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

     

     書名: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

     作者: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策劃,  週週爬郊山社群/協力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10日

 

山,一直在那裡!
有多久不曾拾起腳步、遠離喧囂
踏上尋找祕境的旅程?

 

內容簡介

千里步道達人,精選雙北郊山夢幻步道
探問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歎號!

遇山蜿蜒的腰繞小徑、環台北盆地的淺山稜線
看林澗泉瀑、珍稀樹鳥、古道碑記、有雲行走的水梯田
走向花的山、雲的山、岩場的山、高原的山⋯
林幽水碧,步道山妍風姿各異
百年古道,穿梭時空想像先人行旅
邀你輕裝徐行,週週爬郊山!

 

本書四大特色

  • 夢幻步道,用腳守護
    新郊山運動的夢幻步道,天然鋪面比例較高、最少人工施作或水泥化,生態豐富、行走體驗佳
  •  郊山路網,週週出發
    距離雙北最近的郊山路網,週週可出發,分次登上環繞台北盆地的淺山稜線,登高遠眺
  •  無痕山林,親山指南
    親山不侵山!Leave No Trace 無痕山林七大原則,護生、減廢、節能、愛山林
  •  山不政策,輕裝上路
    不起早,不趕路,不行階!大眾交通工具可至入山口,可依體力、時間,輕鬆搭配入門級╱健腳級╱親子友善行程

 

★ 步道森呼吸:跟著千里步道達人,一探郊山祕徑
哈盆越嶺道被喻為「台灣的亞馬遜」,炮子崙古道走入茶農生活的時光隧道,富士坪保有百年幽靜的牧牛山徑,走一回「清末最後一條官道」鹿窟坪,看魚路古道的石厝駁崁打石場,幼坑舊鐵路隧道群帶你穿越時空,大南澳越嶺段私鹽及私酒商販踏出來的山徑,眺望雲海的石碇筆架連峰、水陸兩棲、登山溯溪的銀河洞⋯⋯
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跟著步道達人出發吧!

新郊山運動:守護綠郊、山徑、古道的原初之美
住在大台北,只要搭公車、小巴或區間火車,就可以走進夢幻步道,其魔幻的成分絕不輸在倫敦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搭上進入霍格華茲的火車——這或許是身處在台北與新北市的麻瓜的特權!

雙北郊山,是介於都市和自然間的「淺山生態系」,是呼吸起伏的綠肺及敏感生物棲地,是最美的綠色驚歎號!走向山林、登上稜線——蜿蜒山林溪流間的夢幻步道,四季山妍風姿各異,等待我們探詢。踏上百年前人們走過的山徑——古往今來、穿梭時空,在幽靜古道上想像先人行旅。


2014年6月7日,對喜愛大自然的朋友們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千里步道在數千名志工長達八年的努力下,於這天宣布成立「台灣步道日」,推動「水泥步道零成長,天然步道零損失」的郊山步道守護運動。
 
本書是呼應「台灣步道日」的自然禮讚之書,由千里步道、週週爬郊山社團的13位步道達人,精選雙北綠郊步道祕徑,邀你體驗綠郊、山徑、古道的原初之美,用心走路、用腳守護我們福爾摩沙世界級的自然生態。

這18條夢幻步道,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動植物生態,美景四時遞嬗、山水風姿各異,沿途保留了先民在古道上的道里碑記、石砌小徑;同時也帶你親身體驗步道志工以石材、原木手工修築的手作路段。輕裝簡行,讓我們一起走上山徑吧!

 

作者簡介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以「水泥步道零成長、自然步道零損失」為目標,全力投入「步道志工培力、郊山步道鋪面調查、步道學三部曲」的扎根工作上。同時串連環島路網,在都會市區,推動綠色路權與綠色廊道;在社區郊山,則強調「手作步道」的公民參與環境守護。

千里步道協會等團體發起「無痕山林:新郊山運動」,提倡「親山不侵山」,鼓勵大家一起守護通往山林的自然步道。由於步道的水泥化硬鋪面覆蓋住泥土,甚至覆蓋住樹根,造成棲地切割、逕流沖刷加劇,行走時亦傷害膝蓋腳踝健康,發起「水泥石階再見.還我友善步道」,以公民志工參與的模式鋪設較為因地制宜、可回復性的鋪面材質,最大程度地保留自然路徑。參考美國國家步道的定義,將步道體驗重新定義為「保留郊野感受」,結合LNT無痕山林運動、環境生態教育,推動「尊重生態的深度旅遊」。在親近郊山的同時,也守護步道的天然鋪面,避免不當水泥化、鋼構工程入侵我們美好的山林。

千里步道協會延續「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郊山守護行動,二○一四年倡議將六月的第一個禮拜六訂為「台灣步道日」,首屆主題為「親親步道 森呼吸」,串連全國北東南中12地之在地團體一起展開活動,邀請各地熱愛山林的民眾走一趟郊山天然步道:

  • 以分散、分流,不造成環境負擔的方式,號召夥伴在每年六月的第一個禮拜六,走一段自己喜歡的步道。
  • 與步道上的夥伴,一起為喜歡的步道做件有意義的事。
  • 帶上步道旗在步道上合照,並上傳至臉書、推特、噗浪或部落格,鼓勵更多朋友一起關心步道!

共同作者

林三元、林宗弘、林祖棋、林芸姿、林佳燕、古庭維、吳雲天、徐銘謙、徐薆薇、陳朝政、蒙金蘭、鄭廷斌、張義鑫

作者序

夢幻步道:行走天然之必要 文|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三月底還相當濕冷多雨的周日晚上,我離開電腦,放下趕不完的文章,奔赴位於新店區公所捷運站邊上的小吃店與一群剛下山的山友們縮在小小的空間裡,圍著熱熱的火鍋,邊吃菜,邊聽這趟特別的「新店KO大會師」登山過程的趣事。他們頂著半濕的頭髮,哀號地說起那條陡上的山路、無止盡的水泥石階多麼傷腳。

可別以為他們戲稱的「KO」是「攻山頭」,其實他們是千里步道協會的志工,身上帶著GPS、相機以及記錄本,正在進行從二○一二年啟動至今的雙北市郊山「鋪面普查」的任務,除了實地踏查,還要把相片與軌跡、點位輸出,並將調查的鋪面歸類到水泥步道、天然步道、棧道、木屑或枕木步道、碎石、石材、木階、石階,以及其他人造物等分類裡,資料上傳後還要經過二度判讀、討論與確認。

這樣繁瑣的程序,得不斷重複,一步一腳印的踏查、一筆一筆資料地輸入,已完成台北市136條、新北市138條列管步道,總計274條、總長超過460公里,各式鋪面的步道,包括令他們害怕的水泥石階,也見識各種地毯輪胎的「步道奇觀」,只為了找出所剩不多的天然步道確切的位置,讓更多人意識到行走天然之必要。

用腳守護世界級的生態
早在二○○二年時,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幾個朋友組成網路虛擬社群「週週爬郊山」,當時目睹草嶺古道的桃源谷大草原施做花崗岩水泥石階,陽明山坪頂古圳原有的安山岩被挖除、新鋪花崗岩水泥石階,郊山步道浩劫四起,因而發起「石階再見」運動,邀請各界山友主動回報類似工程破壞問題,得到相當大的迴響。與此同時,從走過的郊山步道中,精選了大台北25條無鋪面的步道,出版了同名的書籍,提出「不起早、不趕路、不行階」的「山不政策」。

十年間雙北市的郊山鋪面不斷覆蓋水泥、工程設施,當時的天然步道也受到包括遊客、山友、社區不當行為的威脅。曾幾何時,水泥變成現代化的代名詞,步道則與鋪面與設施畫上等號,造就傷人膝蓋、也破壞生態棲地的硬體步道,此種迷思破壞了延續自原住民、清朝、日據的天然透水、在地特色的土石小徑;代之以為一勞永逸的水泥鋪面與暗埋鋼筋,一旦毀損反成危險因子,為解決設施的問題代之以另一種問題的設施。人們本想藉由走上步道親近自然,反使步道成為劃破自然與故事的裂痕。

二○一二年千里步道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國環境NGO會議上,提出「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目標。郊山步道的「過度建設」已經是環境議題,台灣的人均水泥消耗量居全球第二位,為世界平均值的5.2倍,台北市已開發區的透水地表面積比例只剩下不到16%。在此全球暖化、節能減碳的新思維下,進口的水泥材料在其從生產、運輸到棄置的生命週期中都不斷釋出二氧化碳,粗估每1公噸水泥將排放880公斤二氧化碳。經過鋪面實地普查,雙北市水泥步道總長已達近180公里,以均寬2米、厚10公分保守估計,約用到3萬6千立方米的混凝土,而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有0.37公噸水泥,如此相當於排放13,320公噸的二氧化碳。而水泥覆蓋實際不只鋪面,還延及周邊河溝,造成土地缺乏滯洪、保水環境,加劇熱島與災害。

經過將近兩年的鋪面調查行動,證實了台北市水泥步道比例已經超過75%,天然步道僅存一成;新北市水泥步道比例雖相對較少,但因新北市的步道里程數較長,以總長度來看,新北市的水泥步道仍高於台北市。往者已矣,水泥步道只能等待其毀棄後逐步有意識地復歸自然。但志工們記錄下所剩不多的天然步道的精確位置,輔以現況照片,除了作為公民守護的資料庫外,這本書也精選了18條「夢幻步道」向讀者推薦,邀請遊人藉由親炙過夢幻的美好,而知滄海桑田再不能任其「被消逝」。

親山不侵山:新郊山運動
所謂「夢幻步道」,首選較少被人為工程擾動破壞、天然度較高的步道,不僅雙腳不會抗拒走在柔軟的泥土上,偶有植被、落葉覆蓋,或有先人就地取材的古樸石級,甚至保有跳石野溪,走來愜意;眼睛看到的綠意也富有遠近層次,在季節裡的山的顏色充滿本土原生的多樣性,此時聽覺總會伴隨著隱身其間、其時的各種有情在婉轉、啁啾、鳴唱而愈發敏銳。如果事前做了功課(例如本書),你會發現連結步道與周邊社區、產業、人文的故事,可能正好凍結在不起眼的角落,等待與有心人不期而遇,讓人永遠保持著發現的樂趣。

而如果這樣的步道,能夠讓你搭乘大眾運輸就可到達,省去自行開車、塞在車陣或找不到路的敗興,夢幻程度更有加分。你能想像嗎?住在大台北,只要搭公車、小巴或區間火車,就可以走進夢幻步道,其魔幻的成分絕不輸在倫敦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搭上進入霍格華茲的火車,這或許是身處在台北城市的麻瓜的特權,也是千里步道協會自二○○九年起推動「新郊山運動——環台北一週」,嘗試推動把郊山走成兩天一夜,起始與結束都以大眾運輸為交通工具,落實低碳健康、夜宿山村、深入體驗山中人家、促進偏鄉經濟永續發展的理念。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
細心的讀者也許還會在字裡行間讀出默藏著的傷逝情緒,過去山間常見的風景之所以成為今日的夢幻,正意味著人們要追求簡單的野趣竟益發難得、稀缺,甚至有些步道之所以夢幻,還因為年輕時曾在那裡觸碰到心靈的原野,也許是一棵日頭角度下發光的樹,也許是在蜿蜒溪畔間穿行的風,是與嶙峋巨石相視兩望的下午、與情人攜手同行的完美空間,而今不復存在的傷痛,舊地重遊時,記憶的某一部分彷如被吸進黑洞,從心頭狠狠挖除。

雙北的郊山也正因為靠人太近,承受的開發壓力較諸高海拔的原野山林更大,也更不易引起忙碌生息其間的人們注意。因而,僅存的夢幻,不論之於人或生態,在已經斷裂破碎的當今,是仰賴棲息的最後跳島。正是因為抱著守護最後的跳島的心情,26個志工們走完460公里的步道,記錄下破壞的實況,以及再也不能退讓的範圍;10個作者們在各種時間的空隙,反覆走出精選的夢幻路線,循循引領讀者成為負起環境責任的旅人。

為呼籲更多民眾加入「從路人到公民」的旅程,千里步道協會發起每年六月的第一個周六為「台灣步道日」(Taiwan Trail Day)。在這一天,選一條你喜愛的步道,邀集一群朋友,為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學習像山包容我們那樣,一起守護我們心中的那條夢幻步道。夢幻步道,就是要走!《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一書,是我們為她做的第一件事。

 

台灣步道日宣言

這是一份愛的宣言。關於步道與這塊土地。

步道是引領人類走進豐饒自然的溫柔微光,讓我們學習疼愛、保護這塊大地。曾幾何時,我們麻木地以「有無用處」的角度看待她,忘了她也是天地萬物共同棲身的所在。

即便如此,當我們沿著步道走進自然,仍能感受到,她對人類私欲過度擴張的無私和包容。

該是我們擁抱她、守護她的時候了。就在今天,步道日發起的這一天,我們一同立下誓約:

步道是提供我們親近自然的小徑,不讓它變成劃破山林的傷口、留在海邊的傷疤;
我們會用更輕、更溫柔的方式親近她,並尊重一草一木,避免打擾自然生態;
我們將努力主動關心周遭的環境,觀察、監督,為她發聲。
從今天起,我們將努力達成承諾,珍惜每一條步道,每一道微光。

*本書書介由果力文化提供

 

我要買書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