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檜、水鹿與獵人】黑熊媽媽的獵人夥伴

  • 蔡日興
  • 11,724次點閱

※ 接續上一篇:【紅檜、水鹿與獵人】揹走百岳 – 台灣的高山協作

3-4黑熊媽媽的獵人夥伴

現在任教於屏東科技大學的黃美秀教授,人稱「黑熊媽媽」,她是台灣有過繫放黑熊經驗的第一人。當年在她進行博士論文野外研究的時候,曾抓到過十五頭黑熊來量測健康狀況等等各種數據。她發現其中就有八頭有肢體殘缺,據推斷這是狩獵陷阱所造成的問題。以我現在的看法這應該就是動物大滅絕時期,山上放了太多鋼鐵獸夾的一個後遺症。甚至採用鋼纜的吊子陷阱也可能造成同樣的傷害。

她當時的筆記後來出版為「尋熊記」一書。以下會引用書中一些相關句子。先看第三十頁:

當我流連在花蓮卓溪鄉的布農族原住民部落,尋問黑熊的消息時,經驗豐富的原住民獵人不約而同地告訴我:「要抓熊,要到大分。那而有許多Harvida(布農語,殼斗科的青剛櫟)。十月到十二月,黑熊就會集中在那裏吃果子。」

黃美秀教授相當地坦誠,若沒有布農族獵人的指引,她不會那麼確定要去大分執行這個野外繫放研究。我在一九九二年的四月也曾走過新康橫斷下八通關古道(日治時期的路線,和原本清帝國開的路線不一樣),那時古道的狀況就已經非常糟。她在一九九七年要進去大分這個地方做研究,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當然她的意志力沒有話說,但只要了解當時山上狀況的人,都知道單靠她的力量不足以完成此事。也因此當時玉山國家公園指派了布農族的林淵源先生來協助她。她暱稱他為「大哥」。

黃美秀教授所著之「尋熊記」第三十三頁:

然而,對於台灣黑熊所吃的食物,除了從零星的文獻得知牠們可能會吃一些容易捕抓的瘦弱草食性動物外,我實在一點概念也沒有。

一路上大哥不忘告訴我,黑熊吃的植物果實包括Harvida、Himus、Doan’an、Vak、Naga’stragano……這些布農族語讓我聽得一頭霧水,連發音都抓不準,搞得他啼笑皆非。然而這些也都是他長期在山野活動的個人觀察心得,或是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經驗。

不只是有沒有體力和足夠的經驗得以應付此山區的地形,布農族的林淵源先生在黃美秀教授的野外研究中,也是一個重要的Knowhow提供者。就我個人讀完她這本書之後的感覺,我當然十分欽佩她的毅力,當下就成為她的粉絲了。然而,我認為沒有這位布農族的林淵源先生,這個研究根本不可能進行下去。

就像我們走中級山很多時候只是把原住民獵人的獵徑走一次,然後用漢人的語言寫出一份紀錄,把這條路徑標註在等高線地圖上,平心而論我們並不是做了多麼偉大的事。其實黃美秀教授的研究,也有一部分具有這樣的現象,也有布農族獵人的Knowhow轉譯到漢人的語言而留下紀錄的意味。

其他的部分建議大家可以花時間讀一下「尋熊記」這本書。

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具有獵人知識的林淵源先生協助,我們的生態學者並沒有機會知道台灣山區的黑熊遇到了什麼問題。而知道了問題之後,黃美秀教授反而把重點放在黑熊的保育還有與部落溝通這類的事情上,沒有再繼續黑熊的繫放工作。

如果你我的心態是要找出宏觀層面的問題去加以解決,那麼第一步不應該是指責原住民獵人,而是要請他們多傳授給我們一些知識,然後再進行溝通。我認為關心生態的漢人,應該要深刻地體會到,原住民獵人的生態知識其實一點都不淺薄,只是我們的語言不同而已。

3-5 誰才是保育類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有一個布農族獵人因為打獵和持有不是自製且被認為太高檔的獵槍被判刑三年多。和其他被判刑的獵人不同是他上有九十四歲的高堂下有幼兒,因此特別引起社會關注。各方的觀點一一浮現,有依法論法,有生態保育,有原住民狩獵文化,有槍枝管制,但最後仍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在最後一刻檢察總長提起了非常上訴,暫時給這個事件一個逗號。

在有關這個布農獵人的討論中,我徹底察覺多數人對於打獵這件事,存有太誇張太美好的想像。有個學弟形容,大家好像以為是在拍電影,主角拿著機關槍掃射,一槍解決一個,所有的獵物依序倒下。我可以想像再加入一段白鴿振翅的慢動作畫面就很像某大導演的作品了。

現實並不是那麼美好的。

大家要知道,自動上膛槍的設計是因為在真實的戰場上,命中率實在太低了,所以才要靠連發的方式來提高殺傷的機率。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過,美國大兵的真實命中率是一成左右。

用那種古老的獵槍去射殺動物,其實只有一次的機會,沒有射中或射偏了,動物就逃走了。我們想像一個畫面。每個周末的晚上,部落裡面剛從都市休假回來的青年,才喝了點小酒就被拉去林道上或是溪谷裡練習槍法。初學者的標的物就是飛鼠,首先當然是要找到標的物,接著得先用強力頭燈照射,讓飛鼠呆愣在那裏,然後再開槍。如果你是那個青年,就算你還有足夠好的眼力可以找到飛鼠,請問你認為你能有多好的命中率?

讓我們回到現實吧。實際上,用陷阱才是比較有效率的狩獵方式。可是陷阱的架設是非常需要經驗的。

首先,菜鳥獵人得要學習觀察動物的各種蹤跡。而這件事卻是沒辦法在山下教學的,一定要有前輩在山上現場教學。大家不妨想像,光是各種相關植物的辨識以及該植物一年中各階段的特徵,就得要學習多久?成為一個頂尖獵人所需具備的生態知識,其實是相當浩瀚的。

再來,獵人必須要在自己的獵區內劃分道路系統,並進行修路的工事如砍樹、砍草、架梯子、架橋、疊石頭還有挖步階等等。當然,狩獵最基本的是要在山上能夠自在且安全地行走,也能順利地入山出山,至少不能轉個彎就迷路了。

主幹道是要用來運送構築陷阱的物資,還有運送所收集到的獵物的。主這條道路不能布置陷阱,可是必須要修築的非常好。假設最高只會捕獲六十公斤的獵物,超過此重量就會考慮分梯次運送,那麼主幹線的工程水準要求,就是要能在負荷六十公斤的重量下,還能夠順暢地行走。

由主幹道要再分出布置陷阱的支線,這些道路就得刻意減少人為的氣息,原因是要降低獵物的戒心。

其實所有這些鋼鐵製的陷阱,包含獸夾以及用在吊子陷阱的鋼纜,都應該要經過一個去除氣味的動作。必須要先讓它的金屬色澤和氣味都消散,甚至到能和原本的自然氣息融合,那樣動物才會失去戒心,因而受騙上當。

還有,如果你仔細去看過一個吊子陷阱,你可能也會同意它是個有趣的工藝品。不是人人會做的,好嗎。

然後得再學會下刀和清理內臟等等。這部分限制級,跳過。

最後,請練好身體到能夠背負四十至六十公斤。當然,真正厲害的原住民獵人搭配頭帶的運用可能可以頂起一百多公斤,這個就是強中還有強中手的等級了。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獵人很好當,獵人一樣是有道行之分的。現在一個有經驗有技術懂狩獵文化的好獵人,真的就是保育類!


※ 本文摘錄自《紅檜、水鹿與獵人》,此書為一本五萬字的免費電子書,描述跨越百年的台灣山林生態歷史,對近三十年來台灣高山地區野生動物數量的劇烈變動提出觀察,並試圖分析其主要原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