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填海

採訪/撰稿  陳佳珣
攝影  張光宗 陳慶鍾 柯金源
剪輯  張光宗

 

海,每個人對她都有不同的想像,對蚵農來說,是生存的依靠;對釣客而言,是興趣之所在。有些人只想看看海的遼闊,放空一下;對海洋生物來說,這裡是牠們的家;環保署卻看到,海可以填埋廢棄物的可能性,想像一下,大海她自己會怎麼想?

牛車在灘地上緩緩前進,彰化縣伸港鄉還有幾戶蚵農,維持著古老傳統,以牛車載運牡蠣,百年來,蚵農的生活變化不大,隨著潮水漲退的節奏,在潮間帶來來去去,但周圍的環境已經大幅改變,北邊高聳的煙囪,是台中火力電廠,南邊有彰濱工業區,兩片土地都是填海造陸而來,突出海岸的工程,改變了海流,讓夾在中間的蚵農,飽受淤砂之苦。

蚵農表示,兩邊都填高,讓這裡像畚箕一樣,砂進得來出不去,灘地一年比一年墊高,蚵就長不大,加上工業廢水往海裡排,以前水產豐富,現在慢慢沒了。得知彰濱工業區要填煤灰和轉爐石,蚵農擔心,污染會讓水質更差。

目前,工業局已經把西三區其中39.2公頃的土地,賣給台電,而台電以煤灰填海造陸的計畫,在民國99年通過環差(彰濱工業區已通過環評,後續變更,需提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除了台電之外,工業局也打算讓中龍鋼鐵填轉爐石,面積19.7公頃,目前正在環保署進行環評審查,在地民眾卻直到最近,才知道這件事,擔心煤灰、轉爐石會污染海洋,反對聲浪逐漸高漲。

以煤灰和轉爐石填海造陸安全嗎?立委特地召開公聽會,台電和工業局認為安全無虞。台電公司環保處長葉顯修表示,煤是經過火力電廠鍋爐1300度的溫度燃燒,產生煤灰形成的穩定氧化物。而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表示,轉爐石是鐵礦砂經過一貫煉鋼廠1500度以上高溫的產品,國外常用於道路、港灣鋪設,是長期穩定無害的材料。

不過,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醫師許立民,卻拿出美國環境部的資料,表示許多填埋煤灰的地點,都有溶出問題,包括砷等重金屬。

環保團體則公布了一份工業局的機密文件-彰濱工業區地下水監測資料,顯示砷已經超過飲用水標準的7倍,錳將近百倍,鐵超過30倍。由於彰濱工業區內有好幾個污染場址,民間團體懷疑與它們有關,而且地下水流向,已經超過大家以往的認知,不是從陸地往海域流動,而是反過來從海岸流向陸地,也就是說,彰化的飲用水安全,正在拉警報。

但工業局認為,21口地下水井,仍符合第二類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及第二類地下水污染管測標準,並不適用飲用水標準。

目前西三區已經完成圍堤工程,不過仍是一片水域,民眾會來這裡抓魚、抓文蛤。而由於台電並沒有做不透水設計,中龍鋼鐵也不打算做,煤灰與轉爐石是否有溶出、擴散的問題,一直飽受質疑。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在環評會中,中龍公司認為西邊的海堤已經是很好的阻水層,海水不會滲透,實際上並非如此。

台電的基礎工程正在施作,煤灰還沒獲得許可,所以不能進場,但已經有廢棄物被夾帶偷渡,道路旁堆了很多鋼鐵業的爐碴。在另一側施工道路上,類似石頭的細小顆粒也有問題,以X光快篩機器檢測發現,鋅就9000多ppm(環境背景值100-200ppm,土壤管制標準2000ppm),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表示,電弧爐碴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從其他個案的經驗,眼睛看到一點點,就表示不只有一點點,以合法掩護非法,夾雜其他廢棄物偷渡,是令人最擔憂的。

光是拿煤灰與轉爐石填海,已經鬧的沸沸揚揚,環保署又拋出廢棄物填海造陸(島)的政策環評,無疑是火上加油,在台中的公聽會,彰化地區關心的團體與民意代表特來與會,阻止公聽會進行,質疑廢棄物填彰濱,公聽會為什麼在台中開。

為什麼要推廢棄物填海造陸?環保署說明,由於掩埋場推動很困難,國內掩埋場可能三年就飽和,加上非法棄置嚴重,以安定無毒的廢棄物填海造陸(島),還可以增加新生地。

政策環評,是作為個案開發的指導方針,目前,環保署規劃填海造陸的料源,分為安定型和控管型,前者如營建廢棄物等,不會有污染阻絕設施。控管型是民眾比較關切的,如爐碴、焚化場底渣,會有防止滲漏的工程規劃和污水收集系統。彰化民眾關切的煤灰,目前屬於安定型。

台灣海域推適合填海造陸(島)嗎?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北辦公室主任粘麗玉表示,環保署的規劃報告顯示,在選址方面,日本有不透水的黏土底層,台灣沿海卻缺乏防漏的黏土層,可能會有滲漏的問題。

填海造陸(島)的政策餘波盪漾,在立法院召開的公聽會中,曾經幫營建署規劃填海造陸規範的立委邱文彥,提到台灣與日本的差異。大阪灣、東京灣為什麼很多填海造地?因為他們是內灣,而我們是開放性海域,海浪衝擊能量大。加上填海工程的密閉性很重要,台灣沿海的密閉性行不行?北部海域的海流就很強;另外在污染擴散部分,污染物質在海邊並沒有往外出去,而是在四到六公里間迴盪,如果從線西擴散出去,外面都在養牡蠣,更令人擔心。

後來環保署在彰化加開了一場公聽會,彰化縣環保局長劉玉平也表達縣府反對的立場,「不希望彰化縣成為填海造陸的實驗場域」。

基於執掌,環保署希望解決廢棄物無處可去的難題,以及到處流竄的亂象,但可能陷入本位思考的危機,再加上環保署身為環評主管機關,又是推動填海造陸政策環評的單位,公正性與超然性必然會受到質疑,以填海造陸(島)的方式處理廢棄物,適合台灣嗎?需要更多的討論。若是不用這個方法,台灣廢棄物的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在漫長的政策環評過程中,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711集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