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生態】必看!關於螢火蟲的五大迷思

  • 莫名
  • 32,113 次點閱
  • 20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嗨大家好,我是莫名!歡迎來到莫名的生態小教室。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年走向戶外的人潮更盛以往,自然而然賞螢的民眾也變得更多了。然而,儘管賞螢 / 拍螢是親近自然的簡便方式之一,但卻仍有許多人對螢火蟲存在相當大的誤解。因此,今天莫名就來跟大家談談關於螢火蟲的五大迷思。

準備好迎接新知了嗎?請真的要準備好,因為你會發現,過去的觀念不一定正確喔!

bef70e096f56d0c87623163e8694dc24.jpg


迷思一:賞螢不能開手電筒?

第一個迷思正是多數賞螢者最嚴重的誤解:賞螢不能開手電筒。莫名知道大家不一定想看學術性的長篇大論,因此先說結論:賞螢請務必攜帶手電筒!

為什麼會說「賞螢請務必攜帶手電筒」呢?因為有螢火蟲的地方環境多半沒過量的人為干擾,必定會有其他生物存在,其中正包括許多昆蟲、青蛙以及蛇類。若在步道上行走時不開啟手電筒,不僅容易踩死正在爬行的蝸牛或剛好路過的青蛙或昆蟲,更可能誤踩蛇類。不相信有蛇嗎?許多賞螢聖地(如臺北和美山、台中東勢林場、臺南梅嶺、高雄那瑪夏等)也是夜觀找蛇的優良環境,請別再自欺欺人說不會有蛇了!只是你沒注意而已。另外,宣傳「賞螢不要開手電筒」的有許多都是攝影者,同樣都是喜歡按快門的人,莫名在此呼籲「請攝影人不要為了照片好看就要求他人關手電筒!」影響照片事小,行人安全事大,請務必看清路面。

至於手電筒需要包紅色玻璃紙,這也是常見的迷思。一樣先說結論:學術界並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紅光能較他色光明顯降低光源對螢火蟲的影響。這其實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點,首先,每種螢火蟲的發光光譜不一樣,並且分析螢火蟲的視蛋白,會發現儘管螢火蟲對紅光的波長較不敏感,但「螢火蟲是能看到紅光的!」;再者,由於目前多數手電筒燈泡使用LED,其波長位於可見光的藍色,因此包上玻璃紙並不能製造出純的紅色光(白話來說就是包紅色玻璃紙只能讓人類看起來是紅光,但其實裡面仍包含了藍色的光);最後,莫名常常在白天撿到遊客留下來的紅色玻璃紙與橡皮筋,儘管看來都是不小心(橡皮筋加玻璃紙真的很容易在拿出口袋時就脫落),但「暫時的光線」與「難以分解的玻璃紙」何者造成的汙染大,還有勞大家花幾秒去思考。

那有人會問,到底怎樣才是正確的賞螢方式?莫名在此給大家一個建議:

賞螢時請定點不要走動,走動時請用手電筒照清楚路面。

fb1d9bf4afc1b8b010cf3fe125459b2b.jpg

▲常見的黑翅螢雄蟲

2f21f6dc47c8ebe6187e5f5a11decc90.jpg

▲這是一隻躲在賞螢區草皮裡的雨傘節,有手電筒都不一定能發現了,若摸黑會不會又誤踩上新聞呢?


迷思二:螢火蟲只在四到六月出現?

每年四五月,總是會看到各風景區、民宿業者以「螢火蟲季」為號召,但螢火蟲真的只在春夏之交出現嗎?沒錯,這也是賞螢人的誤解之一,其實「臺灣一年四季都看得到螢火蟲!

會有這種誤解,跟臺灣人的賞螢習慣有所關聯。臺灣人最喜歡的,莫過於四五月會在平地出現的黑翅螢,由於數量眾多又不用跑太遠,因此成為民眾與攝影者追逐的目標。但其實除了四到六月的黑翅螢、紅胸黑翅螢、梭德氏脈翅螢之外,七八月有黃緣螢、臺灣窗螢出沒,秋季有中海拔的山窗螢、橙螢、雲南扁螢,冬季也能在中高海拔見到雪螢、神木螢等螢火蟲的身影。臺灣這麼多螢火蟲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就別再傻呼呼地聽信「螢火蟲只在四到六月出沒」這種謠言囉!

61a04f5c49d459d9fa9b85b98b7491f2.jpg

▲體型龐大的雲南扁螢幼蟲,成蟲在夏秋出沒


迷思三:只有晚上才能看到螢火蟲?

回想一下你上次觀賞螢火蟲的經驗,是不是聽過「螢火蟲都在晚上六到八點亮」這種說法呀?是的,這種說法還是僅限於黑翅螢。事實上,螢火蟲可以分為日行性、夜行性以及日夜二行性三類,日行性的螢火蟲如紅胸窗螢、南華鋸角螢、紅弩螢等,日夜二行性的例子則有大端黑螢。

db401d0345996ade06ab429a0249de09.jpg

▲一般民眾多在傍晚前往賞螢,但不是每種螢火蟲都只在晚上出現


迷思四:所有的螢火蟲都會發光?

咦,不發光能叫螢火蟲嗎?就像老婆餅裡沒有老婆、太陽餅裡沒有太陽,螢火蟲也不是每一種都會發光。像是紅胸窗螢就是一種在幼蟲時會發光,但成蟲後反而不發光的例子。(是的,許多螢火蟲的幼蟲甚至蛹都是具備發光能力的)另外,有些名字內有「螢」的昆蟲如紅螢,並不會發光,也不是歸類在螢火蟲的螢科的範疇喔!

9b5b4bb0555cc27d611acbc8c74f9971.jpg

▲鹿野氏黑脈螢,日行性,不太發光 ( Steven Su 攝)

84891715dfc0f058036a294d4d030bf9.jpg

▲紅螢,與螢火蟲分屬不同科( Steven Su 攝)


迷思五:螢火蟲都出現在水邊?

很多人在賞螢時會聽到「螢火蟲都在水邊出現」這種觀念吧?這也是一般民眾對「螢火蟲」的既定印象。事實上,螢火蟲可以分為「水生」、「半水生」、「陸生」三類,且與大家想像不同的是,大多數螢火蟲都是陸生

水生螢火蟲如黃緣螢,其幼蟲需要生活在穩定有水的環境;半水生螢火蟲如紅翅螢,喜歡棲息在水域附近的潮濕岩壁上;至於數量最多的陸生螢火蟲如黑翅螢,只要環境不要太過乾燥,山區的落葉堆、草地都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身影。

44bd4989c79b719e2f48cf657cae2545.jpg

▲儘管螢火蟲配瀑布的畫面受人喜愛,但螢火蟲其實大多是陸生的


好的,以上就是【必看!關於螢火蟲的五大迷思】的所有內容,莫名盡量用輕鬆簡單的方式來寫,希望大家能在登山活動中多多注意身邊的動植物,若有疏漏之處還麻煩高手們不吝指正。當然,莫名知道一定會有人對文中的內容懷疑(尤其是手電筒那段),但是本篇文章所有的內容都經過查證且有學術論文做為參考依據。如果有不同意見,希望也能提出作為支持背景的有效文獻,而不是單純憑感覺來討論。賞螢不是也不應該當作生態教育的唯一解,希望大家在觀賞或拍攝螢火蟲時謹記這點。

  最後,如果對我的圖文介紹有興趣,也歡迎大家追蹤我的臉書「莫名」以及IG「wei_c_h」。兩者都會不定時發布與登山、生態相關的圖文!

FB:https://goo.gl/RWKrEY

IG:https://www.instagram.com/wei_c_h/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