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淡蘭】用雙腳翻閱歷史:淡蘭中路的百年記憶

  • Hank
  • 1,845次點閱

近年來,「長距離步道旅行」蔚為國際趨勢,像是日本熊野古道、西班牙聖雅各之路、美國阿帕拉契山徑等,吸引無數旅人挑戰。而在台灣,也有一條不用出國就能體驗的國際級長距離步道──淡蘭百年山徑

「淡蘭」指的是清代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交通要道,沿線穿越瑞芳、雙溪、平溪、石碇、坪林等地,蘊含豐富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過去因缺乏整體規劃,部分路段湮沒於荒煙蔓草,如今在政府與民間合作下,逐步修復並劃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大系統。

淡蘭古道已被指定為「國家級綠色步道」,不只適合登山新手,也適合熱愛挑戰的健行者。一步一腳印,走入歷史,也親近自然,在台灣就能享受世界級的步道體驗。

淡蘭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北路為昔日官道,路況平坦、寬敞好走,也因交通便利而最為熱門。相比之下中路顯得清幽且靜謐,中路原為生活民道,沿線多為昔日挑夫、信差往返所經的小徑,路幅較狹,卻也因此保留了更多山林間的原始風貌。許多古道蜿蜒沿溪而建,林蔭濃密、空氣清新,夏日行走其間,不僅沁涼宜人,也少有強烈日曬,是走進山中避暑的絕佳選擇。

e252743184318b38906a49888f08ff9d.jpg


淡蘭中路

這次我們選擇的路線,從雙溪柑腳的威惠廟出發,踏上崩山坑古道灣潭古道、三水潭、坪溪再到終點外澳。這幾條古道多沿溪而行,林蔭蔽天、石階錯落,時而聽見潺潺水聲,時而穿越在台灣郊山特有的蕨類海景緻之中。走著走著,像是在閱讀一段被自然慢慢收起的歷史。最後,我們從外澳車站收腳,望向龜山島,結束一整天的徒步之旅。


此行路線規劃:(GPX)載點

威惠廟(起點)-崩山坑古道-壽山宮-北勢溪古道-三水潭-灣潭古道-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頭城外澳車站(終點)


起點柑腳

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的柑腳,是現今長源里的舊地名。柑腳溪與崩山坑溪自後山貫流而下,在山腳交會,宛如護城河般環抱著這座山城。過去因煤礦開採而一度繁榮,隨著礦源枯竭,人口逐漸外移,如今多為長者居住。

ddb9f463421f7e8f5c8d2aa0ee4f4817.jpg

空氣清新、水質純淨,當地多以有機農作為主。

此地的信仰中心──威惠廟,奉祀開漳聖王,建於同治七年,是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古廟。廟前石獅上可見「同治戊辰年」的刻字(1868 年),值得細細尋找這些藏在角落的歷史痕跡。

48b17806c9530e0b47d7140fb5a49972.jpg


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是淡蘭中路系統中一條極具生活氣息的民間小徑。這條隱身於林間的古道,曾是泰平居民往來柑腳購買日用品、上學、甚至迎娶時轎輦通行的必經之路。對泰平人來說,柑腳不只是鄰近聚落,更是通往外界的生活樞紐,而這條古道就是最直接的聯繫線。fdf4e2f61aeacc1516f42c7daaa16b8b.jpg

在公路尚未發達的那個年代,這條路對當地的人來說,這不僅是一條通勤路,更是他們童年玩耍、採竹、賣香、跑腿的日常場景。這些穿越山林的腳步,曾日復一日地串起兩地生活,也連結著壽山宮與威惠廟兩大信仰圈。a7b7c1e51c74f7c218fef78b90eeebc3.jpg

雖然這段古道在公路開通後已經荒廢,但自 2017 年起,在千里步道協會與在地社群的努力下,崩山坑古道重新透過手作步道修復找回生命力。它不只是健行路線,更是一條正在延續「民墾精神」的文化地景。

e057c6c8bad0c20225aa33ade309269f.jpg

b1e721253657d22a64112ae9bae07cf7.jpg沿路的雙扇蕨成為我們走下去的動力

310316a72290fc1f72070e2a723638f1.jpg當然要順勢抓起淡蘭古道上的寶石

北勢溪古道

到北勢溪古道之前須踢一段雙泰產業道路,經過壽山宮的牌樓門,這邊有一排農夫市集,這天都沒開,好險還有村長咖啡可以補給呦!(老闆是過去的村長)

62fc2bd403b19258bb97dfef5d2cbc7c.jpg

b3459d9f047e8f532e5a3b81a04690be.jpg

a79db72dd41f243dd40cfce46b9ee392.jpg


北勢溪古道位於坪林與雙溪交界的北勢溪上游,古道沿著溪岸而行,因此得名。北勢溪發源於雙溪與頭城交界的山區,是翡翠水庫上游、台北市的重要水源保護區,水質清澈,沿途可見碧綠潭水與小型瀑布,風景秀麗、令人難忘。全長約2.6公里的步道,途中有一兩處需拉繩通過,若遇大雨導致溪水暴漲,勿冒險前行,以策安全。

6014bfd5c8f76895692cd9e458325ba4.jpg


60d1c58e69176a933700ccf62da2bdcc.jpg

值得一提的是,古道其中一段──接近泰平農場附近的「北勢溪古道」段,沿途設置了十二支以十二生肖命名的路標。這套標示系統由當地推廣協會設立,依生肖順序排列,不僅方便辨識各點與出入口的相對位置,也增添了步道的辨識度與趣味性。

不少來訪者會特地尋找自己屬於哪一生肖站點,也讓原本靜謐的山徑,多了些人與自然互動的小驚喜。

灣潭古道

結束了北勢溪古道會前往三水潭雙溪口福德宮,位於灣潭溪與北勢溪交會處的溪畔,舊廟與新廟前後並列的景觀相當特別,舊廟是中路上常見的石砌福德祠。百年的土地公廟有飲水機、座椅、廁所供過路的遊客及登山客休憩。

54d890c73ed924a148fe45b8320a752b.jpg

灣潭古道相當的親民平緩,同樣順著北勢溪而行,沿途山壁間不時冒出瀑布及流水,在夏天行走仍不感到炎熱。

4b3dcf70a05b0ad79dc20a5dfff4c034.jpg路上遇到的邊境牧羊犬圖:Hank

550eaf8baca6eb37bd314b46647ba18d.jpg對面的山壁有瀑布。圖:Hank

烏山越嶺古道

烏山越嶺古道屬於淡蘭古道中路後段,長約1.4公里,連接灣潭與坪溪古道。

路線沿途緩坡,植物多樣、蕨類與藤蔓繁盛。下坡路段則需跨越溪石與泥徑,最後通過約200公尺的溪畔美景抵達出口,頭頂綠蔭、腳下清溪,適合夏季避暑。出口處銜接坪溪古道,續行方便。

d76ab9787787802ff3e1e0926a2ea3bb.jpg圖:Hank

a574f1ac0e8387f460a0c8ec70be17d7.jpg圖:Hank

坪溪古道

烏山越嶺古道之後續接一段柏油路,不久就會抵達烏山62號民宅,這邊可以補水。作為淡蘭中路最具代表性的古道之一,這是這趟行程遇到最多人的地方,有許多遊客會專程來到這邊遊憩,附近停滿車輛。

34d207df7b302465f5b95b592f5c2ea0.jpg烏山62號民宅/圖:Hank

5f634990ff7de91aebc089e97cefe6c5.jpg


坪溪古道位於新北雙溪與宜蘭頭城交界,為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昔日為運送木材所闢的林道。步道平緩寬敞,沿著清澈溪流而行,兩側柳杉林立、綠意盎然,溪中魚蝦悠游,環境靜謐宜人,是夏日避暑、親水健行的好選擇。

路途中需兩次過溪,這次去都有疊石及樹枝,若不想碰水小心通過即可。

b5a18e51dd66fec9f636f3e5c7705467.jpg

7bc64906630e604bb0723abe0f4d63fd.jpg


石空古道

石空(又作石硿)古道位於宜蘭外澳山區,昔日為頭城與坪林之間的重要路徑,歷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間。當時先民自烏山闢道至石空聚落,並種植大青、製作藍泥,再挑擔翻山越嶺,經烏山、坪林運至台北地區,見證了淡蘭古道沿線的產業與商旅歷史。

現今的石空古道為一條環山步道,從外澳車站的方向入山,先行一段陡坡至榕嶺鞍部後路線平緩,沿途經柑橘園、廢耕農田與土地公廟,還可見昔日石砌水道與耕作痕跡。溪澗邊有一處名為「青潭」的戲水潭,環境清幽宜人。部分路段以當地石材鋪成石階,通往舊石空聚落。途中可參訪中路嶺帝爺廟遺跡,並於岔路選擇續行接往接天宮或頭城農場,探索石空地區豐富的自然與歷史。

e2726cf85e303e13b5eac8f21b6c34b0.jpg

從坪溪古道下石空古道的路面相對濕滑且又陡又窄、土質鬆軟,務必小心行走,以策安全。

3aef73034b7690fd4870ef143bee9cad.jpg

e447719ce28e3b55692f6e2d8f08fc6a.jpg

資訊補充

此趟里程:28.95 公里 

花費時間:10 小時 7 分鐘

總爬升高度:1117.26 公尺

總下降高度:1197.50 公尺

補水點

  • 太平派出所
  • 壽山宮假日農夫市集
  • 雙溪口福德宮
  • 烏山62號民宅

潛在風險

  • 此路線需沿溪而行,偶有過溪。如遇暴雨恐導致水位上升難以通過。
  • 潮濕環境路面石階常有青苔,選擇適合的鞋子選擇好的踩點較安全
  • 後段補水點較少,如有大量飲用水需求,請備妥濾水器以備不時之需
  • 中間撤退點交通不太便利,公車班次少


243044364c182f042c5c155540b83a7a.jpg

bdf7221808b6f43bbe9513fede12de64.jpg

出外澳車站右手邊20公尺有衝浪店販賣水與運動飲料,可作補給。


責任編輯:Hank

圖片來源:Hank

路線GPX

《-此行程於20250610紀錄-》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