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大雨中的櫻花手作步道

輯四:如何與大自然愉快相處?─大雨中的櫻花手作步道

雨已經下了好幾天了,正在進行中的福州山「櫻花手作步道」後續工程只好暫停,但我還是按照原本的計畫上山去。我想趁著下雨天上山去試走那條由志工們親手打造的手作步道,就可以觀察截水溝和步道旁的水溝排水的功能,可以作為繼續往下做的參考。

登山的木棧道和水泥道路此刻都長滿了青苔,又濕又滑,我非常小心的往上爬。整座空山不見人影,連鳥叫聲都聽不到了,沿途只見落葉和落下的山櫻花。翻過了第一號亭,走到水泥道的終點,便是我們親手做的「櫻花手作步道」的起點了。我反覆踩在由碎石子、泥土和落葉夯成軟硬適中的步道上嚮往著,有一天,從這個起點開始,「櫻花手作步道」可以往上、向下延伸到中埔山,成為這座盆地南方郊山裡一條由市民們「共同創作」的最具生態保護概念的「手作步道」。

這條手作步道和一般的水泥道路不同的地方有很多,最大的不同在於排水的觀念完全相反。水泥鋪面是外側高,將雨水迅速流到沿著山緣內側的水泥溝內,再透過地底下的水泥管道排出去,這樣可避免大量雨水沖刷山坡地造成泥土流失。手作步道則是內側高外側低,先藉由大容量的截水溝將大量的雨水收集起來排放出去,讓剩下的雨水一部分透過泥溝流向需要較多水分的濕地,剩下的雨水通過手作步道的表面,一些被步道吸收後進入地下水層,一些則流向山坡,這時候雨水的沖刷力道因為雨水的重量和加速度都減少後,也大大的降低,不容易造成山坡地的泥土流失,反而讓手作步道四周充滿了動植物生存的好環境。濕地可以復育台北樹蛙和螢火蟲,步道本身及附近植物也得到適當的雨水灌溉。

這讓我想起開放式和啟發式的教育之不同於僵化的填鴨的制式教育。填鴨式的制式教育就像是在山裡面開了一條看似方便耐用的水泥道路,不但扼殺了所有可能的生物生存的機會,下雨後反而因為濕滑讓人寸步難行。手作步道是尊重山脈原來的模樣,順著原來就有的動植物、山勢和水流的方向,很仔細的打造一條沒有破壞力反而有建設性的道路,這不就像是開放式和啟發式的教育嗎?同樣是一條通往知識和學習的道路,細緻溫柔和粗暴簡陋是不同的。

當我正走在這條手作步道時,忽然接到了兒子打來的電話,他聽說我正走在雨中的山路時非常驚訝:「很危險呢,你在幹什麼?趕快下山吧。」我走到二號涼亭和他繼續說話。我想起當兒子滿三歲時,我們送他去一間標榜著以遊戲玩耍為目的的幼稚園,屋子裡有許多不同的遊戲角落,沒有提早的英文和中文學習,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玩樂中學習不同的知識,嘉興公園是他認識動植物的地方。兒子上小學以後的功課一開始跟不上其他同學,放學後老是被老師留下來寫功課,我騙他說這是「留學生」,那是因為老師特別喜歡他。雖然輸在起跑線上,而且挫折不斷,但是後來他的學習卻漸入佳境,直到大學畢業申請出國念書時也意外的順利。

我彷彿看到兒子一路上的學習,就像是走在一條「手作步道」上,潛能和創造力漸漸被開發。我常常從兒子身上看到自己早已失去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雨中,我和他討論著返回台灣後的工作和生活,聽著雨聲,我覺得好幸福。

*本文轉載於《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究竟出版社提供

 

書籍相關資料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