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從森林到海洋全都保下來 新社村自主護山林、搭建多元工作平台

本報2016年12月27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海岸山脈孕育的潔淨水源,透過溪流一路奔流入海。途中流經靠近山脈的阿美族Dipit部落,澆灌水梯田、供給聚落民生用水,往下再穿過噶瑪蘭族新社部落,沿著水圳滋潤農田,最後進入海洋,由野生物、珊瑚礁來檢視沿途累積的物質。

最近Dipit(復興)與新社部落結合公、民單位,組成多元權益關係人平台,為永續農村願景打拼,就是讓聚落守護山林和維護生計的好處,持續提供城市生態系服務功能!

從復興部落俯瞰海岸線。攝影:廖靜蕙。


自然與都市的橋樑 「我愛鄉村」多元權益關係人一起來

這項「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之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計畫,以里山倡議精神及生態農業技術,促進花蓮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族新社部落和阿美族Dipit部落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農村願景」為目標。

今年10月,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及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邀請噶瑪蘭族新社部落及阿美族Dipit部落居民與協會組織、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及水保局花蓮分局等政府部門代表共同協商,為此項計劃的濫觴,由農委會科技處「促進農村與農業生態永續發展國際合作」支持。

那麼,誰是「權益關係人」?這個概念來自英文stakeholder,字義上是指「握有籌碼的人」,在博弈時,負責保管、並將彩金分配給贏方。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李光中表示,這個概念用在生態環境保育,籌碼代表的是重要性和影響力,受到影響越大的人,代表其重要性越大。

權益關係人又分為主要權益關係人以及次要權益關係人。這項計畫關係居民的生活生計以及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權益關係人非當地居民莫屬。

另一方面,從影響力的角度來看,握有資源、能分配資源、執行法令的人,越具有影響力,次要權益關係者尤以政府部門最具影響力,其他包括在地組織、民間團體、企業,都是具有不等程度的影響力,都是次要權益關係人。而次要權益關係人的重要性,會隨著當地居民自主能力而改變。

李光中表示,里山倡議談多元權益關係人,是因為原本介於自然環境與都市之間的鄉村地帶,是生物多樣性重要的保護者,並連結自然環境提供生態系統服務輸送到都市,站在國土計畫立場,鄉村的繁榮或沒落,具有關鍵性地位;然而現實上,鄉村這個大環境概念,卻呈現整體衰退的狀況。

永續及活絡鄉村有助於農村居民生計和在地生物多樣性保育,並確保都市居民獲得生態系服務,在新社村與都市交流的過程,不但藉由生態旅遊的形式,讓都市進到鄉村與自然環境,也代表著透過部落生產的農作物輸送到城市。

只是這項任務,不能只靠當地居民,還須把相關具有影響力的公部門、在地團體、民間團體以及企業加進來。而里山倡議著重於農業生產地景的保全,因此先以與這項目標相關的單位加進來。

生態旅遊將都市人帶入部落山林。攝影:廖靜蕙。


啟動跨域整合 資源一點都不浪費

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的成員將分工合作,推動生態農業、水田復耕、地景多樣性營造、森林守護及林產物永續利用、農村再生、生態工程、原住民文化復振、環境教育、生態和綠色旅遊等工作,並開啟長期性海陸域農林漁業之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和監測、評估和增進地景/海景之回復力。

新社過去即有社區營造的經驗,此次搭建的多元權益關係人平台,最主要的是整合政府部門之間的資源,達成活絡部落的目標。光是要讓政府部門之間齊心協力完成一件事,就是一項重要的突破。

一開始由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和東華大學召集,經過第一次工作會議,由當時的副場長(現為場長)范美玲提出,由三個核心公部門輪流召開,並達成共識。這在公部門間算是重大突破。李光中引述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吳坤銘的話說,這個作法非常創新,過程勢必會有磨合期,各種挑戰都須克服。

12月20日第一次平台會議,於新社國小活動中心舉辦,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負責召集。會中,政府部門相關單位介紹計畫成員,以及可以提供的政策工具與資源;幾個民間團體也將提供珊瑚礁體檢、部落地圖製作的技術以及志工人力;這項計畫也吸引在地業者入場,例如洄瀾風生態調查公司,以及後繼陸續邀請的行銷通路。

兩部落對這項計畫賦予期許。復興部落社區發展協會幹事張慧芬表示,部落已與林務局、水保局合作,透過林務局計畫進行田調,了解部落生活文化的豐富度,水保局則提供青年返鄉的計畫;未來水保局協助灌溉圳路修復後,農改場農業技術就會入場協助。

新社部落居民自主發起的珊瑚礁監測,用來調整農法,是部落自主重要的里程碑。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宮莉筠說,公部門雖帶來政策和資源,但居民需要時間了解,並連結族人一起做,才能知道怎麼把需求寫在這些計畫申請資源;希望多給部落居民時間,思考如何將所需反映在計畫方案上。

「部落自立最重要。」宮莉筠說,資源進來不是變成依賴,而是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學習、連結資源,培養在地觀點和處理方式,得以照顧好部落。他希望新社部落成為「人適合生長的地方」。


附表:2017年相關單位預計實施之相關計畫和活動2016.12.19版(花蓮農改場整理提供)

類別

權益關係人

相關單位之預計編列或實施之相關計畫和活動
在地組織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
  • 成立水稻產銷班
  • 以生態工法整修海岸山脈排沙池與水圳接管
  • 增加有機水稻農戶與水田面積
  • 成例部落碾米廠並增加自產自銷的稻米量,以增加農民收益
  • 發展傳統米食加工農產品與伴手禮
噶瑪蘭族新社部落
  • 監測海堤工程對海岸保護與潮間帶生態的影響
  • 監測半島外海珊瑚礁生態與有機農業的相關性
  • 推動新社部落與新社國小對森川里海的認識,包括農夫、漁夫、家長、老師、學生
  • 讓公部門如鄉公所瞭解新社部落的各方運作與發展
  • 製作相關觀測歷程教材與影片,邀請媒體並參與相關研討會,讓外界瞭解新社部落的運作與發展
  • 嘗試推動以海洋、潮間帶、有機田區的導覽體驗遊程
  • 紀錄農業海洋與傳統食物加工方法,以累積文化等教材
阿美族Dipit部落
  • 以生態工法設置蓄洪池、修繕農路,復耕原部落內水梯田。
  • 以生態工法和生態農法修建砌石田埂並經營田埂和農路之綠籬植物。
  • 進行部落田野調查工作。
學術單位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 農委會科技處「東台灣農村社區調適能力與地景回復力指標之參與式評估及增進策略之研究(1/4)」計畫:協助建立新社村生態農業倡議「工作小組」及「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之運作機制以及相關會議之籌備及紀錄、探討新社村生態農業倡議之協同規劃和經營模式、透過工作坊協助在地居民進行地景回復力指標評估
  • 林務局「促進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交流計畫(2/2)」:促進台灣東區里山倡議夥伴關係交流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科技部「花蓮港口部落與新社部落的農業加值產業與文化觀光產業發展比較研究」:基於原住民部落永續的宗旨與目標,主旨在於探討與比較花蓮東海岸原住民港口部落及新社部落的部落產業現況與發展,尤其著重於農業加值產業與文化觀光產業。本計畫除了探討兩個部落各自的部落經濟發展略、民眾參與、及文化發展之外,並進行兩個部落的比較研究,從而提出部落文化發展以及社會經濟永續的可行性建議。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定期盤點區域珊瑚種類、生育狀況
公部門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農委會科技處「生態農業技術發展及農業環境措施之試驗研究(1/4)」計畫:探討不同地景和操作模式下水稻田之碳氮循環、生物多樣性
  • 新社地區全年動、植物相調查
  • 與林務局花蓮林管處、水保局花蓮分局等單位輪流召集工作小組會議及大平台會議
  • 協助新社部落、Dipit部落有機農業相關技術,包括栽培管理、農產加工等,並取得有機驗證或綠保標章
  • 輔導新社部落、Dipit部落發展特色伴手禮、遊程規劃等
  • 增加新社部落、Dipit部落媒體曝光度,供外界瞭解部落農、林、漁、觀光產業發展情形。
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管處
  • 生態調查監測計畫:預期將調查資料與營造後環境資源作比較,了解生態恢復情況
  • 生態影像記錄計畫:預期完整記錄水梯田從荒蕪到生態恢復情況,並將里山精神透過畫面引導而出,讓大眾確切了解森林存在的重要性、傳達生物資源永續利用的里山目標
  • 濕地計畫:採生態補償方式,鼓勵部落採友善農法耕作,維護物種多樣性
  • 山林守護計畫:部落居民自主守護部落鄰近山林
  • 社區林業計畫:透過計畫的執行,讓族人了解生態保護重要性及維護傳統文化獨特性
  • 社區綠美化計畫:讓社區居民齊心美化部落環境,同時也可增加族人凝聚力
  • 花蓮里山故事(書)計畫:透過花蓮里山故事的介紹,讓部落族人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特性及在文化面的珍貴性
  • 體驗花蓮的里山:透過食農的推展,民眾透過親身體驗,更易精準地將里山里海所需傳達的意念與核心概念具體實踐出來
  • 濕地藝術季:藉由藝術的傳達,將森林生態系與農田生態系串聯,訴說復興里山的故事
  • 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之模式建立—以海岸阿美族為例:林務局與族人合作,將森林資源有限度的利用,讓資源可以生生不息的循環
農委會水保局花蓮分局
  • 新社村Dipit部落坡地水梯田復育工程:砌塊石溝187公尺、行水陸橋2座、護岸12.7公尺、U型溝5公尺、避車道2處、擋土牆62.3公尺、箱籠護坡30公尺
  • 花蓮農村里山里海增能計畫:屬勞務委辦計畫,主要媒合專業單位或專家學者,強化輔導、培訓農村社區所需技能或課程
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東管處發展部落觀光發展前提:東管處推動部落觀光係在「部落居民生活不受干擾、文化傳統得到尊重、遊客行為受到規範」的推展原則下,經由部落共識同意後與該處結盟為夥伴關係,採小眾、精緻、深度的生態旅遊方式,共同打造東部海岸部落觀光品牌。
  • 部落觀光發展項目:先期規劃(部落觀光發展Discovery計畫、特色產業塑造行銷、部落觀光商品開發規劃)、環境營造(打造奚卜蘭地區Cewi部落觀光環境、部落環境亮點形塑、藝文環境營造、靜浦部落藝術村、都蘭藝文園區營造及部落雜貨店等)、產業建構(部落解說導覽提升、旅宿環境規劃、部落觀光產業聯盟、新太平洋一號店等)及行銷推廣(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守護花東我愛船騎、都蘭慢漫走、部落藝術運動生態小旅行)等。
  • 106 年預計辦理項目:
    1.部落:部落工作假期、部落雜貨店、部落住宿體驗營運模式優化、部落伴手禮診斷
    2.藝術:大地藝術節開放工作室串聯計畫
    3.運動:勇闖東海岸
    4.生態:海域陸域生態調查、民眾參與機制及生態旅遊遊程開發、東海岸觀光整體風貌與永續發展參與式設計及示範計畫
企業
洄瀾風生態公司
  • 投入「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平台目標:透過國小的授課、社區辦活動,建立互信基礎。
  • 方式:進行資訊的收集&海岸紀錄(生態變化、當地氣候的變化、海岸退縮狀況、沙灘的狀況、消波塊的變化、居民的想法;擬定後續倡議策略
民間團體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珊瑚礁生態監測:(4-12月)
1.珊瑚礁體檢「體驗」暨社區居民培力(包含室內課程及野外實習)
2.執行珊瑚礁體檢(包含行前教育課程、水下作業、成果分析)
3.資訊公開(包含行動報導、將體檢成果公布於網路上供大眾檢視及參考)
  • 部落地圖工作坊:(1-6月)
1.部落傳統領域調查。
2.建立部落地圖(建立實體模型或電子版或皆有)。
3.彙整及認識部落重要文史、文獻資料。
4.學習相關工具與技術
5.資訊公開,建立聯絡窗口。
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
  • 投入「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平台目標:恢復新社自然海岸,以及找回以部落為主體的傳統海洋文化及自然資源利用方式。
  • 方式:與部落共同紀錄新社沿海海洋生態,尤其是水面下的生態與原住民傳統知識,包括部落利用龍蝦等自然資源。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
  • 投入「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平台目標:恢復新社自然溪流
  • 方式:透過新社國小課程合作,推廣溪流生態保育,未來期許與社區部落合作進行溪流生態監測,了解鰕虎等魚蝦蟹部落傳統知識與資源利用方式,協助部落找回過去野溪的價值。

其他權益關係人尚有:花蓮縣政府、豐濱鄉公所、新社國小、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將視情況投入。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