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筆記】西番蓮

  • 郭福麟
  • 26,506次點閱

「西番蓮」這個名字大家或許很陌生,但若提起本屬最有名的種類—百香果,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光聽到名字就有望梅止渴的效果。從西番蓮這個名字不難猜出,這是一群外地來的種類,早期中國自西方引進之物均冠之以「番」,又因其「花初開如黃白蓮」,因此稱為西番蓮。

西番蓮屬植物是西番蓮科家族成員中最為龐大的一群,全世界有500種以上,大部分種類為藤蔓性,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台灣低海拔的野外及步道上常見的西番蓮科植物有3種,分別為百香果、三角葉西番蓮、毛西番蓮,均為原產於南美洲,後來才引進台灣栽培的外來種類。

 

  • 中文名:百香果
  • 學名:Passiflora edulis
  • 別名:西番蓮、時計果、時鐘瓜、受難果、熱情果(英文 passion fruit 直譯)
  • 花期:4~8月
  • 果期:5~9月
  • 原產地:巴西
  • 狀況:常見
  • 分布區域:台灣全島平地至中海拔山區,常生長在空曠荒地與林道路面,或攀爬於樹木上。

百香果是重要的熱帶水果,17世紀初期傳入歐洲,當時西班牙傳教士發現此花之花形像耶穌受難圖:柱頭上3個分裂似三根釘,5個花藥似五道傷痕,數百條放射狀的副花冠像是耶穌的荊棘,而十片花瓣象徵耶穌的十位門徒,花形象徵耶穌心胸苦悶。西班牙人以 passioflos 名之,直譯為「受難花」,因passion也有熱情之意,故也常被稱為熱情果。

20世紀初期由日本人引進台灣栽培,目前已成為低中海拔山區野果。

百香果營養成分豐富,有很高的維生素A、C、鎂、磷、鐵等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稱,夏季飲用,可止渴、清熱、開胃,對消化、止咳化痰及循環系統頗有助益。


圖1、百香果的花形像時鐘 葉子攝
 

圖2、百香果的成熟果實令人垂涎欲滴 KAKU攝
 

圖3、百香果植株常攀爬在其他植物體上面 葉子攝
 

圖4、百香果的葉形通常深裂 KAKU攝
 
  • 中文名:三角葉西番蓮
  • 學名:Passiflora suberosa
  • 別名:栓皮西番蓮、三角西番果、姬番果、小果西番蓮、木栓西番蓮
  • 花期:4~8月
  • 果期:5~9月
  • 原產地:巴西
  • 狀況:常見
  • 分布區域:遍佈全島平地至低海拔丘陵地區,常生長在空曠荒地與路面,或攀爬於樹木上。

本種於20世紀初期由日本人引進台灣栽培,是分布範圍最廣、最常見的西番蓮,常藉莖上的卷鬚攀附於其它植物或物體上。成熟果實為深棕色,味甘酸,可生食,可惜份量較為稀少。


圖5、三角葉西番蓮的花 葉子攝
 

圖6、果實直徑約1公分,像迷你的百香果 KAKU攝
 

圖7、三角葉西番蓮的葉形 KAKU攝
 

圖8、三角葉西番蓮的葉形 KAKU攝
 

圖9、捲鬚具有很強的攀附能力 KAKU攝
 
  • 中文名:毛西番蓮
  • 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 別名:小時計果、野百香果、龍珠果
  • 花期:2~11月
  • 果期:4~12月
  • 原產地:南美洲
  • 狀況:常見
  • 分布區域:歸化於台灣中南部平地至低海拔丘陵,常生長在路旁、空曠荒地、圍籬或海岸砂地。

本種於1960年左右引進台灣,主要為觀賞用途,常全株密生長毛,因而得名,常藉莖上的卷鬚攀附於其它作物上。果實成熟時為橙紅色,可食用。


圖10、毛西番蓮的花 梁珆碩攝
 

圖11、毛西番蓮的葉、果實 梁珆碩攝
 

由於西番蓮擁有奇特的花形、多變的顏色,極具觀賞價值,因此自17世紀便由西方探險家引入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還栽培出許多園藝的雜交種類。除了本文介紹的3種西番蓮外,台灣的花市尚可見到艷紅西番蓮、紫花西番蓮、紫斑西番蓮、藍西番蓮等花姿各具特色的品種,足見他們受到園藝家喜愛的程度。

台灣可見到的西番蓮皆為引入栽培的外來種,本文介紹的3種已經逸出而演變成歸化種;也就是說,它們都不是原產於台灣的種類,但已在野外建立穩定的族群,能夠自行繁衍下一代。

由於鳥類喜以西番蓮果實為食,幫助其傳播蔓延,加上攀緣植物的特性,利用捲鬚攀爬在其它物體上以獲得陽光,若覆蓋在植物體上,易導致其他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變差,嚴重者甚至死亡,覆蓋在農作物上更會造成農人的經濟損失,實不可不慎。

參考資料:
http://kplant.biodiv.tw/百香果/百香果.htm
http://blog.xuite.net/e2202778/boaboa/17741150-百香果(時計果)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