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型
-
搜尋
地點列表
317 筆地點資料-
富源廟口小吃
位於富源保安宮對面的富源廟口小吃店,是一棟看起來相當不起眼的木造老屋子,然而對於當地居民卻是口耳相傳的美食,小吃店在此營業已經超過三十年,是一間口碑甚好的老店。...
-
富興客棧
說到土鳳梨,一定會想到富興社區,這裡擁有傲人的鳳梨產業,所種植的土鳳梨香氣逼人、酸甜適中,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富興客棧則是社區所經營的餐廳,主打鳳梨料理,最著名...
-
馬芙壟餐廳/咖啡館
由欣綠農園所經營的馬芙壟餐廳,是來到馬太鞍濕地品嚐阿美族傳統料理的好地方,這裡的食材都是選用在地當季盛產的野菜與農作,不但強調自然養生,從產地到餐桌更是守護環境...
-
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是阿美族語「樹豆」的意思,早年阿美族祖先遷徙至此時,發現到處都長滿了樹豆,因此便以此名稱呼這個區域。馬太鞍受到馬錫山屏障,近山一側多伏流,湧泉形成芙登...
-
大富店仔街
現今的大富是日治時期大和村的一部分,當時因為製糖產業的興盛而繁華無比,小小的村落中住了數千名蔗工。當年最繁榮、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今天大富火車站前的明德路,因為各式...
-
欣綠石頭屋民宿
位於馬太鞍濕地上方、馬錫山腳下的欣綠農園,不但提供各式各樣的原民文化體驗遊程,以及道地的阿美族傳統美食,還提供住宿的服務,讓遊客可以在溼地過一夜,體驗馬太鞍濕地...
-
拉藍的家
阿美族是最擅長吃野菜的民族,在部落的餐桌上,總是能夠看見各式各樣的野菜所製作出來的美食料理,這些在地原生的野菜擁有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營養價值高於被馴化的農作物...
-
白川神社遺址
興建於1933年的白川神社,主祀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他是明治時代的皇族,同時也是一位陸軍軍人,曾帶領日軍在甲午戰爭後接收台灣為殖民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抵達台...
-
富興社區鳳梨公園
富興社區最有名的就是盛產台農三號土鳳梨,而在社區中,有一個結合在地特色與觀光元素的鳳梨公園,這裡有鳳梨裝飾的幸福小火車,可以通往一望無際的土鳳梨田。火車司機在駕...
-
拔仔庄常民文化館
拔仔庄是現在的富源、富興與富民村一帶,是早期花東縱谷南北交通的關卡,不但在清朝時期就有軍隊進駐,同時也有移民來到此地開墾,是花東最早有移民開墾的區域。拔仔庄常民...
-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地勢平坦開闊,早期是一望無際的甘蔗園,廢耕以後由林務局進行人造林,並與當地社區居民合作共同管理,如今已成為在地民眾與外來觀光客休憩的景點。園...
-
會長大的石頭、貢禮之石
會長大的石頭公路駛近里佳村前,遠遠就可看見茶園中一顆又大又突出的石頭!據說仔細觀察它每年還會越長越大,究竟是什麼緣故~快來聽族人細說分明!貢禮之石車行進入里佳村...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是日治時期所建立的伐木據點,當時稱為「森坂」(日語發音為「morisaka」),是東部頗具規模的林場聚落,隨著林業逐漸興盛,林田山甚至演變成機能完善的村莊...
-
南華林業文化園區
南華林業文化園區又稱為「南華森林公園」,是林務局南華工作站的所在地,早期是儲木場與製材所,直到1987年伐木作業宣告結束為止。園區內仍然保存當年使用的廠房與機具...
-
啄木鳥的家義式餐廳
啄木鳥的家是由公益團體「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所經營的餐廳,其理念是提供在地青年一個就業的平台,同時發揚在地的食材與文化。由於是公益性質的餐廳,因此盈餘的30%將...
-
大富麵店
這是一間「老闆深怕客人吃不飽」的小吃麵店,無論是麵類還是水餃,都以超乎常人食量的大份量著稱,不過可別以為光是量很多就能夠建立起口碑。大富麵店的湯底又香又濃,搭配...
-
花蓮糖廠日式宿舍
糖業是光復鄉從日治時期開始最興盛、規模最大的產業,從光復到瑞穗間的平原早年便開發出大規模的甘蔗園,當時經營蔗園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在1921年成立「花蓮製糖...
-
特富野文化牆
特富野部落是鄒族發展歷史最悠久的部落,而在特富野部落的庫巴旁,有一座全長大約40公尺的水泥牆,上頭記載著鄒族戰祭的文化意象。這座牆的發想,源自於藝術家李明道先生...
-
牛埔仔愛情大草原
牛埔仔愛情大草原又稱為「18號愛情絲路」,是進入阿里山地區的前哨站,此處以「愛情」以及「阿里山」兩大元素為主軸,設置了許多裝置藝術,紅色和白色象徵火熱的愛,佇立...
-
大富國小
西元2014年夏天,送走最後一屆畢業生的大富國小正式走入歷史,創立於昭和18年、擁有72年歷史的大富國小在少子化以及人口外移的浪潮下,也必須在時代的巨輪下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