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田良井四山~好戲在後頭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在美麗的舊達來部落後方,有座田良井山,一直很想探訪,聽山友說芒草掩道,還有蕨之海阻擋去路,要學習像個動物鑽行。恰好三月下旬有山友去過,詢問了路況尚可,一有空檔就安排上山了。

舊達來的疊石墻

854d873157c921437aee2673eb78c9b6.jpg

舊達來已經來訪過三次,這次就直接往山上前進。四月的南部,已經有溽暑的感覺了,綠意盎然的森林,在陽光的照拂下閃著耀眼的生命力。山徑大都在樹蔭下,只有部分路段很曝曬,說不上很熱,但卻一直犯渴。很快地,才剛爬完第一座西南峰,就喝掉了一公升的水。

綠意盎然的森林閃著耀眼的生命力。

a8a5f39e8e91ab872535b7f9158b2f52.jpg

水塔上的綠意

a58f241ea8bf5c369449767fdb0851cd.jpg

這時節正是桐花奔放得燦爛,樹頂像是披了白紗,地上則宛如地毯,粉嫩的花心,潔白的花瓣,嬌柔地到處留情,增添了嫵媚韻致。來到展望點時,開闊的視野中,呈現了三地山到德文山這段稜脈,不論是三德縱走,或是德三縱走,在對面的我心中,都浮現了當時的回憶。有些人就爬了這麼一次山,有些人再也見不到了,而有些人還可以一起同行,大概也像人生吧!

8de645598f027bab0e53ce3f720bd51a.jpg

三地山主峰到南峰的稜脈 

a6086e7608964c2f5619730dfa5bd08a.jpg

田良井山的山頭已經出現在眼前,似乎不遠了,但,一個小叉路,讓我們順勢往西南峰的方向,看看時間還早,就順著山神旨意繼續前行。往西南峰的路徑較為窄小難辨,但注意一下布條或者路跡,大致都還可以。突然前方一個小土洞,洞口有許多黃土,附近有幾條黑色的便便,細看有許多的螞蟻(舉尾蟻)碎殼,哇!這是穿山甲的排遺啊!原來這是山神要送我們的禮物,自從撿到穿山甲的鱗片及腳爪,看過活生生的穿山甲後,現在連重要的排遺都見到了,真是太開心了。

田良井山的山頭已經出現在眼前,似乎不遠了 

4ef18f4ee832f0fb50d3fd059d53d49c.jpg

崖薑蕨的腐植質收集葉 

332eede76f757078c4f56a433e0500da.jpg

像是拋擲鉛球的巨人

9eb17d0c3412d924035f00486679c8c8.jpg

屏東就在腳下啊!

51866c3312d56cc71ba4a8b33648bc66.jpg

青斑鳳蝶(友人攝)

f9aa570ba7284cc5f796e2e616a4a491.jpg

滿滿的舉尾蟻碎殼剛好就在洞口的附近,洞口還有許多被撥出洞外的黃土,這就是所謂「覓食的洞穴」。 

9dbf13797c4809b7d8489739f54a0dd2.jpg

穿山甲有掩埋排遺(大便)的習慣,所以要能見到排遺非常困難!

94fc2cbf180ce863f065df5d1527e9f1.jpg

田良井西南峰腹地小小的,但展望不錯,可以看到望之敬畏的霧頭山,還有圓圓的井步山,上次從井步山山頭看到有條小徑似乎可以通往田良井山,這條稜脈希望有機會探訪看看。我們拍個照片就返程,因為大家已經飢腸轆轆囉!大家彷彿餓鬼上身,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三叉口鞍部,在山上享用餐食,總讓我有超美味的滿足感。伙伴中有人第一次野山初體驗,雖然不熟悉這樣的路況,天氣炎熱加上會有較多的草屑掉落,但馬拉松選手的耐力,讓她仍然有毅力要繼續上田良井山。

走過田良井西南峰,往田良井山的路徑可謂康莊大道了。途中經過一些耕地區,有沿山坡而建的疊石,每每走在這些早期原住民的耕地區,都讓我納悶水源從何而來?從鞍部之後,大約四十五分鐘後,我們就輕鬆地來到田良井山了。算算時間還早,看地圖西峰與前峰上升高度都不高,決定繼續加碼另外兩座小山頭,誰知,這似乎才是重頭戲。

a22d96d11f920c9456586cfeb3f91e33.jpg

關於耕地區文末有排灣族朋友補充說明

14e736de342b2172d335e34627baf175.jpg

下到原本的路徑時,原本計畫要找到前峰的登山口往上切,但突然看到類似產道之字型的往上盤旋,繞著繞著似乎很接近前峰了,決定試試看。路線寬敞和緩,幾乎在前峰的高度左右路徑轉往其他的稜脈,離前峰基點大約只剩直線距離200公尺,但前方是一片樹林,必須自己找路出來。夥伴們興致勃勃想要試試看,大家分工,有人確認指北針方位,有人確認手持GPS位置,有人負責砍草闢路,隨著倒數只剩50公,20公尺,開始在附近尋寶般地找基石,終於找到時,大夥兒超興奮地,探險的樂趣洋溢而生。

田良井前峰上面平台的疊石牆 

667eb3180944ca13a0d2c070c49613f0.jpg

田良井前峰,高度728公尺,是較少見的水資會高屏第9號基石。之後就循常規山徑下山,陡峭的路徑,鬆動的石塊,讓大家直呼還好沒有從這邊上,不然意志力與體力先消磨大半,第二次感謝山神讓我不經意地發現一條產道,也感謝夥伴們願意探險,嘗試自己找路的過程。

田良井前峰 H728M 水資會高屏第9號基石 

b9a906d94b0f4e44e3cffe901121f730.jpg

既然走完三顆,剩下最後一顆西峰就趁機走一下吧!原本以為前峰已經是魔王等級了,想不到西峰的戰鬥力更強,陡峭的路徑就不用贅述,難的是,要走在陡峭的竹林裡,有被竹枝刺傷的危險,落差高的地方,幾乎要有好的抓力與臂力,才能把自己的身體帶上去,還要分辨好不要抓到枯掉的竹枝,應聲而斷的剎那,也會使自己重心喪失而摔落,我常是爬個幾步就要喘口氣,有種竹林版攀岩的感覺,所以,真的上到西峰山頂時,我還喘著氣休息了幾分鐘。

田良井西峰,又稱舊達來山,高度705公尺,是省政府圖根補點,安排在體力快用光的最後一座,確實較感疲累,但這意想不到的嗆辣精采,卻也真令人難忘。能一次完成田良井山周邊四座山,是原本沒有預期的,心中有著小小的成就感。夕陽已在山的那方催促,留影後趕快下山了。誰知,等待著我們的又是另一個「意想不到」啊!

田良井四山

田良井山 H1367M 三等三角點 編號:7116、鄉界水泥柱

田良井山西南峰H1256M省政府圖根補點339號

田良井前峰 H728M 水資會高屏第9號基石

田良井西峰 又稱舊達來山 H705M 省政府圖根補點

田良井山四山

11.15公里,高度上升1827M

0750 部落啟程

0850 叉路往上

1053 休息

1145 田良井西南峰

1219 三叉路口

1333 出發

1415 田良井山

1445 返程下山

1610 往田良井山前峰叉路(之字型)

1647 田良井山前峰

1710 回到路徑

1733 田良井山西峰

1750 回到路徑

1820 停車點

附註:氣候炎熱的天氣不宜走這裡,或者水要帶足夠。

關於耕地區,排灣族朋友解說如下:

1. 部落的居住環境,絕大部份均位於山區的斜坡地上,故族人常自稱為自己為kacalisiyan「山坡上的居民」,且耕作區(兼獵場)亦緊鄰著居住場域附近,因而就地取材,掌握環境的特性,製作水土保持措施(如照片中所示砌石墻)。

2. 在斜坡地耕作時,土地常會無預警滑動,而滾動的石頭有砸傷人的可能特性;視耕作面積、土質情況等條件後,接著以「火耕」的農耕方式。除將樹林中低矮的雜木、雜草砍除外,另從耕地最下方,分別一行行推進整地,採之字形往上進行到耕地上緣處,遂形成日後所見的舊址規模與態樣。另經過燒墾的土地是較肥沃的,且雜草不易滋生。

3. 整地時預想播種及種植區域,凡影響作物成長之植物等悉數移除後,把土地再做細部整理,將會影響作物生長且種植也較費力的石塊清除掉,與此同時將石塊堆疊成石牆,一方面它可以保土擋水,種子不會在大雨之後全流掉了(與現代崩塌地造林技術的打樁編柵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也是很好的自然屏障,營造野生動物和昆蟲的棲息地。

4. 播種期在雨季來臨前完成,如小米要在年初時陸續完成播種。因地制宜就有不同的耕作方法,考量水源存取、主食獲得等限制因素,以旱作為主要耕作模式,當下有其不得不的選擇和考量。


留言

預設頭像


  • 麻瓜的頭像 麻瓜

    有離線地圖可參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