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登山外科藥物及醫材大總匯

  • 賴育民
  • 22,866次點閱

常用的野外救護用品

上山究竟該攜帶什麼樣的外科藥物及傷口處理的醫材?筆者從登山醫學的觀點,提供登山最須常備的三大類藥物及醫材,供山友參考。

不論是團體登山或個人登山,在行前規劃中,絕對不可忽略的就是醫藥箱的準備。醫藥箱的細部內容,在此不予贅述,本篇僅列舉及介紹應該帶上山的外科藥物及傷口處理用醫材,概分三類,供山友參考。山友們可依登山型態、行程、目的地、難度……等,做整體的斟酌及考量。

一、消毒及抗菌用藥

中性肥皂(無香精)
可用來清洗較髒而表淺的傷口,如擦傷、輕度燒燙傷等。使用時,必須配合大量清水,勿使其殘留在傷口上。

生理食鹽水
開小洞後擠壓瓶身,或裝在空針筒內壓出形成水柱來沖洗傷口,如果未帶生理食鹽水,或是生理食鹽水己用完,可用冷開水或乾淨泉水替代;而後直接抱紥,有較大皮膚損失的傷口加上抗生素油膏再包紮。

抗生素油性軟膏(如Neomycin或Aureomycin)
此類產品有多種單方或複方製劑,購買時需先確認其成份,不要買成治療溼疹(含類固醇)或足癬(含抗黴菌劑)的藥膏,後兩者佔市售藥膏的大部份,很容易買錯。抗生素藥膏可以治療及預防淺部傷口、擦傷或燒燙傷的感染;不過它不利於傷口附近外物(如砂子、壞死組織)的排除,較髒的傷口應先洗淨擦乾,再塗上藥膏。在皮膚有較大範圍缺損的傷口(如擦傷,破掉的大型水泡),先塗佈抗生素油膏再覆蓋紗布,可避免傷口與紗布粘黏(詳後敘)。


(圖/123rf)
 

二、傷口包紮敷料

一般傷口的包紮分為三層,每一層各有不同功能,各層所需的材料都要備齊:

內層敷料
這是一個薄層物質,防止傷口與中外層敷料粘黏。如凡士林紗布,有的另含有優碘(優紗)或是加上抗生素物質,同時具有消毒作用。可任選其中一種。

中層敷料
這層敷料的主要功能在吸收傷口的滲出物、加壓止血並防止感染,同時作為吸收外來能量的襯墊,防止傷口受到進一步的傷害。中層敷料建議使用夠厚的無菌紗布墊,或使用多層無菌紗布塊堆疊而成,可揉鬆以增加其體積。

外層包紮
外層的功能在將內層及中層敷料固定在傷口上,同時加壓止血及消腫;如果加上副木,亦可固定整個傷肢。常用的材料如紗布卷、彈性紗布卷或彈性繃帶、透氣及不透氣膠帶,以及三角巾等。這些醫材都非常實用,而且可以有其他多種用途,最好每一種都備一份。由於外層包紮必須與環境接觸,所以不必要求無菌。


三、其他雜項醫材

必備醫材

  • 不鏽鋼剪刀一把。
  • 針線盒:可縫補破損的衣物、背包。縫衣針可用來挑出刺入皮膚中的小型外物,或是引流水泡等。一般而言,在山野中不應嘗試縫合裂傷之傷口。
  • 小鑷子一把:用來夾取傷口外物或無菌材料等。
  • 大型安全別針數支。
  • 乾棉球一小包或棉棒一包。
  • 無菌乳膠手套一副。
  • 無菌木質壓舌板數支。 
  • 筆燈一支,可以用頭燈或手電筒替代。
  • 沖洗器(60ml),用以汲水沖洗傷口,可用10或20ml塑膠空針代替。
  • 毒蛇急救器及無菌小刀片一套。
  • 體溫計:最好是用肛溫計,可輔助診斷失溫、中暑或是感染引起的發燒等。耳溫槍容易故障,而且對於失溫與中暑的診斷準確性差,不建議攜帶。

金屬材質的醫材如果必須用來處理無菌敷料或傷口,使用前可先用火烤過。火烤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毒方法,它有可能會殘留炭粒在醫材上,而且會破壞鋼質,但卻是在山上較為簡便易行的方法;當然,如果您處理的是不必無菌的外層包紮,就不用如此麻煩。

選用醫材

以下是家裏常會有的醫材,如果隊伍會用到或您不嫌重,也可以帶上山去。

  • 非類固醇止痛劑之消炎藥膏或擦劑:如完疲?、擦勞滅?等,或是其他類似的複方製劑,如萬金油或小護士等。使用時需注意,這些藥不應用在皮膚有破損的傷口上,亦應避免用在敏感組織(如眼睛)的附近。
  • OK繃:可用來包覆小型傷口,但分泌物較多時常會有粘黏狀況。
  • 防蚊液或噴劑。
  • 防曬乳液。
  • 冰敷袋或暖暖包。

依登山型態決定醫材

許多未提及的醫材,比如說治療高山症的加壓氧艙、擔架或固定骨折用的充氣式副木等,都十分笨重且昂貴,以台灣的登山型態而言,並不適合做為常態性的配備,只有遠征隊伍或醫療救援隊才需依狀況攜帶。在登山前,請先審慎考量登山的型態,來決定適合的藥物及醫材,那才可以真正做到〝平安登山〞。

 

登山外科藥物及醫材一覽表

類別 名稱 適用時機或功能 注意事項
消毒及抗菌用藥 中性肥皂 清潔傷口:擦傷、輕度燒燙傷的清洗。 配合大量清水,勿殘留
生理食鹽水與空針筒 消毒傷口:殺菌。 不建議使用碘酒、紅汞水、紫藥水、雙氧水、優碘
抗生素藥膏 預防感染:淺部傷口、擦傷或燒燙傷的治療及預防感染。 勿使用含類固醇及抗黴菌劑的藥膏
傷口包紮敷料 凡士林紗布 內層敷料:防止傷口粘黏。 另可選用含有優碘或抗生素的紗布
紗布墊或紗布塊 中層敷料:吸收傷口滲出物、防止感染及外力擦撞。 要求無菌
紗布卷、彈性紗布卷或彈性繃帶、透氣及不透氣膠帶、三角巾 外層包紮:固定敷料、加壓止血、消腫。 不必要求無菌
其他醫材 不鏽鋼剪刀、針線盒、小鑷小、大型安全別針、乾棉球或棉棒、無菌乳膠手套、無菌木質壓舌板、筆燈、沖洗器、毒蛇急救器、無菌小刀、體溫計 必備 用金屬醫材處理無菌敷料時,可先用火烤過。
萬金油、小護士、擦勞滅、OK繃、防蚊液、防曬乳液、冰敷袋、暖暖包 選用 消炎藥膏或擦劑不應用在有傷口或敏感的皮膚上。
加壓氧艙、擔架、充氣式副木(固定骨折用) 依登山型態決定 台灣的登山型態不適合做為常態性配備。

*本文刊登於台灣山岳第59期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