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巴層巴墨山 825岩峰~地圖的追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地圖追尋巴層巴墨
2021年1月中旬,在霧里乙山系往東看,巴層巴墨平緩的山頂附近,有一顆尖尖的小山頭突起,下方一洩千里的崩坡令人印象深刻!當時伙伴還說這顆有名字嗎?沒有的話要取個某某尖山。

3013ac86180eae3895fe2fca6f1484d5.jpg某日,與伙伴在討論日治地圖時,我無意發現現在巴層巴墨山的西南方,竟然標示著「チヤチヤボボ山」,而目前所立有顆森林三角點的山頭則沒有任何標示,推測以前的山名位置移動了?這個發現令我興味盎然,開始追查起地圖與請教朋友們,一開始看的地圖是1924日治地形圖,在1989年經建一版的地圖上,巴層巴墨仍在現在為825岩峰的位置上,而在1993年經建二版的地圖上移動到現在的位置,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山名的位置移動了?

5a944997b92dd72d44142522c86ee51e.jpg山友前輩曾聽聞之前顧林道的原住民說過目前825岩峰才是正牌的巴層巴墨山。請教懂日文的朋友,這個「チヤチヤボボ山」英文音譯是Chachabobo (恰恰波波),我們推敲著可能是土石崩落的狀聲詞,因為那兩天在附近山上的日子,曾聽過巨大土石滾動滑落的聲音,似乎能呼應西南稜的大崩壁,但到底這座山的命名由來是排灣族取的?還是日人?是否有其含義?
 
不同的地圖版本,山名標示地點不一樣,雖只在鄰近山頭,卻費人猜疑。兩座山頭是目前的巴層巴墨山937公尺較高,且設有森林三角點,而現在的825岩峰高度是825公尺較低。山行者常以三角點為登山的目的或者說方向,然而到底何謂三角點,查閱資料,因為早年測距離的儀器較不發達,只施測點與點間的夾角(三角測量),再利用已知邊長來推算未知點的坐標,因此辦理三角測量所埋設的控制點統稱為「三角點」,而臺灣的三角點是日治時期為了管理需要而在台灣總督府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展開土地測量作業所設置。另外森林三角點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於大正14年至昭和19年(1925至1944)年間辦理台灣森林計畫事業時所設立,巴層巴墨這一顆即為森林三角點,標石材質為花崗岩,南面刻「森林三角點」字樣,北面刻「山」字。


當時日人對臺灣地理的基礎理解建立在這些三角點上,為了設置界石,跋山涉水深入台灣山區各角落,甚至至今也很難到達的地方,雖是理蕃政策下的產物,充滿軍事意圖,也因為早期測量作業大都由軍方辦理,測量成果列為機密等級,而使三角點的種類、數量及其演變認知披上一層神秘面紗,甚至三角點成為某種神聖性的象徵。耙梳平面地圖測繪上許許多多的點、彎彎曲曲的線,當身歷其境轉變成立體的高度與地形變化時,不可思議之感由然而生!
 
微雨的早晨,淅瀝淅瀝的聲音,讓大夥兒有點擔心接下來的山路,但我卻感恩萬分,因為這裡的風沙是著名的狂傲,如今像是為我們洗塵般,一切都清新翠綠,塵土不沾。大約上到第一個展望點後雨就停歇,底下的西瓜田蜿蜒在群山間,宛如柔媚的綠河,枋野車站偶爾傳來火車轟隆聲,是不再靠站的落寞,呼嘯而過就像歡宴後的寂寥,更添惆悵。但冬雨的蕭瑟,不減我雀躍的心情,想到一年前跟山的約定即將實現,讓抬起的腳迅速再往前跨。
a3963b0df787fd9527d84eb1d07ad04c.jpg過了巴層巴墨山的三角點後,今天的重頭戲是825岩峰,有賴山友前輩在前一週已開路,提升我的信心。但因為前輩希望真正愛山的人能夠先體驗這段路線,所以在轉稜點未做任何記號,讓我們保有一點探勘的樂趣,沿途路條也不密集,所以常要邊走邊找路,真是太好玩了!這次有兩位刀手前行,但因為初次體驗經驗少,很認真砍路,以致都走在隊伍的後面,讓我打先鋒的一路大聲喊叫刀手快來」,增添有趣的回憶。接近最高點時,要切往西方,樹冠層一個小破空處,陽光衝破陰霾突地射入,天光乍現,一根保字水泥柱直挺挺地立著。前輩說發現時是倒著被斜埋在土裡,只露出約10公分部份,而保字是在側面,所以字體才會那麼乾淨,他們把它挖出來並立好,但因為尚未穩固,期盼後人有機會再立得更深。終於到地圖上的「チヤチヤボボ山」了,遠看尖尖的山頭,但因為有森林覆蓋,所以並未如想像中的好視野,但仍不減興奮之情,因為一年的等待,如山般堅定與沉穩。 

e44d983e22747a56c6eba5edf8ec1cab.jpg下山的途中,還有一個任務啊!要拜訪附近的中文社,這是大龜文王國其中一社,看看時間下午三點,但陰沉的雲層似乎快要下雨了,央求伙伴再給我一點時間去探探。直接循著舊社方向前去,鬆軟的土堆、陡峭的地形,幸運的是植被沒有太雜亂不難穿越,看似有路痕又沒有,心裡擔心時間壓力,卻又盈滿即將到達的雀躍感,腦中突然給了一個訊息,就是前面了,我有預感!

d64879a4c5d807a23a466725afa0b23d.jpg一面橘色的旗子掛在樹上,上面是一隻大象的圖騰和溫氏家族Sulinow,是尋根族人的旗幟,這裡就是中文社了!趕緊拿出祭拜物品,邀請夥伴一同先向祖靈敬禱,表達來意。沿著通道探查,少有石板,大多是砌石,家屋的型態幾已難辨認,整體規模顯現是個小型的部落。

1467c7526202eda93f090d0057d6405e.jpg

b1421691534e77e88d6f2b3a67a9a2db.jpg根據文獻記載中文社當時17戶,目前後裔大多遷居到現在的獅子鄉內文村,一兩戶在丹路村,大龜文的友人說尤其是中文社的代管頭目在丹路村,難怪前輩之前曾看過丹路村的尋根布條。日人的集團移住政策,是有計畫性且充滿謀略,欲開發山林資源且方便管理原住民,造成同一地區有部落混居的狀況,更甚者還將敵對部落遷至同處,改變了傳統部落之間的關係,也導致許多部落勢力被削減。

推測是豬圈

b0b867a33b53c06c0fc6ca98e934bf56.jpg

回到原本的路徑後,雨開始絲絲落下,感謝老天讓我們完成了探訪才下雨,一年前的約定圓滿完成,亦由衷感謝夥伴們從各地不畏風雨赴約而來,助我完成踏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也不一定都能追查出原因,記錄下疑問及追尋的過程,期待前輩朋友們提供您的見解,讓我有機會多多學習!


行程記錄
0930 起登
1140 -1205午餐 725M
1234 -1256 巴層巴墨山三角點
1400 -1425。825 岩峰
1500 回到岔路 900M
1513 回到725M
1535-1558 中文社
1608 回到725M
1700 登山口


三角點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A7%92%E9%BB%9E

https://blog.xuite.net/mido.ice88/twblog/137466994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