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兩棲特攻隊

 

     書名:兩棲特攻隊

     作者:施信鋒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8日

 

內容簡介

台灣的兩棲類包括各種蛙類及山椒魚,目前確認的紀錄種共有38種,奇特的生活型態讓兩棲類在生物世界獨樹一格,成功橫跨了水與陸地的兩個世界。作者常年記錄台灣兩棲類的生態,拍攝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畫面和行為,從蛙卵、蝌蚪到求偶行為、夜間交響樂等珍貴過程,一應俱全,同時也提供最實用的38種台灣兩棲類簡易鑑別圖鑑。

 

作者簡介

施信鋒

網路暱稱蝶小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畢。常年擔任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與講師,曾任荒野台北總會二格山定點觀察組組長、荒野台北兒童營營長、景美女中及延平中學生研社指導老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助理、生態攝影專欄作者。擁有多年的野外生態解說經驗、自然教育推廣,生態攝影經驗,最愛上山下海從事自然觀察,專長為生態攝影以及昆蟲、兩棲類的生態解說,相關圖片及文字可參考其部落格。著有『兩棲特攻隊』﹝天下文化出版﹞。

 

內容連載

青蛙下蛋

波霸珍珠、包心粉圓等都是台灣常見的冷飲配料,而有些商家也會以青蛙下蛋來稱呼這種外形跟蛙卵十分類似的美食,小時候也曾經真的以為粉圓是青蛙下的蛋,還嘗試過自己採集蛙卵,不過後來發現外形還是不太一樣才作罷,要不然真的撈回家吃下肚就有趣了。

台灣的兩棲類全部都是以體外受精的方式產卵,卵的外形大致相同,外層都有一層膠質膜保護著,剛產下的卵遇到水就會膨脹,膠質膜也會彼此相黏,因此看到的卵都是黏在一起或者串在一起,膠質層除了給予卵良好的保護性之外,也是卵發育很好的介質,聚成一大團更可以避免被天敵一次吞食。當卵孵化成蝌蚪時,剩下的膠質膜也順理成章變成蝌蚪的食物,所以膠質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剛產下的卵粒通常呈圓形,外形上以黑色、白色各佔一半,白色的部分稱為植物極,因為含有提供胚胎發育養分的卵黃,所以一般比較重,通常會朝著水面的下方,而黑色的部分稱為動物極,具有黑色素,可以吸收陽光的熱量以加速卵的發育。除此之外,根據觀察,黑色部分朝上其實也為卵提供了良好的保護色,讓卵不會明顯曝露在水面上,一般來說,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其實很難發覺水面上有蛙卵存在。

山椒魚以及產卵在陸地上的蛙類,牠們的卵因為沒有黑色素,所以整顆都呈現乳白色,也因為沒有黑色素可以保護,所以這些類型的卵大多產在隱蔽處,即太陽無法照射到的環境,以避免紫外線直接的傷害。

水晶球的生存之道

兩棲類的卵沒有硬殼可以保護,只有膠質膜當做緩衝的介質,並且保持濕潤,因此大部分的兩棲類都是選擇將卵直接產於水中,以利於幼體孵化之後可以直接入水。

兩棲類的產卵形式雖然簡單,但不同種類的兩棲類在產卵策略上都各具巧思,像是山椒魚產卵的時候,會選擇將卵產在流動水域的石頭底下,除了隱蔽天敵之外,也可以避免高山陽光的紫外線直接照射,同時流動的水也會確保胚胎有足夠的氧氣可以發育。而溪流型的蛙類,產卵的選擇跟山椒魚十分雷同,例如梭德氏赤蛙及褐樹蛙,都是將卵附著於溪流的石頭底下,並且選擇流水比較緩和的區域,以避免蛙卵被水沖走,否則就前功盡棄了。

黑眶蟾蜍及盤古蟾蜍的產卵方式,則是將卵用膠質膜串成一長串,長長的像一條項鍊,產卵的時候會選擇將卵串繞在植物或是石頭上固定,以避免被水流沖走。古氏赤蛙及日本樹蛙產卵的選擇也很特別,牠們會選擇將卵產在靜水域,因為膠質膜沒有黏性,所以蛙卵彼此之間不會相連,不過一顆顆的卵會沾滿了泥沙,像極了散落在水中的小石塊,保護色極佳,不容易被天敵發現。一般人在觀察的時候,除非是很有經驗或者觀察力極佳,否則很難發現蛙卵的存在。

除了在水中產卵之外,在陸地上產卵也是青蛙的選擇之一,例如面天樹蛙就會將卵產在靠近水邊的落葉堆或者泥土裡,胚胎會在膠質膜裡面發育,等到水漲起來或者雨水沖刷,牠們就會順勢落到水裡。而艾氏樹蛙則會選擇在積水的竹筒或者小樹洞裡生蛋,生完蛋之後牠們並不會離開,而是留下來護幼,因為積水處的食物有限,所以雌蛙還會定期回來產下未受精的卵來餵食蝌蚪。

*本書書介由天下文化提供

 

我要買書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