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人物專訪】黃福森的慢行古道、山林裡的穿越劇

循著隱密的路跡,踩著搖擺的步伐,古今時空交錯一如先人篳路藍縷,彼此共同堆疊著濃烈的情感與記憶,彷彿遁隱入悠悠歷史歲月中,親身參與了那些愛恨情仇的故事。

山,與台灣的歷史記憶不可分割,有宇宙地質變化的紀錄,有先人們翻山越嶺穿越的足跡。台灣古道的魅力,與其說是在黃福森筆下的字裡行間流瀉展開,不如說,是來自於他四十年來對山林的熟悉與熱愛,將那些封存深藏的故事,透過一步一腳印身體力行的方式挖掘出來,讓遙遠的歷史變得深刻立體,躍然呈現於每個人的眼前。

黃福森四十年來對山林一直非常熱愛


黃福森,自小學四年級開始爬了第一個郊山後,從此愛山台灣山林,至今已累積了四十年的登山歲月。他笑說,自己人生所有的喜怒哀樂、甘苦甜蜜,都是在山裡度過,無論發生什麼事從來沒有忘記過山,山與他的生命已密不可分。

大部分的人因為結婚生子或現實因素,往往不再有時間能常往山裡跑。但黃福森很幸運,他有一個一樣愛好戶外自然的太太,生了孩子後,更帶著兩個女兒一起走訪各大山林,如今他們一家人不僅快要在所有百岳留下足跡,也在中級山和郊山中穿梭,一步步深入探查那些鮮為人知、但卻極富歷史意義的山林古道。

一家人不僅快要在所有百岳留下足跡,也在中級山和郊山中穿梭(圖/黃福森)


小探險 挖掘隱藏版路線故事

他回憶,小時候爸爸第一次帶他爬山,就初嘗小探險的滋味,從此留下深刻印象,迷戀上在山裡探詢未知的感覺,走在自然原始的小徑裡,完全不曉得下一刻會有什麼事情出現,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魅力。」奠基了他探詢古道的基因。

如今相當熱愛桃竹苗中級山的他,在一次走訪李棟山古道之際,為數眾多的駁坎和疊石激發他的好奇心,就在爬遍整個李棟山後發現,原來一般人對於「李棟山事件、泰雅族人抗日事件」都只是一個名詞的認識,「當時不是只在李棟山頂打仗,在每一條路線上都有打仗,都有警備道、隘勇道的痕跡。」因此決定繼續深入探訪大眾化步道以外的歷史古道。

他開始去找日據時代的正史理番誌稿,也就是紀錄關於日本人與原住民打仗的過程:「不看則已,一看真是精采,哪一隊的隊長是誰、怎麼打、從哪裡打到哪裡都一清二楚。」原來,李棟山打了三次仗,每次打仗都有特別的路線和進攻方法,最重要的是,這些路線在山上都還存在著,「山裡面我們常看到彷彿是有人整理過的山徑,事實上它是一條隘勇道,就是日軍前進的隘勇線。」

李棟山事件的遺跡(圖/黃福森)

隱藏在山中的忠魂碑記錄著日本據台時期的理蕃史(圖/黃福森)


深入淺出 讀萬卷書搭配行萬里路

探查古道是近十五、二十年內的風氣,過去登山都是走比較知名的如八通關越嶺能高越嶺古道等。黃福森解釋,登山和走古道不同在於,登山會利用古道,但在接近山頭時就會離開古道切往稜線而行,事實上古道是繼續延伸的。實地走入發現,這些古道不僅維持得很好,且現今也已慢慢地被完整找出。

然而古道資料在台灣多如繁星,往往讓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接近開始:「以深度來說,台灣古道研究最知名的就是楊南郡老師,一條古道就是一本書,相當深入完備,但接觸需要多天的時間;以廣度來說,黃育智先生所寫的郊山古道書籍及網路上『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也已找出所有普遍的大眾資訊,但在深度與廣度之間就有一塊真空地帶。」

黃福森認為,這之中缺乏的是用一個有故事性的方式,去帶出一條古道的旅遊。「以李棟山為例,我會先讓大家看一段故事,就是李棟山第一、第二、第三次兩軍交戰的過程,介紹完後,再邀約讀者繼續到山裡看看,了解現在這些場景怎麼了、還剩下什麼,這樣趣味性就會比較夠。」

昔日的理蕃道路今日已蓊鬱成林(圖/黃福森)


古今對照 小敘事大時代

在這一本書中,黃福森安排了九個段落,每個段落主題包含人事時地物,都是有故事性的:「像是百年前日本人類學者伊能嘉矩,他曾從大溪進入現在的北宜公路、進入泰雅部落,並詳盡地記錄沿途所見所聞。我們利用這個紀錄去推斷線存留的古道為何,沙盤推演、推理抓出這條路線,並親自走訪實際印證。古今對照,故事性就出來了。」

原來,這是一條重要的防線,不僅是早期平地人和原住民的界線,經過時代演進,也是日據時代的隘寮、國民政府時期的崗哨,整條防線因此栩栩如生,不只是單純地走走古道,每個古道的故事拼湊起來,就變成大環境、大時代的故事了。

他再舉例,現在知名的觀光區金瓜石和九份,自1626年開始荷蘭佔領基隆時就已經發現產煤,直到本世紀因為發生海山煤礦事件導致嚴重傷亡,讓台灣煤礦產業衰落。當把這段煤礦產業的歷史寫出來,並真得把這些古道找出來,就會很有意思。「我們有時候在深山裡找到運煤鐵道的遺跡,然後沿著鐵道找到很完整的礦坑,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除了將古道會出現的歷史遺跡做成古道小辭典以供了解,黃福森也收錄古書上古文對於古道的記載,讓讀者在走訪古道時,同步欣賞古文詞的意境之美。

大溪山區古道藏著人類學者伊能嘉矩走過的路(圖/黃福森)

山中的廢棄礦坑記錄著輝煌的黑金產業(圖/黃福森)

昔日運煤的輕便車鐵軌(圖/黃福森)


愛山認識山 從慢、久、長開始

當然書中這些景點,不是開車就會到。黃福森說,真正的感動和甜美收穫,一定會經過辛苦的過程。儘管每個景點必須費心爬山涉水,但這些景點都是合適一般初學者、入門古道的人,在一天內可以完成的大眾化路線,讓大家在忙碌上班和生活之餘,還有小小休閒探險的空間。

乾坑古道的石龜傳奇故事(圖/黃福森)

象寮古道的合掌屋(圖/黃福森)


見識過老一輩登山人的風骨,他感嘆現代人講求效率的速食文化,不能忍耐太慢和沒有成效的事情,一下潛水,一下又登山、溯溪或攀岩,只想快速淺嚐,不想一步一步慢慢學習和培養真正能力。他認為,無論是登山,還是探訪古道與歷史來說,唯有慢慢走、細細體察身邊環境,才能有新的感受發現,以及真正屬於自己的學習成長。

在山裡已逾四十年,他曾碰過生離死別、各種可以解決和不能解決的狀況,包含自己小孩差點摔落山崖的經驗:「那次可以解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從小就在爬山、在山裡長大,所以當她的背包被突出的岩壁撞擊、造成身體重心偏移時,她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蹲下來,化解掉可能因重心偏移而摔落的危機。我想若是她沒有經歷過那麼長期的登山,也就沒有辦適時做這個動作。」黃福森認為,在山難頻傳、運動傷害普遍的今日,大家也要好好思考爬山這件事,能爬得長久、培養身心的耐受性和反應力,比短期可以創造什麼佳績紀錄還要重要。

儘管接觸山林的資歷很久,但他依然覺得自己對山只算有涉入,沒有全面了解,「山真的太廣大了,只能盡力學習,四十年還是學不完。」對他而言,在山上碰到的任何事情,無論好壞都是生命的養分,山裡有太多人生哲理意義可以去體會思考,無論自己人生順遂或困頓,總能在裡面找到答案,他也想把這份感動分享給大家。


書籍相關資料

 

 書名: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
    尋訪33條秘境古道,了解你不知道的台灣歷史故事
    (北台灣篇)

 作者:黃福森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29日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