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猴山岳、二格山連峰獨行

  • Lucky Chang
  • 5,064 次點閱
  • 11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一)

來到久違的政大,眼前景物仍那樣熟悉,這一攤蛋炒飯,那間店椒麻雞,都還深深刻在腦海裡。從前這兒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曾幾何時,卻只有在爬山時才會再度踏上這塊地。

多年前某個陰雨綿綿的午後,我孤身坐在圖書館大廳寫報告,突然看見日本地震引發海嘯的新聞,讓人不禁感慨行色匆匆的人生,往往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

開始獨自旅行、獨自登山以後,逐漸增加的視野並沒有沖淡這樣的想法,反而獲得更多印證。站上古堡俯瞰雪白的森林和溪谷,或是佇立火山口展望無邊無際的黑色玄武岩,都能讓人忘記日常煩憂。再後來,我發現其實只要走進大自然,就算不借助令人嘆為觀止的大景,也能尋求內心的平靜。

即便無法長途跋涉到深山密林中,我也喜愛一個人探索交通便利的郊山,對猴山岳更是情有獨鍾。

猴山岳的登山口在指南宮旁,可以直接搭公車或纜車抵達,不過我更喜歡從政大附近的澄館社區開始走。這裡有一條從山腳通往指南宮的「千階」步道,是當地人日常散步運動的地方,沿途會經過幾間民宅,充滿生活的痕跡。這裡也是從前台北市政府規劃的二十條親山路線之一,不少遊客週末會來此處踏青,順路到指南宮拜拜。

ca01ea0ea54844c0a645d7e51b56fcca.jpg

為什麼喜歡多走這一段路呢?因為它總是提醒我拿捏快慢的哲學。

雖然是「親山」等級,但綿延無盡的陡峭石階不好惹,如果以為路況好而輕忽,一下子衝太快沒有調整好氣息,沒幾步路就會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最後爬上指南宮大殿的階梯高差相當大,每一步都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跨上去,考驗耐心與毅力。

值得開心的是,經過幾次經驗以後,我已經能夠用快慢適中的速度,一口氣從山腳走到指南宮了。

c549ff7ab8dd78df704b76990ceb7b43.jpg


(二)

離開指南宮,又經過一段水泥階梯,就會抵達猴山岳登山口;從這裡開始,就要跟人工步道說再見了。

0fbcab11f27f4eefa577704d762e5ac8.jpg

攀登猴山岳前峰的山徑,有種異世界的神祕感,並且有股令人難以抗拒的力量,彷彿這片茂密的森林裡住著名為青木まりこ的小精靈;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都會突然很想大便,即便在登山口時仍絲毫沒有想要如廁的感覺。打從七年前第一次造訪猴山岳以來,我已經忍不住在這裡解放過三次。雖然已經很習慣在野外拉屎,不過這段路沿途都十分陡峭,幾乎沒有平緩的地方,路徑外也沒什麼空間可以蹲,著實頗為困擾。

本以為多年過去,已經能夠擺脫這無形的制約,沒想到森林裡的青木小精靈又跑來敲門。我心一橫,兩腿一夾,手腳並用以最快的速度爬上稜線,神奇的是,就在我踏上山頂那一瞬間,原本濃厚的便意竟瞬間煙消雲散,彷彿剛才的經驗只是一場夢。

262bd66bfc4ee96c8bc8a111e1ecda40.jpg

無論是從木柵還是深坑的方向看,猴山岳前峰都顯得相當引人注目,東西向平緩的稜線至此突然「一落千丈」,就算已經去過不少次,偶爾開車或搭車經過看到時,還是會驚嘆自己居然能夠從那裡攀上去。除了木柵那一側,我也從深坑一側攀上去過,整體落差比較小,但或許因為比較少人走的關係,路況卻比較原始。

上了稜線以後,我總戲稱是來到「高速公路」,平坦寬闊的山徑簡直就像都市裡的人行道,可以邁開大步快走。猴山岳最高峰的海拔比前峰高了大約四十公尺,但是從前峰走過去卻沒什麼上坡,加上山頭並無展望,反而缺乏登頂的感覺。

5e40515bacb25a849a8cc76aeec5e1f8.jpg

接著再經過歡快的二十分鐘後,會到達一處鞍部岔路,右轉往南通往草湳大榕樹,左轉往北則去到林家草厝。

草湳是一處幽靜的河階地,三面被山環繞,一片青翠的景象。由於位處二格山主稜分岔的凹谷,登山路線四通八達,加上腹地寬廣適合停車,因此成為非常重要的據點。

稜線另一側的林家草厝也是坐落在與世隔絕的山谷中,與草湳相比,則是保留更傳統的農家景緻。到這兒品茶虛度半天光陰,或是在炎炎夏日時造訪附近的炮子崙瀑布,對我來說便是莫大享受。

不過,這次我不打算左轉或右轉,而是繼續向東直行。


(三)

正當我準備離開鞍部時,一位阿伯從通往草湳的步道走上來,閒談間得知他多年來幾乎每天到這裡爬山,可說是資深地頭蛇。我向他打聽同樣在附近的阿柔洋山,他說自己曾經去找過,但始終沒有找著,後來便不了了之。

我拿出手機看了看地圖,發現這座山頭就在路徑外不遠處,正好我也沒去過,於是我提議兩人一起去找找看,他一口便答應下來。

8aea4ede4754d5403038fa80361b78f9.jpg

在電子地圖和定位的指引下,我們很順利抵達阿柔洋山。撫摸著釘在樹幹上的斑駁登頂牌,阿伯不可置信地看著我,大概是沒料到能這麼輕易找到山頭,他掏出手機,指著空空如也的 Google Maps 畫面,問我怎麼知道路徑在哪裡,還開心地要我幫他拍張登頂照,說要拿回去跟太太分享新收穫。

我喜歡獨自行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能夠更無拘束地與山路上的陌生人交流,感受彼此內心的溫暖與人情味;第二則是在這些交流中,獲得意料之外的際遇。看著阿伯開心不已的表情,我忽然覺得平平無奇且乏人問津的阿柔洋山,在我的心中被賦予了無可取代的意義。

比起拓展足跡或是蒐集山頭,能夠在記憶裡留下一段故事對我來說似乎更重要,人的心靈和大自然同樣值得去探索。

繼續往綠豆湯鞍部的路上,阿伯得知我打算經由二格山稜線和鵝角格山,一路走到新店獅頭山的計畫,開始介紹當地人如何區分二格山不同的路線走法。環形的路線分成小、中、大,這天阿伯只打算走小環,因此經過南邦寮山之後,就會從土地公岔路走回草湳;而我打算走的路線則是比大環還要更大的縱走行程。

b0b6686951ded95dead00b655aa99a02.jpg

「我相信你一定沒問題的!」在南邦寮山岔路告別時,阿伯語氣堅定地鼓勵我。其實在充滿挑戰與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需要的就只是這樣簡單一句話,成功與否的關鍵往往不在於能力本身,而是一股信念。

微小的支持,也可以產生的巨大信念。


(四)

從綠豆湯鞍部到二格山的路程比想像中還要近,反倒是阿柔洋到綠豆湯之間幾度起伏,花的時間比預期還要長,印象中以前從猴山岳連走筆架山之時,這段路似乎沒有走那麼久。不過人的記憶並非完全可靠,正因為如此,我們經常記得往事的快樂多過於憂傷。

這天遇上阿伯,可以說是我那陣子爬山最開心的事情之一,但是說也奇怪,我已經幾乎不記得我們之間的對話,只記得跟在他後面走路很舒服、很安心。那種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的步調,才是真正享受山林的節奏。

3a166a7cef0f1b0b9de61aca19674073.jpg

登頂南邦寮下山至土地公廟,這裡是一個重要的據點,阿伯正是經這條路返回草湳,而我則繼續往貓空尖的方向前進。

從這裡開始,就要進入人煙相當稀少的路段,路徑明顯變得更窄,泥土鬆軟潮濕,拉繩看起來格外老舊,兩旁雜草也長得更高了,跟人一樣高的姑婆芋和芒萁都是標準配備。樹幹上偶爾會看見藍天隊釘的路牌,也充滿歲月的痕跡,如果不定睛細瞧,還真難以辨認上頭的文字。

經過貓空尖不久,會來到一處平緩的谷地,這裡的氛圍驟變,翠綠的竹林和路旁簡陋的農舍,彷彿有一位江湖俠客正隱居在此;然而再經過一處轉角之後,眼前的景象旋即又變回原本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

8761e07825354eded5e242e314671250.jpg

緊接著抵達一處三岔路口,樹幹上釘著一塊手繪的地圖,上頭詳盡描繪鄰近山頭的相對位置及路徑,在這深山中顯得特別有溫度。

依照指示右轉往西,不久後便在右方雜草叢中看見通往十六分山的布條。

十六分山是鵝角格山與四面頭山稜線的分岔點,前者最終可抵新店捷運站,後者則是前往較為上游的國史館,不過十六分山頂並非路徑必經之處,因此更顯荒蕪。雖然從岔路到山頂只需爬升兩條等高線,沿途卻阻礙重重,不但雙手要抵抗茂密的芒草,和懸掛在上頭的蜘蛛網,還得留意腳下幾乎被遮蔽的路面。山頂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若不是有前人放置的登頂牌,還真會讓人懷疑是否走錯地方。

b35c48b62e2f2d91f578b155d688c31c.jpg

我認為台北的山之所以如此具有魅力,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能在都市生活圈當中找到一塊角落,這裡足夠原始,能讓人感受置身荒野的閒適,卻又抽離了本應隨之而來的高風險。我們走在看似沒路,卻其實持續受到照顧的山林裡。於是我們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少年,快速成長為懂得關懷土地,閱讀自然的人。

而無論是自己一個人,或是與萍水相逢的山友走上一段路,我發現,內心都能感到無比充實,無比溫暖。


(五)

十六分山到三玄宮山之間平緩好走,人類活動的氣息也越來越濃,原來是三玄宮山前有一條通往貓空的親山級步道。不過由於是上班日的關係,本地的山友並不多,反倒是從貓空上來的外國遊客卻不少。

三玄宮山頂是一座巨大的高壓電塔,而三角點則藏在一旁不起眼的草叢當中。

c6ecca78247862c0f8eeaf57f53acf52.jpg

繼續往鵝角格山前進,則會進入此行最後一段原始山徑,翻過鵝角格山以後,剩下的路程都是馬路或者鋪設完善的步道了。

鵝角格山的東側與南側是茂密的森林,西側與北側則是大面積開墾的茶園。

貓空一帶產茶可說是相當知名的,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山包種」,以及「鐵觀音」等等。鄰近鵝角格山,位於銀河洞步道口的「張迺妙茶師紀念館」,就記載了張迺妙茶師首度將鐵觀音引進台灣的事蹟。

如今貓空一帶茶館遍布,外地來的遊客除了可以買茶,還能直接使用店家的茶具泡茶,在與台北都會區不近不遠的山裡偷一點清閒。

c26e5424e077d5264020579737e25dd8.jpg

75ab2c12d9f26f4ed301561723e3d49d.jpg

銜接鵝角格山與待老坑山的樟湖步道,擁有遼闊的茶園風光,是親子皆宜的步道;春夏之際油桐盛開,更是能夠看見落花將步道鋪成一片雪白。最早認識這裡,是看了 Tony 書裡的介紹,如今距離初次到訪已經過去十年,真是歲月不饒人。

ecf5c7e31ef23f930fb7cbc887d51a1a.jpg

隨著在台北爬山的資歷增長,路線選擇也從一開始區域性的短程步道,逐漸轉變為串連不同行政區或山系的長距離行程,最大的原因,是可以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取得與緬懷回憶的平衡。每一次出門都懷揣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同時也能更深入認識去過的地方,而不會感到無趣。

無論是指南宮、猴山岳,還是貓空、銀河洞,都有我剛到台北爬山時青澀的汗水,而這些都是我在後來的日子裡,持續探索山林的養分。



留言

預設頭像


  • AF 的頭像 AF

    想喝綠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