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手作細路,腳踏歷史,兩天重現打牛崎古道

  • 嶼山之間
  • 3,628 次點閱
  • 33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1/08/24
  • 回程日期
    2021/08/25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727615a7a733d18544a7eca577e6377f.jpg

「我們跟自然在拔河,有時候我們可以稍微維持小贏,但大部份都是大輸比較多。」透過新聞播送,陳天健水土保持系教授在採訪畫面是這樣訴說著南橫。八月初的接連大雨,原本想利用微解封的時候到久違的山裡走走,第一趟行程就選定了高雄深山裡的小關山,沒想到數日大雨,直接讓小關山林道斷成數截,而這一趟期待已久的行程,恐怕未來幾年都無法如願。

看著台客劇場,台客導演在疫情期間想去關心我們的海洋,擔心著無法舉辦戶外淨灘的這麼多個月來,我們美麗的海岸線是否已被棄之不顧,才發現似乎政府仍有投注資金在解決海洋垃圾的問題;但即便還有導演一個人在注重海洋,疫情期間生活型態改變,一次性餐具與外帶塑膠盒仍舊不斷地被製造與使用、居家上班的用電也屢屢吃緊與攀升,我才發現,即便將這片土地暫時歸還給動物與植物,仍舊改變不了,人類對自然的迫害,以及自然對人類的反撲。

唯有和平共處,和諧美好的事物,才能不斷發生。

d70f850e741189bfdc36033db4e96d0a.jpg

這場打牛崎古道的手作步道工作假期,正是讓我在疫情期間,除了無法外出親近自然、看著山崩路斷還有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被災害蹂躪後,第一次擁有如此高的正能量,也似乎得到與自然共處的解答。

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手作步道,早在還陰雨綿綿的三月,就曾在特富野古道,記錄著大家在山林間搬倒木、找礫石,學習著觀察水的流動,後來也因為大雨而未完待續。這次活動,曾經是越野摩托車教練,同時也是資深的登山車技師施明義,就在睡前跟我說:「來騎登山車吧,車子沒有,我借你,沒有實際下去騎,是無法體會當下的感受,縱使你多會拍照、多會記錄。」

1dac6680f1f16d6bb4c8ea20f05f126e.jpg

活動的第一天,我自備了手套,與XTERRA Taiwan和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的舊朋友新夥伴,一起在步道口聽著千里步道協會的老師們,用活潑方式與實際操作,讓我們快速認識未來兩天的工具,在陡峭的步道上,即便雙腳撐地,兩手護著巨石,仍可以大聲喊著:「借我一把小釘!」

f4d42a14b7322f3d2423b26b6d4e3229.jpg

打牛崎古道為國家級綠道樟之細路的主線,早期是客家人們外出採買補給的道路,需趕著牛翻山越嶺,但因路程陡峭艱辛,需一邊打著牛才能在崎嶇山路中前行,現在沒有牛的哀嚎哭訴,山徑上卻還有我們這群人們此起彼落的呼喊。

cfc60275fddad13325cddeedc17247cf.jpg

待修步道約為200公尺的環狀路線,各種的路況,有水泥空心磚階梯、木頭棧道、攀岩場及原始山徑及森林溪溝,卻因為年久失修,木棧道柔腸寸斷、腐爛崩塌,讓即使想重溫舊夢的人們,難以找回昔日光景,並增添許多的危險性,惡性循環下,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道路,就少有人在走了。

5e4b2a13a1d07757637fdc996077f131.jpg

工作分成三組,分別在不同的路線上施作;我來回的在山林樹木間穿梭著,熟知手作步道的原則,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我們沒用任何的鐵絲、鉚釘,倒是在斜坡上尋找著可用之石,每一塊的拿取,都要推敲研判是否會對現地造成其他影響,就這樣花上許多時間,卻也才蒐集到幾塊石頭。

66b46c443e6dfca449e7507c111846f1.jpg

我們一邊修築階梯,一邊改善坡面,步道在下過雨後容易被沖刷侵蝕,若能將步道上的水,利用坡度改變帶離主線,步道才能長遠而堅固,半天的時間我可以登上玉山,對於XTERRA與LAVA的夥伴可以跑完全馬、甚至登山車能騎完一條充滿挑戰的林道;一條長約50公尺的緩坡改造,花了半天時間仍然不覺得完美。吳清地步道師在旁說:「來!我們站遠一點。」這才發現剛剛所做的一切,還有一半要努力,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真的站在遠方一看,步道的坡度放大在眼前,可以輕鬆辨別坡面大概角度、可能還要挖多少土來填補,才能讓一條步道好走又歷久不壞。

3aff4b08d1109fc22dc0c8d51fb5df3c.jpg

「哇!這石頭很美哦!」、「可以欸!這石頭很漂亮!」、「唉呦!厲害哦!」對著我們腳下的石頭不斷的讚美,若不是我也深入其中,不然也會覺得是不是受疫情影響,大家都被逼瘋了,但在一起修築這條步道時,此起彼落的讚美,卻是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在這寸步難行的陡坡,為了修築出適合人們踩踏的階梯,我們要下切至溪溝,搬取好幾顆可能連四個大男人都搬不太動的大石,所以每當有適合的石頭或恰到好處的角度,大家都為之振奮。

b47dfeb69f2f3137a085c25edc04c20b.jpg

親力親為的參與實作,滴下的汗水很快被大地吸收與蒸散,但共同努力付出的一切,是這群熱愛戶外的人們,心甘情願付出的,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戶外的理由,我喜歡站上山頂看世界感受自己的渺小;有人覺得走路太慢、開車太快,選擇徜徉在林道間自由的踩踏登山車;有人喜歡奔馳在山路上,那種心跳快速又不斷往前的快感,大家理由不同,卻都希望能有一條通往大自然的路,而且是堅固且踏實。

38585bd9545f591aef1a89dea9eb2b0d.jpg

兩天的手作步道時間短暫,有人經驗豐富,有人跟我一樣是第一次實作,我還記得第一天的中午,吃著道地客家餐盒,飲著無糖仙草茶,拿著筷子的手會微微顫抖、端著杯子也會肌肉緊繃。到溪裡搬巨石,四個大男人合力抬著,卻走沒幾步便需要喘上一大口氣,用來不及培養的默契,合作將巨石走走停停的送上斜坡,會常常踉蹌是因為大家心裡都明白,上面的夥伴急需大石,雖然我們心裡著急,身體卻跟不上心理。身體的疲勞會淡去,但這些過程卻已深植心裡,除了共創一條全新步道,也共創了美好回憶。

f63bed2e952c3fc27037e8e10b14c530.jpg

步道的重新整建,在我們每一次地排列與敲打中完成,專業的步道師時常在旁鼓勵並大聲的說著:「做得很好、很棒哦!」說完的同時又將辛苦深埋卡好的石頭挖出,跟我們說著怎麼做可以更好更堅固,要兼顧的除了排水還有行人的踩踏甚至是美觀,在這些高標準的指導下,完工時,老師說這條步道再走個10、20年沒問題,當下非常感動,兩天的施作,可以讓這條古道重新展現在山友面前,還能讓古道歷史延續下去。

5dfd7a7b5bdc05b709e9d66dac8a9d6a.jpg

社區發展協會的介紹下,讓我們對於樟之細路有更深的認識,早期的對外道路,是當地客家人共同的回憶,當地人曾說,他對古道的印象與情感,是每回他的養父要挑柴外出販售時,所為他送行的一段路途,也許在外人眼中就是條再普通不過的道路,不過與土地有了連結後就會產生感情,這條路就成了他與養父長期獨處的道路。兩天的手作步道假期,不僅與關西小鎮有了情感,還與打牛崎古道產生了回憶,未來的日子會持續造訪,用小鎮漫遊、細路慢走的方式。

31b2b3985e31b9a3f5f568cc8e9eb985.jpg

疫情期間的憂鬱,在這次的手作步道中豁然開朗,也許仍擔憂著這片土地上、海洋上所面臨的危害,但我們找到和平共處的方式,我們試著放慢步調,我們回顧歷史,我們也展望未來,而且我們是一群人,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人。

712841be2d3dee6fd95eba6661d9ff26.jpg

這次的活動,從以前的旁觀者到變成實際參與者,看著一條崎嶇難行的路到可以邁開步伐前行,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努力,小從勞力的付出,大到越來越多人對愛護環境的意念,一條步道的整建也許困難,但當有一群人願意在放假的週末,犧牲補眠時間、一本書的時光,全心全意地投入就會變得很簡單。

下山了,經過近日的午後雷陣雨洗禮,步道安然無恙,獲得關西社區的大力讚賞,步道保留了最原始的樣貌,也刻意保留不同難度的路線,有親民的緩坡、陡峭的好漢坡、也有一塊天然的攀岩場,最完美的施作,就是不著痕跡的堆疊,沒了容易腐敗的木棧道,這條歷史之路終將重現在更多山友面前。

c3590346cccda27f035c96b4d6b13b78.jpg

不管是山海圳或淡蘭古道還是樟之細路,每條古道都有屬於它的故事,看著西班牙的朝聖之路還是韓國濟州偶來步道,步道串起的除了觀光,還有屬於這座小島的文化脈絡,我們選擇手作,就是希望將還未被遺忘的歷史,透過步道繼續延續下去。

兩天的工作假期不長,卻發現自己做了越多了解的越少,也許下回有朋友問起,這次活動你學到什麼、做了什麼,可能一時半刻難以解釋,但我絕對會拉著他,實際參與手作步道的一切,真的實際付出,透過雙手抱過石頭、拍過地面,那種成就感與為這片土地盡一點點小小的努力的感覺,身心靈都能被大大滿足!

留言

預設頭像


  • Ivy Huang的頭像 Ivy Huang

    謝謝你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