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系列(五):暖東舊道經番子坑步道下紙坑古道出平水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暖東舊道(十分古道)       

        暖東舊道又稱為十分古道,是大正七年(1918)前平溪線鐵路未興建前,十分地區居民往來暖暖之主要道路。而暖暖自嘉慶中葉以來為淡蘭古道必經之要站,當時鄰近地區的大菁、茶業、香菇等物產,可藉利用暖暖港口(今暖江橋附近)轉運到艋舺出口,因而造就了暖暖市街繁榮商家林立,其富裕程度有如「九萬十八千」。

      十分地區約在1870年開始大量栽培大菁,為當時居民主要收入來源。當地居民便藉由此路翻山越嶺挑著藍泥前至暖暖加工後出口,因此暖東舊道亦有「藍絲路」之美稱。後因茶業引入臺灣,居民紛紛改種茶葉,大菁產業遂告沒落。到了日治時代,台陽礦業公司為開發石底煤礦,興建了平溪線鐵路,自此十分居民對外交通多改搭火車出入,以致暖東舊道,漸少有人行。 

番子坑步道

        番子坑步道,舊稱為千階嶺步道,路徑由十分南山社區到平湖森林遊樂區的西步道的一條山徑。番子坑,顧名思義,此處往昔有原住民居住。平溪地區番子坑的地名,實有兩處:一處即前述平湖森林遊樂區境內,另一處火燒寮龍合橋涼亭附近。

         另據同治十年(1871)《淡水廳志》記載: 「淡屬界外生番社名開列之雞籠三貂界外:竿真林社、吧嚕吻社、阿里紋社、旗鈕吝社、連雞督社。」其中竿真林社,即現今平溪東勢格竿蓁林一帶,表示當時平溪地區曾有泰雅族出沒。

紙坑古道       

              位於雙溪平水山區紙坑,地名來源不詳,應與造紙的原料有關,此處原住有數十戶,以種田及挖礦為生,後因人口外移,今已無人居住。而紙坑古道原為開採億山礦坑運煤所形成的輕便台車道,直到2012.11.04由藍天隊將此路延伸到平湖森林遊樂區之東步道。

      紙坑古道上的億山煤礦,即是外柑腳煤礦之億山坑,該鑛於1931年(昭和6年)由日人岡本秀一等經營,戰後民國34年9月由臺灣工礦公司接管,復於民國41年9月由連莊耀氏承受礦權經營,後併入鄭塘坡之雙溪煤礦。(引述資料來源:放羊的狼 1040228雙溪-外柑腳煤礦億山坑)

山林紀事(2022.05.29)

         基隆搭603號公車到東勢坑站(暖東峽谷)下車,往上沿基福公路步行,看到「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的指示牌,由此往右進入產道,經過「大菁休閒農場」入口不取,續行經「淡蘭宮」廟,產道盡頭即暖東舊道(十分古道)入口。由此進入古道山徑,過一木橋,經「荖寮坑古道」岔路口,仍往上行,路旁有一石棚土地公,續上陡坡路,來到越嶺鞍部上,有座二百年以上「嶺頭福德宮」,左往五分山,右往望古山。在此稍作歇息,這時有不少的山友齊聚於此,好不熱鬧!

        歇息過後,往「十分車站」出發,下行階梯路,一路上遇到不少登臨五分山之山友,續下過水泥橋後有一木橋,隨後又有一座水泥橋,橋的右下方有一座「萬善祠」,參訪後即原路折回,續行又一座水泥橋出五分山步道口,不遠即是「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出園區又回到基福公路上,續行至「基平橋」前,取右下產道經「龍興宮」分叉路,接上「十分街」後續行,再往左越過鐵軌經「十分發展協會」,續沿此民宅路而行,至「靜安吊橋」分岔路口,往左下過「南山橋」,就來到「南山社區」的產道上。

        往左沿產道步行,看到「番子坑步道」的說明牌,由此往右上行有一籃球場,左側有斗大「番子坑古道」的入口牌,自此階階而上的枕木步道,經木涼亭稍作休息,一路上不知走了多少階的枕木,果然不愧稱為千階嶺步道,續上「國旗嶺」,嶺上可看到平溪十分一帶風光,退回走山腰路,還要往上爬,已是上氣不接下氣,終於來到番子坑山分岔路,稍微可喘一口氣。

         時候不早了,還是趕緊動身,往左走西步道有點漫長遙遠,經粗坑山及上內平林山叉路口皆不取,來到平湖森林遊樂區頂端的木涼亭,原想由此下后潘子坑古道出上林,結果入口不明,只好作罷! 往右續行東步道,找到下紙坑古道的入口。紙坑古道筆者曾於2012.08.08第一次初探,並2012.11.04第二次與藍天隊再度前往,想想至今已近十年光景。一路下行,經一廢棄古厝留有石磨,往後路有些不明找路,終於來到紙坑山鑛務課基石 NO.867 H180M,續下走輕便台車道出基福公路上平水,過馬路到雙柑公路平水站搭17:55的國光號最後一班公車回雙溪,

地圖   GPX檔 及 相片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