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黃連木紅梅子橋:東豐自行車綠廊~~

東勢線舊鐵道風情下的單車悠遊,穿梭梅子鐵橋遠眺大甲溪畔山水風光,路過石岡斷層月台、順訪石岡水壩,不論是黃連木紅葉紛飛或是洋紫荊粉花盛開,秋冬之際的東豐自行車綠廊原來也能如此嫵媚多姿、風情萬千~~

20191115 287.jpg

旅行日期:2019.11.15

東豐自行車綠廊連騎后豐鐵馬道的單車路線是知名度極高的熱門旅遊景點,自從去過潭雅神綠園道後,就有想來一逛的念頭,匆匆數年過去,好不容易等到東勢區終於出現ibike,加上預定的終點后里車站也設有iBIKE站點,可以來規劃個從早騎到晚的一天行程,好好體驗這兩條自行車道的魅力所在吧~!~

20191115 002-1.jpg

東豐自行車綠廊原先是1959年啟用的台鐵東勢線(又名東豐鐵路),自豐原車站北端朝東北方向延伸,經石岡至東勢,主要功能是為了運送從大雪山砍伐下來的木材與其他農產民生物資、兼營客運載送旅客往來,是石岡、東勢居民早期重要大眾交通工具,後期因大雪山林場停止伐木後使鐵道營運需求量大減,因連年虧損而在1991年停駛,相關鐵道設施雖然荒廢但仍大致完整,當地一直有要將閒置鐵路拆除興建東勢快速道路的聲音,不過當時台中縣長廖永來為了帶地觀光、促進地方繁榮,決定將其改建成自行車道,還未完工便在1999年9月21日凌晨遭遇突如其然的大地震,包括石岡車站在內的部份地貌徹底改變,因此不得不重新整理並加以整修~~

直到2000年才開放,是全台第一條活用舊鐵道的自行車道,東西兩端起點分別是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舊東勢車站)與國豐路三段100巷(國道四號下方),名為東豐自行車綠廊,全長12公里,因其沿途風景秀麗並蘊藏深厚文化內涵,且能與石岡相關景點包括石岡水壩、情人木橋、五福神木、挑物古道、九房3D彩繪村、山下巷落羽松、梅子懷舊公園.........做連結,因而成為中台灣最受歡迎的單車遊憩景點,加上又可與后豐鐵馬道無縫接軌,來個怡然愜意的山城舊鐵道一日遊,非常適合以它為主題來個帶狀石岡景點趴趴走,若不夠盡興還能順訪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與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在豐原客運豐原總站搭乘206到東勢站下車,第一次坐公車經過石岡,有些新奇,來去東勢國中牽台youbike,再去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騎車,一開始就被眼前晨曦散射、綠樹成蔭的清新自然所包圍,心情甚佳,路過斜張橋造型的橙色拱橋俯瞰勢林街更是莫名的暢然快意,雖然東勢是初次來訪,但今日就只是單純騎車,以後有機會再來逛逛吧~~

20191115 052.jpg

剛騎沒多久,目光就數量極多的各類樹群給吸引住,層層疊翠的蒼鬱林木夾道相迎,很有森林綠意的fu,而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連綿數公里的洋紫荊 !! 看不盡的淡粉紅色花海將這微冷的秋冬時節屹立車道兩側,猶如張開粉臂歡迎來自各地的旅客盡情奔馳在這曾存在三十多年的昔日鐵道、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熱門旅遊景點的自行車道,每當騎得稍累,某個轉角看到它們的粉色身姿,偶然停下遇見落花飄落身上,整個人不禁變得振奮抖摟,完全沈浸在這花海世界,光是能夠邊騎邊欣賞它們,就是一整個超讚的享受呀~~

20191115 057-1.jpg

不僅是全台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的自行車道,另一個特點是封閉型車道----不與其它道路接壞 !! 一開始以為是真的,不過後邊有些路段也有與道路相連,也沒路擋,不算全程封閉吧~~不過以它的人氣之夯與那麼高的使用程度,不太可能會發生機車誤闖的蠢事.....吧 3_3

不過前段可以深刻感受到什麼叫做封閉型車道,真的避開一堆道路,結果就出現好多隧道,動不動就是險降坡,還以為它是昔日鐵道改建,至少會很平緩.......上坡有些小累,Ubike就是這點有些不優,但其便利性大勝,瑕不掩瑜啦 ^ ^

20191115 067.jpg

東豐自行車綠廊與后豐鐵馬道都是十分熱門的單車路線,因為兩條路線皆是改建自昔日火車通行的軌道,分別是東勢線與舊山線,至今仍能在沿途遇到許多鐵路相關遺跡,從導覽地圖上所列景點可知一二,像是梅子、石岡、朴口等車站,還有橫跨大甲溪的兩座鐵路橋,其中九號隧道南口外的花樑鋼橋,更是后豐鐵馬道最知名的景觀,另外還有燦然樹林形成的大片綠蔭,騎著腳踏車悠遊其中,是很棒的單車小旅行呀 ^_^

20191115 085-1.jpg

途中經過的幾個休憩區,下新里最讓人印象深刻,一開始是看到粵寧街的名字才會停下,在這東勢山城看到這個客家風味濃厚的名字,該不會與東勢客家群族發展史有關,心想若是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裡是否能見到與這個地名來源相關的介紹 ?

剛待沒多久就看到幾位老人家騎著電動代步緩緩駛來,聚集在中路巷旁的空地後就開心地聊天,或許是被這裡的悠閒氣氛所感染,很喜歡這種與世無爭的清新恬靜,加上光影燦然,很難不愛上這個地方,其他人在車道上都是快速騎過,只有我是偶爾騎騎,大部份時間都下來牽車慢慢走 ^ ^

20191115 143.jpg

東勢隧道是東豐自行車道唯一會經過的鐵路隧道,上方隱約可以見到東勢隧道的字樣,洞口外牆頗有功維敘隧道的fu,因洞口寬敞且長度甚短,所以一時沒想到它以前真的是鐵路隧道,上方特別高的部份或許是為了行駛台3線公路而再墊高,看樣子有機會從那俯瞰自行車道腳踏車往來奔馳的模樣,只是視野景觀似乎沒法與石岡站那通往情人木橋的高空木棧道相提並論吧~~

20191115 155-1.jpg

離開東勢隧道後,前方突然變得海闊天空,兩旁土地因鄰近河岸的關係逐次降低,但因車道高度仍維持不變,形成居高臨下,所以很有一眼就能將四方景致盡皆覽盡的暢然快意,不一會兒就來到梅子鐵橋,舊名東勢鐵橋,2006年被因豪雨暴漲溪流沖斷,2008年修復完成,其位於大甲溪上,展望極佳,遠遠便能能見到石岡東勢新社一帶山勢翠林環繞,與下方奔流的大甲溪形成一幅山青水碧的自然美景,北望石圍牆山一帶稜線走向分明,南眺東勢快斷橋景致有著說不出的奇妙,將來若東勢快速道路重啟興建時,會對這條自行車道的景觀有何影響 ? 屆時在鐵橋上的視野會不會仍像現在這般清新秀麗呢 ???

凝望大甲溪河床岩盤晶瑩白亮,淙淙溪流閃爍著粼粼波光,這般待在橋上俯瞰大地的fu極為悠然恬適,難怪會是熱門景觀橋,不論望向哪個方向,都是相當賞心悅目呀 ^__^

20191115 172.jpg

20191115 179.jpg

彼端就是石岡地界,過橋後會先到酸子樹腳,之後才是梅子樹腳,但橋名不使用芒果而是使用梅子,或許是以前的輕鐵豐原線或是後來的台鐵東勢線,都曾出現梅子車站,加上橋兩端全都在梅子里的範圍內,所以才會拿來當做橋名.......哈 !! 芒果鐵橋也是不錯聽呀~~

20191115 194.jpg

這幅地圖有些奇妙,介紹內容大多是梅子社區的東東,但標題卻是寫成土牛社區導覽牌,若沒注意就這樣看下去,會以為圖中的所有景點都是位於土牛社區呢 !!!

以東豐自行車道是從廢鐵道改建這點來看,加上五分車懷舊公園也名列其中,再加上土牛的名字一直出現,那麼或許可以將土牛車站也一齊加進來,其曾是八仙山森林鐵道平地線大站,因其在東勢大橋西側,昔日想要前往八仙山、水底寮、新社等地,不論是鐵路運輸還是公車客運,都要到了這裡才能決定下一步,是渡過大甲溪前往東勢山區前的重要交通轉運站,熱鬧程度幾可與石岡站匹敵,雖然當年的土牛車站遺跡幾乎消失,但改建自車站遺址的和盛公園依舊在,當做是紀念消失的豐原線及曾經輝煌的八仙山林鐵,也是聊勝於無吧~~

20191115 217.jpg

20191115 245.jpg

過了梅子鐵橋後,景色變得截然不同,涼蔭蔽天的綠色隧道暫時退場,就算僅有單側的成排路樹,依然是十分搶眼的景致,以黃連木為首的眾多翠林蒼木讓這秋冬時節染上幾許緋色嫣然,與燦然日光斜照林間映在地面上的倒影堪稱夢幻組合,瞬間被眼前景色給震攝住,騎車太可惜,下來用牽的慢慢走比較有fu ^ ^

20191115 258.jpg

發現百年芒果樹的指標,梅子里的特色景點,距此不遠,過去看看吧~

20191115 265-1.jpg

轉進和順巷往上騎一小段路,會看到一廟一樹,這就表示目的地到了~~

百年芒果樹位於承福祠後方,遠看就已覺樹身高大,近觀更能感受到它那亭亭如華藝的繁葉密蔭,充份展現老樹風韻,據說已存在超過二百年,名列臺中市受保護樹木,百年歷經多少風風雨雨,921大地震毀了承福祠也沒能傷它分毫,位於梅子里東北邊的地方被做酸仔樹腳,約略可知其是指檨仔(芒果),相傳即與這株廟後老樹有關,來此不僅可感受老芒果樹的英姿,還能了解老地名的由來,況且距離單車道主線甚近,若來此騎腳踏車,不妨可以順遊此地~~

20191115 294.jpg

梅子車站 !! 穿越通透長長涼棚感受光線亮暗之間快速轉換的馳聘快意,因為名字有梅子嘛~~所以路上不僅有梅花圖案,路旁更有大梅子雕像,仔細看上邊的圖案,淺色部位好似大甲溪......哇咧~~東豐自行車廊道的路線圖耶,自從上次在屈尺古道時的意外發現類似的圖案後,已經好久沒見識到這麼有巧思的設計,比起單純的梅子裝飾,這樣子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呀 ^ ^

20191115 301-1.jpg

這一帶的地名叫做梅仔樹腳,聽說是早期先民來此開墾,見到此地擁有不少梅樹而得名,所以這裡現在才會叫做梅子里,還出現梅子巷,甚至還有梅花,也能假裝站在梅樹下,堪稱滿山盡成梅,只是真正的梅子車站並不在這兒,實際位置較靠近方才經過的百年芒果樹指標附近~~

20191115 335.jpg

見到梅子懷舊公園的指標,應該就是五分車懷舊公園,它可不只是一個小公園那麼簡單 !! 原本怕錯過,幸好有看到路標,順道過去逛逛吧~~

20191115 339-1.jpg

騎進豐勢路梅子巷37弄,不一會兒就會見到五分車懷舊公園,此地原本是附設托兒所的社區活動中心,921大地震將三層樓高的活動中心夷為平地,托兒所也嚴重受損,兩地各自改建成籃球場與懷舊公園,據說一旁的土地公廟原本是在低處,現在卻變成高崗 !! 因地質變化而不適合再建水泥樓房,當地居民決議便將此地改建成梅子懷舊公園,並建有月台,掛上梅子車站的名牌,旁側還擺放一台溪洲牌柴油機關車頭937號,還有虎尾糖廠的mark,還以為這個地方與糖鐵有關,後來才發現其實另有深意~~

葫蘆墩輕便鐵道合資會社在大正初年興建豐原到土牛的手押臺車輕便鐵道,是八仙山森林鐵路平地線(豐原線)的前身,1917年大正七年(1918年)被臺中輕鐵株式會社收購, 並在三年後開始將此路線的台車軌道升級成軌距762mm的蒸汽火車專用鐵道,同時將路線延伸到南方的貯木池(用來存放八仙山林場砍伐下來的原木),直到1924年完工並正式通車,俗稱五分車,當時以貯木場站(戰後稱做和盛車站)做為八仙山林鐵平地段與山林段的分界點),而此地正好位於舊時軌道路線,當時就有梅子車站的存在,不過實際位置要在更東南邊,公園前方的豐勢路梅子巷正是從昔日鐵道路基鋪柏油而建成~~

做為八仙山林鐵昔日殘跡之一,換妝後的梅子五分車懷舊公園如今已是石岡知名景點之一(至少開放式的火車頭會是小朋友的最愛),另一個土牛站(位於和盛公園)也很有復原價值,憑著東豐自行車綠廊的高人氣,加上深度旅遊風氣正盛,應可再帶動不少遊客前來一訪,讓更多人知道關於石岡文史的點點滴滴~~

20191115 388.jpg

來到石岡市區啦,與台3線距離這麼近 !! 有些不太習慣哩~~

望向路邊街屋尋找熟悉的景色,果然不一會兒就發現山下巷,上次從豐原搭公車到九房厝站下車,接著就是轉進那條山下巷,欣賞落羽松之美,順訪挑物古物,朝聖著名的五福臨門神木後才依依不捨地經過好漢坡下山,明明是先來東豐自行車道騎車,過了一星期後才來山下巷探訪石岡落羽松,結果後者文章先發表,這篇卻是等到一年多後才出現,當初也想不到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_@

20191115 395.jpg

來到石岡車站附近,附近不僅有旅客服務中心,有公園也有廁所,若是餓了還能到外邊石岡市區補給,亦是整條單車道景點最多也最集中的地方,若沒打算騎車而只想單純享受自行車道的悠閒氛圍,只來此地晃晃是很OK的呀~~

光是那兩輛由扶輪社捐贈、購自台鐵的SPK32600型藍皮車廂,加上0蛋月台指標,就是很優的打卡與拍照景點,難得看到沒人的時候,趕緊趁這個時候好好地大玩特玩亂亂拍~~

20191115 398-1.jpg

九房3D彩繪村是這附近的著名景點,路邊石牆畫上各式擬真有趣的3D圖案,還附上詳盡導覽圖,依著地圖指示前往,想必也是很有意思的拍照隨逛小旅行,有機會再去逛吧~~照這樣騎一小段路就停車拍照賞景的模式下去,只怕到了后里車站,太陽都要下山了 3_3

20191115 402.jpg

據傳在石岡廢站後,附近攤商會用扁擔挑貨物來殘留的月台販售蔬菜水果,因此被稱做零擔月台,因諧意相近而被暱稱0蛋月台,不過現在只剩扶輪列車,這一段的月台則是消失了~~

多年前曾慕名前來一探,那時是騎機車從三義過來,也僅在這附近走走,那時還是台中縣市合併前的年代,那時自行車道的色澤看起來很像PU跑道,本想租個腳踏車小騎一番,但因人潮實在太多而作罷,多年後再訪,變化居然這麼大,當時沒有試著騎在那顏色奇特的車道,有些可惜,有些東西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了 @_@

20191115 424-1.jpg

石岡車站的月台因位於斷層帶的緣故,在921地震中因地層隆起而分成兩段,下段的月台保存情況良好,中間經過拉扯擠壓而嚴重扭曲歪斜變形的鐵軌樣貌加上所處位置明顯的高低落差,原本應是堅固剛直的軌道鐵條卻也猶如柔軟髮菜般變得蜿蜒曲折,令人觸目驚心,通常改建自舊鐵道的自行車道,基本上都是平緩好騎,但在這裡卻是要注意煞車的上下陡坡,不難想見當年地牛翻身的威力有多猛~~

斷裂月台只是921中受盡苦難的石岡災情一小部份,如今的石岡市區己是欣欣向榮,車水馬龍,已看不出當年地震肆虐的慘況,這處地質景觀不僅是見證地震對於大地的影響,更象徵石岡地區堅忍不屈的精神,戰勝它所帶來的損壞與傷痛,走一趟石岡市區,再來此地一遊,心中突然浮現這樣的感觸..........

20191115 443.jpg

20191115 466.jpg

不知此地在日光和煦的春天時節是怎麼地朝氣蓬勃,在這深秋微涼的季節只見黃綠相間帶點紅的成蔭林木連綿不絕,真是大飽眼福,路邊偶然發鐵軌殘跡,就不知是原本就存在還是後來才放置的,以前只有在糖廠才比較有機會見到這樣的畫面,沒想到在這兒也能有同樣的享受,再來個老火車頭就更有fu啦~~

20191115 488.jpg

20191115 490.jpg

既然離石岡市區這麼近,趁這個機會來去趴趴走,其實也沒想去哪,主要去看看日式風情滿滿的石岡穀倉~~

轉進忠孝街,就會見到四層樓高的石岡穀倉,建於1942年,儲米兼碾米,當初建造時記取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的教訓,使用加強結構以防震,因此才能撐過921地震僅損傷輕微,現已登錄歷史建築,裡邊有開放參觀,不過今次只打算路過,有機會再來探究一番吧~~

20191115 517.jpg

看到石岡水壩的指標了,而此地也是單車出租業者及小吃攤販集中地,看來若是開車來石岡市區的遊客,很適合來這兒租車再開始自行車之旅~~

20191115 525.jpg

石岡水壩建於1974年,主要提供大台中地區民生工業灌溉用水,引起921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錯動造成第十六道溢洪道損壞,右岸土地上升的影響使水閘門無法密閉而失去蓄水功能,經過搶修後大致回復原狀,目前仍在運作中,當年受損的的部份壩體則保留未拆除,如今是知名震災景觀,可以透過壩頂道路對岸參觀~~

20191115 535.jpg

921的影響,不只是地貌的改變,更是對許多人的身心靈造成深遠影響,身體上的傷口時間一久就能復原,內心的創傷則是一輩子都無法抹滅的歷史刻痕~~

居然以桐花當裝飾,莫非石岡也是賞桐好去處......應該只是為了突顯當地客家族群才如此做的..............吧 ?

20191115 581.jpg

20191115 544.jpg

遠眺大甲溪上游到長庚大橋一帶水面如鏡、好一幅幽然靜謐的湖光山色,轉望下游卻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致,是因為水流被截斷的緣故 ? 河谷縱深險峻,一點也不像即將進入和緩豐原平地的fu,更像是大峽谷 !! 就不知這是否也是地震的影響,還是它原本就是長這樣~~

已能隱約瞧見后豐鐵馬道上那條花樑鋼橋,屆時再在那裡望向這裡,看看又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20191115 565.jpg

走到盡頭可以看到當年石岡壩在地震肆虐後的嚴重災情,偌大的水泥巨牆變成斷垣殘壁,對照隔壁紮實完善的壩體建築,更能感受到921所帶來的威力與傷痛,比起被震到頹圮破碎的學校或是隆起的操場跑道更有震撼力~~

20191115 571.jpg

20191115 572.jpg

本應堅不可摧的鋼鑄大水管,在地震襲來之際也只能俯首稱臣,人定勝天 ? 面對921,是那麼地微不足道.......

20191115 631.jpg

過了葫蘆墩圳,來到朴子街,或許是道路匯聚之地,遊客甚多,甚是熱鬧,如熾熙攘的畫面與石岡車站那裡差不多,然後這裡有個超大石碑,上邊沒有任何文字,只有簡單的符號與圖形,卻是一看就能心領神會,立馬就能了解它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每一個小圖都是那麼地可愛又傳神,那個葫蘆與梅子真是神來一筆,不禁會心一笑呀 ^0^

據說早期的自行車道起點就設在這兒,但因考量道路狹小,才在2005年延伸至國道四號下方,此後便與后豐鐵馬道連成一線~~

20191115 634-1.jpg

再過去就是朴口車站,只有月台是原物,站房則是重建,雖是小站一枚,卻是東勢線上原始面貌保留最多、最能感受到昔日東勢線鐵道風情的火車站,昔日八仙山森林鐵道平地段(豐原線)在方才經過的路口開始分歧,沿著朴子街177巷通往豐原車站,所以從這兒以後的鐵道遺跡都是戰後新建的,當年豐原線有個叫做朴子的車站,就在附近,此地舊名朴子口,現在是朴子里,附近門牌都是朴子街xx巷,可是新建的車站卻叫做朴口 !! 大概是為了不與嘉義朴子撞名才特意改的吧~~

20191115 646.jpg

長長月台上的候車亭雖是重建卻很融入週遭景觀,下方稍窄的車道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那個只有單軌列車通行的年代,更別提還有兩旁成蔭綠樹,在陽光輕灑下形成光影迷離的金黃燦然,與梅子同樣是小站,卻是更加風采迷人 ^_^

20191115 654-1.jpg

沿途看到不少提供餐飲的店家,還都沒有像這間幸發亭是直接緊鄰單車道,剛好肚子也餓了,就很順理成章地給它光顧啦 ^ ^

天熱來個三豆冰嚐嚐,一登場就超豐盛,有紅豆、綠豆還有大豆,滿滿的豆 !! 吃起來既消暑又有飽足感,臨走前還買杯西瓜汁,老闆娘說打太多用不完,剩下的都送我,結果離開時是帶著兩杯西瓜汁離開,哈~~既上次在風櫃嘴那裡遇到路人送包子給我吃後,再次深刻感受到臺灣的人情味,真的是非常濃郁呀 ^____^

20191115 665.jpg

哦哦 !! 終於見到期盼已久的后豐鐵馬道的名字,應該就是右邊那條寬敞明淨的柏油路,前方再騎一小段迴轉就是了,總算可以開始下一段旅程,這也代表要暫別風姿綽約的東豐自行車綠廊,有些依依不捨呢~~

20191115 671.jpg

自行車道終點是國豐路三段,位於國道四號下方南邊的100巷再過去也是以前的鐵道路基,現在已經什麼東西都看不到了,就連豐原北號誌站也沒能留下,可惜了,一旁還有公車站牌,名稱就是東豐/后豐鐵馬道,還真是言簡意賅、一看就懂,要不是今天打算要東豐連騎后豐,可能就會從這裡啟程,但也不會坐公車來,會先去豐原市區找台ibike再想辦法騎過來~~

東豐自行車綠廊是第一條由廢鐵道改建而成的鐵馬道,沿途風景秀麗,四季皆有各自魅力獨具的自然風采,還有東勢線時期遺留下來的許多鐵道遺跡,921大地震對它的破壞,不論是斷層月台、石岡水壩還是梅子懷舊公園,都使其成為最佳地質觀察區,但最讓人讚嘆的是其綠色植被種類之豐富,每段路都有令人回望再三的明媚風光,不論是一開始的盛開洋紫荊還是巧遇繁葉帶點紅的黃連木,就算對植物不了解也會不禁對它多看幾眼,就算是寒風蕭颯的秋冬,也是看了個喜不自勝,不愧綠廊之名,如果有機會再來,一定要試試春暖花開時分悠遊其中的追風快感 ^_^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