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戲水安全注意事項

  • 李育瑋
  • 18,492次點閱

台灣溪流之多,難以細數,季節型態明顯且炎熱的夏季,溪流就成了消暑首選勝地!我們常見的溪流活動:獨木舟、峽谷探險(溪降)、溪谷漂流、溯溪(溯源)等,皆需具備一定的技術與裝備了,所以最大量的溪流活動其實是溪邊烤肉+戲水,是的,正是如此,因無技術門檻、歡樂的氛圍、美食加上清涼的溪水,使得這樣活動成為最多民眾的選擇,然而這樣親民的活動卻是新聞的常客,而意外事件往往發生在溪流之中,溪流似乎成了生人勿近的可怕禁區,但真是如此?溪流環境本身當然帶有風險,但若是將意外發生的責任都推給它,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圖/ Ian Chen)

1. 玩水該穿什麼衣服

溪流戲水,下水的人本身就與安全有關,一般民眾到達溪邊烤肉會穿著的服裝依個人風格而定,但有些穿著一下到水裡就可能成了致命的第一步,因為衣物會帶來阻力,例如穿著牛仔長褲(丹寧褲),吸飽水的牛仔長褲會如緊緊包住腿部並且帶有重量,游泳能力不足的民眾很快的就會體力耗盡而溺斃,基本上合適戲水的服裝還是以泳裝或海灘褲加上貼身的水母衣較為合適。

(圖/ Ian Chen)

2. 戲水時避免飲酒

除了服裝以外,跟人本身有關的還有飲酒,炎炎夏日吃著重口味的烤肉,配上啤酒真是一大享受,但酒精對人體的影響可不能忽視,也許喝得不多,只是微醺,但酒精會抑制中樞神經,造成行為失常,也常常影響判斷能力,這與酒量無關,飲酒戲水是相當危險的事!應該避免,喝了酒就不下水,想下水就別喝酒!

(圖/ Ian Chen)


3. 下水前請考量自身水性

當我們穿著了合適的服裝以及避免飲酒後,接下來就是本身游泳的能力了,當然於溪中戲水無需擁有游泳選手能力,但基礎的捷泳與蛙泳能力還是需要的,因為溪流不是游泳池,溪底不會平整一致,而是會因著水流及地形深淺不一,倘若不慎踩空落入較深的區域有基礎游泳能力的人會較為冷靜,並且能即時游靠岸,反之則可能會恐慌,接著恐怕就有可能嗆水溺斃。


4. 自救的能力

然而除了基礎游泳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水域自救能力,什麼是水域自救能力?這些能力包含:韻律呼吸、水母漂、仰漂、藉物求生等,在溪流這樣的戶外水域與泳池、池塘、湖泊最大的差別在於不間斷流動的水,這樣的水域是動態的而且會因為地形而產生水流速度差異,在這樣動態水流中游泳是非常大的挑戰,很容易耗盡體力,一但體力消耗過快,可能抽筋也可能完全無力繼續游泳,所以水域求生就是當上述狀況發生時的應變方法,如何應變呢?以下作個簡單說明,當腿部抽筋時水母漂就是抽筋自解最合適的方式,而仰漂則是體力耗盡以及於不幸落入寬廣河域中最佳自救待援方式。

(圖/ 李育瑋)


5. 發生意外了怎麼處理?

談了自救的方式,那岸上的親朋好友們如何給落水者好的協助呢?首先一定是立刻打給119清楚說明:「發生什麼事、發生地點,落水者的人數、性別、年齡等資訊」,以利消防搜救人員快速趕到救援,然而消防隊距離再近都需要花上一定的時間才能到達,而在這等待的時刻身旁的人倘若能給與協助將會大大提升存活機會,該如何協助?叫會游泳的人下水救援??千萬不可以!!!那是非常危險的事,而且過去的案例顯示這往往帶來更多遺憾,因為溺水者的求生本能會拼命的想抓眼前所有東西,包含前往救她/他的人然後為了呼吸而將救援者往水裡壓。最好的救援方式是將事先已準備好的浮具拋給落水者讓其能漂浮待救,但預先準備浮具或繩索還不是普遍作法,所以需要應變作為「藉物求生」,例如:用塑膠袋裝滿空保特瓶、或用大垃圾袋幫滿空氣綁起來等方式將製作出來的浮具拋給落水者提供浮力讓其待救。如何能配合上繩索或能運用衣物接起代替繩索拋給落水者,將有很大的機會將落水者救起。

再次重申:岸上人員千萬不要嘗試下水救援!


本文作者:李育瑋

一粒麥子冒險教育團隊總教練
國際搜救教練聯盟急流救生教練
104年教育部體育署「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計畫」_溪流場域安全專家委員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