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百二崁茂風聚落、貂山越嶺古道

旅遊日期:102.11.29  天氣:晴天

根據陳岳前輩網誌的描述:百二坎古道起點位於太子賓館 經金獅坑聚落, 茂風聚落上稜至風吹軰格下牡丹,為昔日平埔哆囉滿社族人金瓜石與牡丹的姻親道路。

清代漢人入墾開發牡丹及粳子寮(今九份)、九份(今金瓜石)地區 ,日據時期駐紮金瓜石的日本軍警亦走百二坎至牡丹巡視、行軍的重要道路,因金瓜石沒有可耕種蔬菜的腹地,所以牡丹居民也會大清早挑菜踩著百二坎古道前往九份販賣, 牡丹菜也成為九份居民重要的民生物質。"吃牡丹菜"也成為當地的口頭禪。

從九份隔頂沿著102公路走,在16.5K彎道處有座大眾爺廟與福德祠,在廟祠後面有石階步道爬上後山的102公路樹梅坪。從隔頂一路走過來好像從熱鬧逐漸走進寧靜,從現在走回過去的感覺,人聲、車聲一點一滴的自背後消逝,滿山的芒花、廢棄的礦坑伴隨著斑駁的古石階漸爬漸高,回首大肚美人山仰躺於前。雲走的不疾、東北季風吹的輕,古道芒花藍海青山忽明忽暗,今天來探尋百二崁古道及茂風聚落,心情卻有點莫名的興奮。

樹梅坪原是簡單的土石空地觀景台,現在已經改建為綠色草皮的公園式觀景台,從樹梅坪左轉走102公路下九份的方向續找百二崁古道的入口。沿著102公路往九份走,幾個彎到後望見左側下方蜿蜒公路彎道處,有一座嶄新的木棧梯呈約45度,陡峭的爬上兩山丘的山拗間忽隱忽現,但我已確定那就是我今天要找的百二崁古道。

百二崁古道起點位於金瓜石太子賓館,爬經102公路18K下方的金獅坑聚落,再接上重見天日的此段古道爬上茂風聚落,在茂風聚落上稜至風吹軰格的金瓜石福德宮後,再走貂山古道下十三層、定福及小坑聚落出牡丹。想不到幾天後從我三叔的口中得到證實,說年輕時曾與我父親挑著竹編從牡丹進入走古道越嶺下金瓜石販賣,走的就是這條連接牡丹與金瓜石的古道(貂山與百二崁古道)。

102公路18K往下的百二崁古道依舊埋在荒草中,不知何時也能重見天日。往上的百二崁古道先是一段木棧梯,爬上後半段則是水泥木框階梯,站在階梯頂處回首可俯瞰這段新作階梯的全貌,往前看去則是一段盤繞山腰的公路景觀及遠處的基隆山景。 古道爬上山凹處轉過山後,開始出現原始的土階與舊石階混合,過山凹沿著山腰而走,古道旁有休息長椅,在往前走古道旁出現已經崩毀的石砌土地公廟,一塊刻有「福德」的石碑半埋在土中。

茂風聚落百二崁古道上風吹軰格段,此段古道上有難得一見洗金水道、浮竹橋、百年福德石碑、金礦坑道事務所遺跡 , 茂風舊聚落是值得前往踏尋先人生活與居住的各種遺跡與感受。九份溪呈南北向因地形關係每到秋冬季節,強勁的東北季風順溪凹地形凜冽凝聚吹襲而上,往往令茂風聚落住民無法站穩,這也是聚落的夢魘,故有茂(魔)風之名。日據時代茂風聚落因採金的枯竭而沒落,聚落居人為求生存而紛紛搬遷它處,僅留下斷垣殘壁與無盡的哀愁。

九份溪上游無盡的芒草掩住古道,殘存的古道跡象帶領著懷舊的旅人一步步走近被時間與人們遺忘「茂風聚落」。山腰芒草間、九份溪上游已有木樁圍欄,嶄新的簡單木橋跨過細水潺潺的九份溪上游,在芒花掩蓋下只聞淺淺的水流聲而不見九份溪的溪水流動,而走過此座簡單木橋就一腳踩進了消失已久的茂風聚落。

在這崩毀的每道石砌牆內,曾經有過人們居住的笑聲與罵聲、美麗與憂愁,如金芒花雜草、樹木枯藤帶來了荒涼與破壞的景象,實在令人不勝感嘆世間的滄海桑田與景物變遷,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帶來繁榮也帶來落寞,繁華過眼雲煙,最後荒涼鐘將掩蓋一切。 一道潺潺細水流過聚落間,流經石砌堆、箭竹叢,更流過每一家的屋角下,小溪依舊潺潺而流,流過了時間、流過了繁華,也流過人們的悲歡歲月。

從貿風聚落的廢墟中跨過小小的九份溪上游,走過野薑花叢進入搖曳著金黃花絮的芒花枕木步道,爬上這段枕木步道上山崙就抵達風吹軰格,也就是古道的最高點金山福德宮,下牡丹的貂山古道與爬上牡丹山起點。回首俯瞰埋藏茂風聚落的山谷,整片山谷盡被芒草所覆蓋,裡面不僅藏著斑駁的斷垣殘壁、古老石階及廢棄的礦坑,更阻隔了濃濃的人們回憶。

走出蜿蜒起伏、陡峭蠻荒的芒草山谷,山谷的景物隨著天空雲層的湧動而變化,時而柳暗花明陽光灑落忽而陰森幽暗遮去陽光,站在風吹軰格上東北季風陣陣的呼號,對這充滿蠻荒山谷的過往竟有一份眷念。

 

貂山古道全長約有2700公尺,先前因九份發現礦產因而先後曾築運送礦產的輕便路,此路也成為先民來往九份、瑞芳及雙溪、牡丹從事工作及買賣的必經之路。貂山古道不同於金字碑古道的林木參天而是遍長芒草的山谷步道,沿途有崩毀的石厝、礦務所遺址及浪漫淒美的「無緣之墓」。

貂山春色:策杖邀朋步野垌,三貂拾翠路瓏玲,嵐光旖旎陽光白,柳色婆婆草色青,大好春山爭綺麗,無邊金谷鬥芳馨,是誰能繼王維筆,來奪乾坤入畫屏。

「貂山古道」碑記:「貂山古道」緣于日本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因溪流中發現砂金,繼發現金礦,自此採礦者趨之若騖,先後築造運送礦產之輕便車路,與建礦務所醫療站等設施。此路亦成為先民來往瑞芳、九份與雙溪、牡丹從事買賣工作所必經之路。昔時行人絡繹於道,同時亦營造出似真似幻浪漫淒美之山中傳奇--「無緣之墓」的故事。本古道全長約2700公尺,三五好友相邀漫遊於步道之中,除可緞練身體之外,在芳林幽古中亦可領略青山草浪之美,引發思古之情懷。而以春臨大地之際,山崖之間杜鵑鐘萼繁花盛,美不勝收,尤值玩賞。

「無緣之墓」故老相傳,此碑緣由有下數點:

一. 日據時代,一日本採礦技師奉派來台時,與論及婚嫁女友,相約二年返鄉後,共訂鴛盟,卻一去杳無音訊。其女友幾經波折,歷盡風霜,來台尋找,抵礦區,獲悉其男友已因病別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

二. 相傳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愛上本地一名女子,於是返鄉稟告父母,徵得同意後,回台欲予迎娶,其愛人竟已病故,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

三. 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二日籍人士,相偕來到雙溪尋找礦脈,不料一人摔落山谷,重傷而亡,其地點竟是礦脈所在。另一人有感於人生無常,無意開礦,攜同伴骨灰歸返日本。此時死者妻子亦來台尋夫,獲悉夫婿噩耗,即欲回日本,接其夫婿骨灰。時值九月,淒風斜雨,半途感風寒,加上傷心過度竟而病故。事後,當地居民有感於此位日本女性的堅貞,在其病倒之處,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

四. 日據時代,有日本人到此淘金,金未採到,卻傾家蕩產,於是立碑而去。

上述諸說,孰者為是,已難考據,惟識者辨之。

礦務所遺址的石砌牆已被芒草所掩蓋,昔日礦務所係供採礦者辦公、休息及礦業產物堆置轉運中心,並成立醫療站提供採礦者及鄰近村民看病服務。原建築多用青石疊砌而成,間以磚塊興建。當時想必宏偉廣闊,現已荒煙蔓草,雜木成林,牆傾壁圮,人事全非,實有令人不勝今昔之比而發噓唏之嘆哉!

貂山古道全長約2700公尺,三五好友相邀漫遊於步道之中,除可鍛鍊身體以外,在芳林幽谷中亦可領略青山草浪之美,藉此引發思古之幽情。而以春臨大地之際,山崖之間杜鵑等繁花盛開,美不勝收,尤其值得玩賞。墨客文人題為「貂山春色」。

貂山古道及燦光寮古道叉路口,由此往右而去往燦光寮山3000km約需100分鐘,往左而上就是貂山古道2700km也約需100分鐘,回牡丹火車站3000km約需80分鐘。牡丹坑溪發源於三貂武丹坑,順著十三層及定福而下穿過牡丹小村至雙溪共和村與平林溪匯合稱雙溪河流經貢寮鄉至福隆出海。沿著牡丹溪順流而下,十三層聚落內似乎空無一人,連幾隻小狗都不見蹤跡,寧靜的聚落好像只有房舍、老樹及滔滔水流的牡丹溪。

小坑聚落的三貂慶雲宮,靜靜的守護著約十戶的人家。三貂慶雲宮是間有時間歷史的老廟,此聚落以前是貂山古道、燦光寮古道與金字碑古道的入口,金字碑古道是先前淡蘭古道的一段,而經由貂山古道及燦光寮古道到金瓜石採金的礦工經由此地出入,可見在當時此地的繁榮光景,如今官道變遷礦工商人不再,廟前的石厝聚落也已凋零。

牡丹村俗稱「牡丹坑」,介於雙溪與三貂嶺的群山峻嶺之間,宜蘭縣鐵路在穿過三貂嶺大隧道後直下牡丹坑這個小村莊。牡丹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或不甚了解但她一直保有原來的風貌,長久以來變化不大,有如被時間所遺忘的山間小城。走在牡丹的村落間時間似乎變慢,靜靜的好像與外面的世界無所牽連,任由人事物自然的、無聲的、平和的流過。

牡丹小村落地形狹長,住屋沿著牡丹溪溪谷密集而建,形成沿著溪邊屋瓦鄉接的長條式樣,屋後就是山坡稜地,耕種莊家農作及少數的水稻。牡丹自從雙溪本地及附近的煤業蕭條走進歷史後,村民也大舉外移或外出謀生,使得村間更顯寂靜及落寞。

旅遊路線圖:九分隔頂10:00→102公路16.5K大眾爺廟10:20→樹梅坪觀景台10:35→百二崁古道入口102公路18K10:55→茂風聚落11:10→越嶺草山戰備道11:25→休息→貂山古道入口11:40→無緣之墓12:00→貂山古道石碑12:17→牡丹溪燦光寮古道岔路口12:30→十三層聚落12:40→三貂慶雲宮13:10→牡丹火車站13:30(含休息時間)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