什麼叫做震撼與驚奇
山頂岩稜的視野極佳,能望見薯榔尖,石筍尖等平溪名山,亦能遠眺瑞芳的山岳,如半屏山,燦光寮山等
石燭尖後續還有步道可以通往九龍山,峰頭尖,但感覺路況不是很好,因此我們最後決定返回叉路口,接上東勢格古道下山
往平溪國中方向回程,完成一個b型路線
石燭尖,山如其名,猶如一把利刃倒插在平溪的土地上,在台灣的山群中為數一數二特殊,親自拜訪,頗受震撼,且一路上絕無冷場,有水壩,清潭,還能造訪巨大岩壁與神秘山洞,以及空靈的双子瀑布,亦可感受到沁涼清幽的瓜寮坑溪,最後再徜徉在東勢格古道上,沉浸在林蔭大道之上,堪稱是個郊山經典的路線,想一睹魔王的犄角,還等什麼,現在就出發吧!
若喜歡,歡迎關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