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故事】清代官員的牛車南北大縱走─300多年前的臺灣「官道」

清代官員的牛車南北大縱走

文/石文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

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有一位在福建省城福州當官員幕僚的郁永河,奉命來臺灣採硫礦。他在該年春天從廈門搭船出發,在臺南府城上岸,然後一路從臺南北上到淡水、關渡一帶。

300多年前的郁永河是搭乘什麼交通工具呢?答案是「牛車」。清代一般臺灣人出遠門多會搭乘牛車,短程則是步行或是乘坐轎子。清代在臺的官員要出遠門,也幾乎都是入境隨俗的搭牛車。

臺灣不產馬匹,因此古早時候的臺灣人如果要出遠門,便以牛車代步。本照片攝於1896...

臺灣不產馬匹,因此古早時候的臺灣人如果要出遠門,便以牛車代步。本照片攝於1896年。(館藏號2003.015.0201)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


郁永河剛抵臺府城準備要上岸時,就已經開始體驗搭牛車了。當時安平到府城之間,隔著所謂的「台江內海」,二地間尚未如今日的淤積成陸而相連。郁永河先從安平換搭小船進入台江內海,接近要上岸的府城五條港區時,因水淺使得小船無法前行,就下船改搭岸邊等候載客的牛車,坐著牛車涉淺水上岸。

郁永河一到府城後,即開始準備及購買相關採硫礦的器材,並招募煉硫礦的工匠。諸事備妥後,一行50多人,乘著多臺牛車展開20天的南北大縱走。坐牛車的臺灣在地體驗,對喜愛冒險的郁永和來說,還算甘之如飴,但對於板輪牛車行走時發出的嘎吱聲響,對他來說有時是頗為難受的噪音,尤其若在夜間趕路行走時,常吵的他無法入眠。

郁永河一路上停留住宿的地點多是所謂的「熟番」部落,「熟番」也就是歸順清政府的平埔原住民。郁永河一行人每到一個部落就換搭新的牛車,駕車的人是部落的青年。清代歸順的平埔原住民常需要幫官府出公差,例如遞送官府公文、幫巡視的官員駕牛車、擔運行李,以及接待出巡的官員等等。成為「熟番」也成為了官府壓榨的對象。

約1870年代所拍攝的照片。照片裡是用來載運甘蔗的板輪牛車。(館藏號2010.0...

約1870年代所拍攝的照片。照片裡是用來載運甘蔗的板輪牛車。(館藏號2010.018.0003)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


當時郁永河從臺南到臺北是走哪路呢?他走的是縱貫臺灣南北的「官道」。所謂「官道」也就是代表官府衙門大多都集中在這條道路沿線,沿線也有許多官兵駐守。「官道」以臺南府城為中心,往南連接到恆春墾丁一帶是「南路」,往北到臺北八里是「北路」,是當時人與牛車行走縱貫南北的主要道路。這條縱貫道路雖說是清代臺灣南北往來的主要道路,但其實路面幾乎就只是泥巴路、碎石路,很多時候其實跟田間小路沒什麼分別。17世紀就形成的這條南北縱貫線,其所貫穿的村落跟大致路徑,大概就是現在省道臺一線的前身。

約1870年代所拍攝臺灣鄉間的照片。照片裡路的中間有二道牛車板輪行走過的痕跡,可...

約1870年代所拍攝臺灣鄉間的照片。照片裡路的中間有二道牛車板輪行走過的痕跡,可以想見清代的「官道」也大致是這樣的景象。(館藏號2010.018.0003)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


郁永河等人抵達淡水後,在關渡一帶蓋了20多間茅屋居住,由當地原住民前往北投陽明山區採硫,以小船運來硫磺土後,再由工人煉硫。在關渡煉硫的工作大概持續5個多月結束,郁永河直接由淡水搭船返回福州,結束這趟7個多月的西部臺灣之旅。

郁永河在關渡停留期間,曾前往位於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硫磺谷一帶實地探勘。300多年前郁永河驚嘆硫磺谷造化的神奇,他當時所描述硫磺穴「白氣縷縷」、「沸珠噴濺」的景象現在依舊可見,硫磺味幾百年來也依舊撲鼻不散。

17世紀西班牙人在陽明山區採硫的想像圖。(館藏號2009.011.0348) 。...

17世紀西班牙人在陽明山區採硫的想像圖。(館藏號2009.011.0348)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

※本文轉載自udn讀.書.人,原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