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北投】心靈平靜的走春.丹鳳山

  • 需仁
  • 8,027 次點閱
  • 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太喜歡人很多的環境,過年走春到各大廟宇求財求福,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除夕當天上午到三玉宮拜拜點燈,人潮不多,還頗有點清靜的意味。年初二與初三到埔里虎頭山走春,也是靜心的意味比較濃厚。而在年假的最後一天,我選擇離家不遠的丹鳳山走春。

說是來丹鳳山走春,最想去的兩個地方依然是章嘉活佛舍利塔以及弘法大師紀念碑所在的大師山。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自從2007年首次造訪之後,就喜歡上這裡清靜的氣氛。尤其是大師山,清靜之餘更有種讓人什麼都不想,卻總是自然的走入觀照自我的境地。又或者是炎炎夏日,在此吹著習習涼風,靠著石壁就可以打盹片刻的自在。

明心見性談何容易,但片刻悠然自在並不難求。繞著章嘉活佛舍利塔走七圈,前面還會默唸著祈願玲玲能夠康復,繞著繞著也不知繞了幾圈,心靜了也就不特別祈願著什麼。在大師山倚著階梯,此時倒是想到秉臻,其實她真該上來這裡走走的。

以下為影像記錄。


1.此行由公館路85巷的福安宮出發,福安宮是當地香火鼎盛且歷史悠久的土地公廟,先進去跟土地宮報備一下祈求此行平安,接著通往後門開始起登。
20170201001.jpg

2.接著是一段階梯路,左邊的則是有應公廟。據說是附近開發時曾挖出一些無主遺骨,為求工程順利平安,故建有應公廟來祭拜這些無主孤魂。
20170201002.jpg

3.階梯上去就來到公館路85巷2弄,很好奇這些機車要怎麼進出?如果在山上,看到叉路會去探探乃人之常情。但這裡是民宅,沒有人帶就不方便四處探訪。不過我想到我跟玲玲要是住在這裡,大概也不用出門了吧。
20170201003.jpg

4.階梯接上奇岩路來到軍艦岩親山步道奇岩路登山口,剛進去就是陳濟棠將軍墓,石碑為于右任先生所題。
20170201004.jpg

5.荒廢許久的噴水池。
20170201005.jpg

6.很懷舊的香菇亭,印象中小時候出遊曾看過。
20170201006.jpg

7.早期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樁或道路中心樁的鑄鐵蓋,以保護裡頭的石樁或水泥樁,這少說有30多年以上的歷史了,照說應該已經沒在用,不過旁邊的混凝土還算新…
20170201007.jpg

8.鐵絲網柵欄被剪斷,但其實這裡地層有滑動之虞,且路徑雜草叢生,不建議由此探訪章嘉活佛舍利塔。
20170201008.jpg

9.門是開的,那就大方進入。章嘉活佛舍利塔就在中和禪寺上方,欲參訪者由中和禪寺進入,直上階梯即可抵達。
20170201009.jpg

10.中和禪寺首任住持善福大師與普鑾大師墓。中和禪寺也是我一直很想參訪的地方,另外再找時間拜訪。
20170201010.jpg

11.循著階梯往下走來到章嘉活佛舍利塔。這幾年來憑藉網路資訊的發達,知道章嘉活佛舍利塔的人也越來越多。1955年11月25日,倉持秀峯大師代表日本佛教界,將玄奘法師靈骨自埼玉縣慈恩寺安送至松山機場,之後迎入日月潭玄光寺。時任第二屆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的章嘉活佛,是居中主持的關鍵人物。之後由於玄光寺規模較小,又建規模更大的玄奘寺,於1964年11月將玄奘法師迎入玄奘寺。
20170201011.jpg

12.繞塔後的隨拍。
20170201012.jpg

13.再往下探訪奇巖洞,由原有的石洞砌上外牆、大門,建於1951年。如今本糖、禪房雖已荒廢,洞內依然供奉著心法明如來(觀世音菩薩如來相),應為閉關清修之所。
20170201013.jpg

14.奇巖洞一隅,平日還是有人打理。
20170201014.jpg

15.循原路回步道,再次經過章嘉活佛舍利塔。2006年,這裡已被列為歷史建築,當我們前往遊客如織的日月潭,由玄光寺碼頭來到玄光寺,甚至再走一段青龍山步道造訪玄奘寺,也能記得兩百多公里外,北投山區的章嘉活佛舍利塔。
20170201015.jpg

16.回到步道往丹鳳山前進,天空時陰時晴,枯枝來自於一場大火。
20170201016.jpg

17.長得有點像荷包蛋的果實,無患子科的車桑子。
20170201017.jpg

18.這場2013年9月8日的丹鳳山大火,印象中沒有直接證據與丹鳳山的開發案有關,不過看到這些相片,城市不斷的開發與擴張,還是覺得怵目驚心。
20170201018.jpg

19.丹鳳山步道的展望相當不錯。
20170201019.jpg

20.飛鳥圖騰座椅,北市13號基點就在附近,海拔117公尺。
20170201020.jpg

21.遠眺觀音山上的厚重雲層。
20170201021.jpg

22.另一側的面天山與向天山天氣不錯。
20170201022.jpg

23.丹鳳岩上的監測儀器,右邊的是岩盤傾斜計,用來監測落石發生時伴隨的岩盤傾斜。左邊的是地表伸張計,監測可能發生位移的整體岩塊。此外沒有拍到的還有岩盤變位計,安裝在岩盤節理開裂的兩側,監測其開裂相對位移量,另外還有雨量計,收集雨量與監測的相對關係。2007年開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進行為期四年「重大山崩災害潛勢地區災害模擬與監測」計畫,選定丹鳳山進行研究評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這份「重大山崩災害潛勢地區災害模擬與監測(3/4)」研究報告。
20170201023.jpg

24.右邊為丹鳳山電視轉播塔,往山上看如同一片草原。
20170201024.jpg

25.山黃梔,果實,第一次拍到。
20170201025.jpg

26.老實說,平常不大會記得葉子的特徵。
20170201026.jpg

27.左側通往大師山,先取右側上山,回程再來探訪。
20170201027.jpg

28.走右邊傳統路徑的叉路,看到一株紅得很美的白桕。
20170201028.jpg

29.美麗的山林色彩。
20170201029.jpg

30.接回登山步道,等等再回來,先繞去轉播塔。
20170201030.jpg

31.走了幾次都沒注意到這個樁位,沒有細看,有可能是精導點或圖根點,拍下來留個記錄。
20170201031.jpg

32.丹鳳山電視轉播站電塔,小繞一圈下山。
20170201032.jpg

33.馬尾松的紅葉,據說是受到松線材蟲的感染。
20170201033.jpg

34.白桕落葉。
20170201034.jpg

35.回到叉路往大師山,稍微拉一下繩子。
20170201035.jpg

36.大師山海拔151公尺,北市32號三角點基石,還有島穹蒼立碑遺跡。
20170201036.jpg

37.新北投與紗帽山展望。
20170201037.jpg

38.新北投與大屯群峰方向展望,風實在太大,拍了兩張就先離開。
20170201038.jpg

39.大師山下方平台與左邊的大日如來佛像。
20170201039.jpg

40.弘法大師即為空海和尚,為真言宗開創始祖,於平安時代的弘仁7年(西元816年),正式受令開創高野山。仁和2年(西元835年)入定,圓寂於高野山,之後於延喜21年(西元921年)尊為弘法大師。弘法大師31歲那年遠渡長安修行兩年,除了將所學箴言密教傳授世人,更由於弘法大師雅善書法,借中國書法中的部分草書創立平假名(片假名則是日本的留學生吉備真備借用漢字楷書的偏旁或部首制訂,以前考試還會考)。弘法大師紀念碑的碑文原文:見下ろせば  里乃草木も  花さきて  大師わ山よ  光りかがやく。語譯:遠望只見鄉里的草木和花,大師之山光輝閃耀。
20170201040.jpg

41.
20170201041.jpg

42.大師山下方的不動明王。
20170201042.jpg

43.「台湾よ、永に幸なれ」(台灣啊,要永遠幸福)的石碑。
20170201043.jpg

44.大師山與弘法大師紀念碑平台。
20170201044.jpg

45.離開大師山,下山途中。
20170201045.jpg

46.回到奇岩路登山口。
20170201046.jpg

47.公館路85巷2弄,漂亮的九重葛。
20170201047.jpg

48.回到福安宮。
20170201048.jpg


由福安宮單走丹鳳山,單程不過690公尺,但我始終認為這690公尺的山徑相當精采。除了中和禪寺、章嘉活佛舍利塔與弘法大師紀念碑這些跨越日治與國民政府時代的人文史蹟,丹鳳山更是個相當生動的地質地理教室。除了有很高的文化資產保存價值,也有爭取成為自然保留區的潛力。

只不過,受到重視不等於需要過度粉飾,保留更多原貌,才能看見真正的價值,或許也會有人跟我一樣,來到這裡,享受的不過是兩個小時的悠閒與平靜。

需仁.2017/02/03

原文出處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