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難】南二段山難當事人自述

  • Hank
  • 70,566次點閱

南二段失聯案

1月31日自向陽登山口進入縱走中央山脈南二段,預計2月4日從東埔登山口離開,但因兩人腳程不同,劉女在2日晚間未如約定抵達塔芬谷山屋,隨後失聯,陳男發現後立即通報消防局請求搜救。所幸5日獲得劉女回報訊息,空勤總隊直升機於2/7出動將她成功吊掛下山,由救護車後送就醫。


以下為失蹤者自述於臉書社團:(分段經過重置,方便閱讀)

本人早上接駁車遇到落石,所以從4:30等到6:00才出發,第一天晚上10:00抵達拉庫音溪因下雨且視線不 明不慎跌入溪水,腳便已凍傷,裝備全濕,故滯留山屋一天修整。

第二天誤判地圖又走回雲峰下三叉,再回頭 到轆轆山屋已18:00,有人員與我簡短對話,問我是否夜爬,因與先行人員落差很大,想加快跟上一起同行, 所以夜爬,不料到正要越嶺之時二個頭燈電力已經耗盡,故而用手機手電筒在山腰找到一野營處將就過夜!後 發現2個1000mL保溫瓶遺失為熱水很快變冰水。

翌日天亮燒了500熱水才起登,卻發現嚴重感冒且腳因凍傷水 腫塞不進登山鞋,可是要活下去就是要忍受痛苦,穿上結冰襪子硬把腳掌擠進冰凍鞋子,冰冷疼痛如針砭來, 我堅持自己依舊要移動到稜線上,因為茂蔭樹林中要被發現機會是微忽其微,我不想原地就死,一路膝蓋爬 行,雙手抓草匍匐前進,但山腰路線窒礙難行,抓了就斷的枯枝惱人,跌落邊坡數次要費盡力氣,一口呼吸才 爬一步,甚至遇到巨巖需曲折繞路,也沒離線地圖且手錶沒電,只能憑藉稜線方向判讀和各人山區經驗曲折走 至稄線下深度約一150公尺,有訊號,與搜救人員通訊約定塔芬谷山屋搭直升機下山,赫然發現需再繞路,嚴重 感冒更加速身體疲倦,故選擇席地而睡,故錯失第一次救援!

清晨時,再繞路出發,且發現異常難以攀越,青 苔爛泥無抓點,多次尋找路徑身上也沒有水飲用,靠體力勉強走一步退兩步,花了8個小時到塔芬山三角點,再 次體力耗盡,故紮營山頭,又第二次約定塔芬谷山屋會合!此是已用盡最後5%電力,為了怕搜救人員找不到
我,冒著下雪與狂風在三角點紮營,終獲救援! 

若因我判讀錯誤而使用了國家資源,我要感謝整個台灣正直又盡責有效率,使我免於命隕;如若我合法合情求 援卻有人因此妄興風波,損害辛苦的救難人員的形像,製造他們皆想安逸度日尸位素餐之形象,則其罪不容 誅;若有人偽造事件經過,藉此之名貶抑廣大登山者去面對挑戰,激發自我成長的理念,居心可議!若有人盲 從興風波者起舞,則公眾亦請助我一臂之力讓這些附骨之蛆受盡人間唾沫!而某些企圖興風作浪的宵小之輩,
為了聚焦眼球只求私利,漠視公理與良善人心,濫制胡謅的劇本何其可恨,天譴之,地不容之!
某些不當言論請及時刪除,否則我會正式向警局提告,你的錢錢會不見,大家法院見!

原文

11ddec28777f7b81643d4b8287a028bd.png


以下僅根據當事人自述之文字進行分析

犯了哪些錯誤

  1. 腳程過慢:預定之行程拉太遠,沒有抓緩衝的時間;行進時間過長,行進速度慢於上河時間
  2. 對於判讀地圖不熟悉,導致走錯路
  3. 轆轆山屋已經摸黑,卻執意要繼續前進
  4. 未建立明確的撤退機制,延誤行程仍繼續勇往直前
  5. 電量管理及備援電力有待加強:第二天兩顆頭燈電力幾已耗盡
  6. 判路的離線地圖及手錶都失去電力

可能可以改進的地方

  1. 多練腳程再去挑戰長程縱走或在排定行程時不要一下拉太遠(譬如D1只到避難山屋)
  2. 應學會如何使用工具判讀方位、路徑
  3. 增進體力減少摸黑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4. 建立完善撤退機制
  5. 攜帶行動電源及學會電力控管
  6. 減少摸黑的時間
  7. 未知是哪個品牌或者操作不當導致,這麼不耐用的手錶應該避免攜帶,避免背著變成3c廢物


撤退不需要勇氣,玩命才需要勇氣,希望大家都能在這起案件中學習到自己不足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