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女孩]兩個女孩的桃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繼兩個女孩的奇萊南華、小溪營地,這次是兩個女孩的桃山!

    女孩們的爬山最開心的莫過於體力相近、吃的喜好相似、上廁所互相看照、愛拍照也耐心等待,最重要的是一路上素顏沒刷牙隨地一癱的自由自在。

    桃山是武陵四秀中最容易輕近的山,女孩們甚至可以搭客運到武陵農場再徒步走去登山口,不過下山的時間要稍為抓一下,免的錯過了為數不多的客運班次。


    從桃山登山口上桃山,在上河文化圖示標註上山時間為7.5小時,下山4小時,看起來似乎一日單攻也不無可能。


    真的實際走了一次,決定下次如果真的搶不到山屋,星期六凌晨從台北出發,星期六七點前上山趕在天黑前下山抵達武陵山莊,星期六晚上還可以在武陵農場露營看星星。星期日一早到宜蘭市區吃碗米粉湯再泡個燙暖暖的溫泉,中午前就上頭城交流道開往雪隧避開塞車車流,星期日中午就可以到台北!下午晚上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好好的休息呢~


    桃山屬雪山山脈,海拔高度3325m,位於台中市武陵農場北方,跟品田山(3,524m)、池有山(3,303m)以及喀拉業山(3,133m)合稱武陵四秀。泰雅語中稱「Babo Kaba」,意為「拳頭山」,而山形展望狀似桃子,故名桃山。要攀登桃山,有兩條路線可以攀登,一是由池有登山口經三岔營地抵達桃山,也可由往桃山瀑布直接攀登桃山。

    武陵山莊的海拔約1,900m,往桃山的林道微坡1.1K。桃山海拔3,325m,從登山口到山頂4.5K要爬升1,375公尺,合計5.6K。聽起來可愛近人的桃山還是略有難度,難就難在爬升的高度,4.5K爬升1,400左右,不少山友稱為天梯。


桃山落差圖

    大部分山友若在中午抵達桃山山屋,會順登武陵四秀中的喀拉業山,來回4.5到5小時。這次桃山行被我戲稱為復健行,輕鬆上山輕鬆下山,因為星期日還要趕回台北看演唱會XD,就暫不規劃前去喀拉業,留到下次再訪吧!


↑前一晚整理裝備是我最開心又興奮的時刻

    從台北開車到武陵農場3.5小時,我們三點起床四點開車,七點半就抵達武陵農場。八點從武陵山莊出發,走到桃山登山口有1.1K的微上坡林道,前後都是準備攀登桃山的山友們。這時候氣溫差不多七度左右,是這一陣子來周末難得一見的好天氣,大家都很興奮一路上互相打聲照面、說說笑笑。


↑投遞入山證與入園證。對於這件事情我一直都有很奇妙的感覺,像是寫了一封信給山,告訴它我們來拜訪你了~


↑進入林道


↑武陵橋


↑這對一路在我們前面的情侶,男的高女的美(腿超長超細的)!但我太害羞不好意思要求跟他們合照


↑往桃山登山口,正式啟程了


↑沒多久就抵達之字坡


↑終於結束防火巷了


↑累了小休一下,Yo這時候還笑得出來


    之字坡的開始就是一連串的之之之之之不停,瘋狂的爬坡一陣子後,原本在我們前面的男孩都開始陸續停下來喘氣,兩個女生堅忍不拔一直秉持著要去2K才休息的信念,只有停下來把外套脫下。


    滿頭大汗的我在心裡碎碎唸這樣的行程真的算是復健嗎….等到到了2K木樁,卻沒有看到傳說中的兩座木椅,我猜應該是再上面一點點的地方,不過Yo很堅持的說現在馬上立刻就要休息,就隨地坐在旁邊一段木頭上吃了午餐。


↑很好,椅子就在上面不到10公尺處啊啊啊啊


↑伸伸懶腰鼓起精神,再繼續往前走


    2.2K後開始有展望,往前一片秋芒隨著5度左右的風起伏,後面襯著美麗的聖稜線,中午時間雲霧翻騰,雲海隨著稜線緩緩移動。芒草已經尾聲,芒絮如雪花般飄浮在空氣中,隨著冰涼的風下起一陣芒絮雨,走在比人還高的芒草叢中聽見遠處的松濤聲,這時候根本不需要手機裡的旋律,大自然交替的樂章即是天籟!


↑2.7停機棚,很像向天池的景色


↑芒草比人還高


↑我的新夥伴mini2(好想寫裝備文啊,有人想看嗎)


↑爬累了往後看看美麗的雲海


    繼續往上3.7K處,不停的碎石爬坡與假山頭讓Yo突然斷了理智線,明明到了需要休息的地點反而很堅持一定要走到桃山頂才要停止,走起路來變得搖搖晃晃。


↑武陵農場


↑Yo走路開始搖搖晃晃,對我的喊叫充耳不聞,好可怕


↑果真是累過頭了,好說歹說勸著休息一下,不到三秒就睡著,一睡還睡了十分鐘。一覺醒來有種恍若隔世,突然精氣神都充沛降臨的感覺


↑來點山頭!


↑超萌兄弟檔~我最愛的大小霸


↑一鼓作氣越過兩顆假山頭後,輕輕鬆鬆抵達4.5K處的桃山山頂


    面對雪山山脈已經雲霧裊然,對面的大小霸兄弟倆併肩萌狀,天氣大晴大霸山體的紋理清晰易見,真不知何年何月有體力和能力去訪。今天有點錯估天氣,炎熱的爬升快6小時後飲水已經用鑿,果然1500CC的水還是不夠喝,以後不會這麼大膽了。沒有在山頂上待太久,直接衝往桃山山屋煮水,想說稍晚可以回來山頂看夕陽~


↑桃山小屋正面,僅有一個長桌可供煮食    

     我們是當天第二組先到桃山山屋的山友,另外已經有兩帳山友已經輕裝出發前去喀拉業。山屋裡空無一人,靜悄悄的紅色小屋背後是早落日的冬日斜陽,沒有風,沒有搖擺的樹叢聲響,沒有鳥叫蟲鳴,只有儲水桶有節奏的滴答水滴聲。

    一瞬間我突然覺得就像是闖入一幅靜止的畫面。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安安靜靜的下午,只有貓咪平穩的呼嚕呼嚕聲,連時間的秒針都沉到深深的睡眠裡,一切像是有流動、又悄然靜止。

   接下來就來繞場桃山小屋一圈吧!


↑左側兩個帳棚已經搭起,看到旁邊柱上溫度計是零下4度,但聽說桃山小屋的溫度計似乎是壞的


↑右側是儲水桶,前幾周雨水豐沛,水量充足(但還是要珍惜水資源喔)


↑正後方是兩間廁所,裡面有垃圾桶可以丟衛生紙,不過我還是把自己使用過的衛生紙都帶下山


↑廁所離小屋的距離不遠,比起嘉明湖避難小屋好多了XD


↑小屋內左側,下舖有矮櫃上可以置放東西,但腳直接面對門口,晚上出入都會有冷風灌入,要注意保暖


↑小屋內右側,藍色的不是廚餘桶喔!大家千萬不要留下任何東西在山小屋內


↑小屋的管理守則


↑面對小屋二樓右側,光線充足明亮,但還是有山友直接穿了登山鞋走上來,所以塵土蠻多的


↑上了二樓以後可以看到前方兩側樓梯的畸零地各有一個床位,獨立又較寬敞的空間,只是不知道晚上開開關關的門會不會影響睡眠


    這時候才下午四點半天色已漸暗,氣溫也驟降,外面僅有一個長桌供大家煮食,在場的山友很有默契的開始煮晚餐先行吃飯,之後就把空位讓給去喀拉業晚歸的山友們。


    今天吃的是香煎鮭魚甜豆番茄燕麥粥,在山下已經把鮭魚兩面煎熟撕成片狀,加上已經燙熟的豆類(較不容易軟爛)和燕麥,全部一起放下去等水滾三分鐘後再悶三分鐘,非常迅速的快餐,是份量十足香甜微酸的義式口味。我們在山上不太會大費周章的煎牛排、麻油雞或是四菜一湯等豪華澎湃的料理,一則是那樣的食材比較重也較容易產生廚餘,二則是其實山上才兩三餐的輕食剛好也可以代謝一下自己體內的毒素,所以我們都朝著簡單、方便、輕量的食材做準備,最後連喝不下的湯汁我們也會一併帶下山,希望能減輕山林的負擔。


↑日落時分的桃山山屋與大小霸


↑正前方翻騰的雲海,淡藍色與淡粉紅色的漸層天空


    隔日一早4點半起床,整夜山屋的燈未關,我是一個一點亮光就睡不著的人,所以翻來覆去幾乎沒有睡。快速煮了味增湯粥暖身後想要到桃山看日出,山友說今天天氣不好,果真一片白牆連日出了都不知道。Yo突然興起覺得可以從池有下山看看,走不一樣的路徑,因為我們今天晚上六點在小巨蛋還有演唱會,若趕不上頭城交流道的管制,也可以從北宜轉5號。


    事實證明其實時間上是有點趕,因為北宜公路晚上大起霧,車其實是蠻塞的,如果有打算完成武陵二秀桃山+池有山,可能要抓一下下山時間,但沒有很建議早起摸黑從桃山山屋到池有,因為有蠻多需要拉繩的地形,還是等天微亮會安全點。


↑一路上上下下走在小徑中,幾乎沒有寬闊的展望,果然是比較適合下山走


↑這樣略有高度的攀登應該有四五處,若是摸黑的話應該會多花一點時間找踩點


↑一路上都有指標往池有山、品田山


    到了三叉營地非常的猶豫到底要不要去池有山,來回約莫40分鐘。想了5分鐘還是放棄,等下次有闊綽的時間再來爬。我的身體告訴我應該把這40分鐘拿來緩緩下山,享受山徑間的光影婆娑與松濤浪聲,下次一定會再來池有品田的,把美好留給下一次吧


↑三叉營地可愛的藍色旗幟


↑一路上不少倒木,山友們很熱心的還墊了石階梯減少落差


↑又是一處倒木


↑中間只有休息一次,坐下來吃日本買的CLIF能量棒。花生奶油口味吃起來微鹹,我自己覺得比巧克力口味好吃!


↑2.0K處開始有較寬闊的展望,今天的雲霧比較昨天真的比較多,遠看雪山主峰與北稜角都在雲霧中,希望今天上雪山的山友還是有看到美麗的日出

↑一路下坡


↑沿途都有可愛的松果掉落一地,非常有聖誕節的氣氛


↑Yo原本央求我拍他拋松果浪漫的畫面,但是我快門沒抓準XD


    終於回到池有山登山口,不過別高興得太早,雖然走了2.2K(桃山山屋->三叉營地)+3.5K(三叉營地->池有山登山口),接下來還有快4K的林道才能抵達武陵山莊,最後這一哩路走的真的是肝腸寸斷,一路上都在想如果從桃山下現在的我們應該就在宜蘭吃麻醬麵了吧….


↑但林道其實蠻美的,有露營的話蠻建議走到桃山瀑布,這一段非常得舒服


↑回程武陵橋,走到面無表情XD

    這次桃山輕鬆行雖然有點可惜沒有順登池有山,但悠哉寫意的山林健行才是我們的目的。不急著攻山頭、沒有百岳的壓力,重點是真的全心投入紮紮實實的每一步,享受迤邐綿延的山脈滌盡平日的壓力。有些風景只有上山才能看的見,有些風景只能下山才看的見,各自都有各自的樣貌與美好,日常所有,心滿意足。


原文出處:Kit x The Big Outside

Instagram:kit_fan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