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講座紀錄】 北面講堂-淡蘭古道 百年風華分享會

編按:本場講座源起於The North Face與健行筆記聯手推動的探.秘.淡蘭系列活動,本計劃自2018年起以實際行動響應無痕山林、步道維護等環境永續推廣,不僅如此,2020TNF100 越野跑活動也選定淡蘭山徑做為賽道,鼓勵跑者踏上古道、擁抱自然,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本文收錄講座精華紀錄,帶你一起用閱讀的方式、深入了解淡蘭古道的不同面向!


本次講堂邀請了四位淡蘭古道達人-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徐銘謙、台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 吳雲天、淡蘭古道識別設計師 蕭青陽、自然手繪師 沈恩民四強聯手,以步道歷史、生態旅遊、藝術設計及手繪速寫等不同觀點,來跟大家分享他們眼中的淡蘭古道。每一位講師都大有來頭,活動還沒開始就令人充滿期待。

5895747e182c8a1cc115ee324f23d855.jpg報到人龍從3樓排到了1樓

265b35887c8f6cbefaa164732e9819aa.jpg

現場高朋滿座

/走 ‧ 讀 ‧ 淡蘭/

打頭陣上場的是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老師,有在關注手作步道相關訊息的人對他應該都不陌生,說真的半小時拿來細數他的經歷都不一定足夠,但徐銘謙老師還是盡其所能的把很多精華濃縮再濃縮,就是想傳遞更多的資訊給大家,在這一段我們看到了整個古道計畫的起始、實作到後續維護討論。

9c4f5834ab488fa30f26fa12927570db.jpg

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老師

計畫緣起

以「一手拿筆、一手鋤頭」作為開場,徐老師講起古道開路不只是單純的勞力付出,更要考量如何以山徑串聯土地與文化的記憶。徐老師從西班牙朝聖之路開始談起,引伸到香港如何入選國家地理學會「全球最佳步道」前20名,展望到加拿大串聯出全球最長的步道;每條步道想保存的文化特色、歷史意義不盡相同,這些國外長程步道的建構概念,也為淡蘭計畫帶來養份。

定線準則

淡蘭古道其實只有一條官道,如今名為「淡蘭北路」,但是從常民的生活記憶來說,從台北走到宜蘭的路不只官道,還有很多路線,是為綿密的路網,生活民道的「中路」及商道為主的「南路」也都有一定的歷史意義。淡蘭路網的發展跨距超過兩百年,這麼大的命題要如何去找出關鍵路線,八個定線原則就此建立。

  • 具歷史意義且文獻支持度高
  • 連結重要景觀與文化資源
  • 遊憩系統的考量
  • 與其他路線的串連性
  • 交通易達之路線端點
  • 自然度或古道保存度高
  • 避開災害敏感區
  • 路況不具危險性且低成本整建

定線歷程

例如中路原始的地圖可以看出有很多的空白區段,所以要從地方誌開始研究。最早開始有資料的是噶瑪蘭廳志的記載,首先是成立聚落,後續開始向外開墾、出現延伸,步道路網因之而生。很多時候要深入去推敲探訪、才能找出適合的軌跡來。

a00f08b1f4dba1cbc1785f6b955210ea.jpg

▲ 簡報上呈現淡蘭北路、中路、南路的地理位置

跨縣市的難題與長久性

定線後開始整建,說實話跨縣市合作是比考證還要難的一件事,尤其是執政者的替換、亦會帶來不同的風格做法,因此先訂定每年在不同縣市的會師計畫。第一年是台北剝皮寮的啟動記者會,第二年則是基隆大會師,去年在新北正式啟動淡蘭國家級步道,而今年則移到宜蘭外澳,協助淡蘭與日本締結友誼步道。在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再加上在地民眾與步道志工的共同協助,期許讓步道永續活絡。

居民、志工與政府單位的定位點

古道需要定期整理,才不會重新被荒煙蔓草淹沒。千里步道協會致力推展的「手作步道」,強調「雖為人作、宛若天開」,用現地材料修復古道,讓它維持最天然的模樣。

在傳統聚落中,農曆2月2日土地公生日,村民會聚集吃福,並同時召集青壯去修復鄰近步道,維護聯繫的路徑。而當村落人口開始老化,外界的志工就要去填補這些空缺,帶領年輕人接手進駐,以期與地方產生連結情感、進而鞏固步道志工的系統運作。當然手作步道不應該只有志工在努力,志工能做到的事工程也可以,原理很簡單,就是處理好水的問題,把人路跟水路分開、做適當的導流,可以讓整體的保護更加完善。

分級制度的必要

要如何保持自然、又能讓人活動,得靠分級制度去管理。第一級是人工化的步道、第三級是保持自然狀態,第二級則介於兩者之間;以淡蘭古道而言,北路是大眾可及,中路是第三級以上的步道,藉由這些區隔可以把人帶向適合的路線,在建置比較完善的步道上,大型活動的舉辦也比較不會對環境造成威脅。


/行 ‧ 旅 ‧ 淡蘭/

接棒的吳雲天老師是台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這些講者們是互相熟悉的好朋友,但多在郊外巧遇,像講座這樣的場合才能在台北碰上。吳雲天老師笑著說,中華山岳協會的藍天隊江啟祥大哥砍草,千里的銘謙老師鋪路,等一切完善後,就換他出馬負責玩,這造訪的次序也顯示在講座的講題順序上。

87618aaa4817f4c9c3ca3e7dbc8ec84e.jpg

▲ 圖/吳雲天老師提供

何謂森川里海?

吳老師指出淡蘭古道有獨特的地質文化,橫跨四個縣市,有七八成在新北範圍,大部分涵蓋森林小溪。淡蘭古道最早以前是海路,從金山到基隆,直到鄭成功率璋泉粵三籍先民大批遷入台灣開發,才越來越廣,截彎取直,逐漸走入山區,而從100年前淡水廳、噶瑪蘭廳分布區域上面的黑點顯示,可以發現有人生活就有古道的存在,這些聚落就是接點。所以整個淡蘭古道可以用森川里海四字來代表。

7f31d1c69bb709021af1181d6d6a7ed3.jpg

▲ 台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吳雲天老師

喜歡旅遊的人大多很重視地圖,而手繪地圖比制式的多了一種溫度外還會記錄先民口述的故事,是很會玩的吳老師最愛。

de1a38331a1a5f19aecd0a0ff220c43a.jpg

▲ 圖/吳雲天老師提供

上圖噶瑪蘭廳志中寫的「水返腳」,就是現在的「汐止」。吳雲天老師日前規劃了一條從汐止出發的路線,開始三天的行走。淡蘭路網的地形地貌精彩豐富,時而向陽時而向陰,多雨乾燥錯綜,一路上氣候不斷地變化。有時在山中行走,眼前突然出現巨石塔,進而研究發現是以前的煤礦區,人在山底挖,煤礦則走空中的路,這種不時出現的小驚喜,是行走淡蘭的樂趣。

eb172219f48f4b878c8a8835de9d4622.jpg▲ 淡蘭古道上的土地公廟(圖/吳雲天老師提供)

而在淡蘭古道上最常見的就是土地公廟,因為先民開墾需要信仰的支持才能完成這樣艱辛的工程,相對的開墾中客死異鄉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屬陰廟的金斗公廟也很多。在這路上可以看到挖黑金跨時代的故事,見識質地堅硬的石頭拿來做的石拱橋,再加上沿路盛開艷紅鹿子百合,從人文生態到歷史遺跡,一次滿足。

a9c7bd2ce3d5ff8d00b0a79377dc1f86.jpg▲ 出淡蘭、望見龜山島(圖/吳雲天老師提供)

隨著照片的播放,我們跟著老師走過了牛隻漫步的桃源谷,看到了水梯田、望見龜山島,就像玩了VR(虛擬實境)一般。老師笑著說,淡蘭古道有完善的路網,就算不開車、只想短程踏青,也有一天的行程可選。貼心的老師還做了三個上路前的提醒、三個必去的推薦景點,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吧!

上路前的三個提醒

  • 虎頭蜂:夏秋交接之時,虎頭蜂群紛紛出來活動,行走需特別注意。
  • 滑倒:多雨的地區很多路面都是滑溜溜,需著登山鞋、健行鞋前往,切勿穿涼鞋拖鞋。個人曾在大雨中至淡蘭古道擔任踩線特派員,深有感悟。 
  • 螞蝗:潮濕之處在山中免不了的攻擊,有時候就當捐點血吧。

三個必去的推薦景點

1. 九份金礦博物館

金礦博物館的館長,因為爸爸是礦工,為了紀念之故,在採礦年代結束後收購了用不到的器材成立博物館收藏。館藏保養良好,每項物件至今都仍可使用,館長甚至還會去採礦石來淘金沙,用水銀提煉。在博物館現場可以體驗淘金、聽聽礦坑小故事,教科書可不會告訴我們金礦坑與其他礦場不同的點是沒有沼氣,所以可以點明火,採礦時用電氣石產生乙炔,再由乙炔產生的量來決定火的大小…還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情節等著去發掘呢?快親自走一趟吧!

2. 燦光寮12

它是一棟保存完好的石砌古厝,展示著台灣300年前使用的農具,錯過可惜喔!

3. 遇見雞母嶺

旅行的重點之一就是吃好吃的東西,在這邊不僅有滿桌在地佳餚,還能看蕭學苑大哥復育的水梯田,有吃有玩還能長知識,好地方不去嗎?  (遇見雞母嶺FB粉專)

672bc12eddc62af4148ce259fde3fd61.jpg

▲ 遇見雞母嶺的在地美食(圖/吳雲天老師提供)


    淡蘭

淡蘭古道識別設計師蕭青陽老師同時也是步道宣傳影片的執導者。身為藝術家,開場與前兩位講者截然不同。全暗的舞台,現場放起了慢音樂、搭配照片說起故事,緊湊的講堂步調似乎也跟著悠緩了起來。

539cc91ad9d7b5f7d429f2dfe07d304e.jpg

淡蘭古道識別設計師-蕭青陽老師

蕭青陽老師開場先介紹了三款實用的app。他認為,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要學會善用手機,讓手機成為隨行的登山專家以獲得知識,這樣就算是自己獨行,山行也可以很充實。蕭老師依據自己的習性喜好,推薦了三款app給大家認識。

Shazam

老師是由唱片封面設計起家,所以對於好聽的歌特別敏感,在爬山時聽到好音樂,就會開啟app幫助紀錄。

Radio Garden

一樣是音樂相關的app,旋轉地圖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電台,亮點表示可以點選的電台,點選後直接開啟、可同步電台播放的音樂!

形色

走在淡蘭古道上,發現路邊的植物都不認得該怎麼辦?不用害怕,拿出app對準後便可知道名稱。而且不只是真實的植物,對上圖片也有一樣的效果,甚至可以拿來對人臉。經過app辨識,蕭青陽老師屬仙人掌科,那你呢?

0a274036173a80615d8e6f04caec9cef.jpg

▲ 左為淡蘭指標最初的設計模樣,右為銘謙老師被抓上台分享手勢口訣

淡蘭古道識別 雙扇蕨

講完app後,就進入說故事時間,先是古道指標設計的血淚史,看似簡單的雙扇蕨線條,被退的次數卻大破紀錄。淡蘭古道中的雙扇蕨成雙成對,且一定是面對東方,所以向西面看不到;而且每個時期的雙扇蕨長得不盡相同,到底怎樣才是正確的植物樣貌,讓專家們大傷腦筋。而大家最後看到的淡蘭古道識別,長得其實最像雙扇蕨還是小BABY的時候喔!說不過癮,蕭老師還請徐銘謙老師上台表演手勢口訣,以分享雙扇蕨的精髓。

0e7c9b0f06b6bc8402260afaf7684f70.jpg

▲ 淡蘭指標-雙扇蕨最後定稿的模樣(圖/Alan詠倫

de5d569c0384fe44ba589b3b8b8f9d4c.jpg

▲ 不同時期的雙扇蕨,長相都有點不同!(圖/Carmy)

古道上形形色色的故事

故事說著說著,突然就冒出世界步道大會參展影片的畫面。影片從古早時期、阿公的尋親故事開始,輕輕的音樂搭配翻山越嶺,阿公帶著日幣尋親卻因為貨幣貶值,十萬塊變一塊的真實故事,隨著影片穿越時空、重現眼前。在長輩的口述下,我們認識了古道上謝神的布袋戲,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在其間穿梭的故事。

蕭老師表示,他喜歡帶各種「非山友」類型的朋友上山,也許是咖啡師,也許擅於古箏、書法,每種不一樣的人,都有他享受古道、感受山徑的方式,就如同以前的人們,在同樣的場域裡過著不同的生活。

5d073704d2d69a7de4638888b270aa58.jpg

▲ 寫書法的朋友,以筆尖吸飽澄澈溪水,在大石上自在揮毫

對蕭老師而言,走古道時除了探索想知道的知識外,也能夠像日常生活般,做些平常就喜歡的事。例如慢慢的磨墨、泡茶,在山裡感受這些味道。就像他的小兒子總愛問:「我們為什麼在這裡?要做些什麼?」孩子單純的問題,啟發了老師的想法,在古道裡面只有往前走嗎?其實停下腳步,試著在山裡慢慢生活,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體驗。於是他找了喜愛瑜珈的、喜歡野跑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朋友與他一同上山,在山裡重現自己原本就喜歡的日常,悠閒愜意。

但是在山裡寫書法、練瑜珈,不會讓其它山友側目嗎?蕭老師笑了笑,直言:「有衝撞才有想法與思考,就算是專業的登山人,對同一件事情也會有不同的想法。我們用自己的想像與山林對話,一同追尋祖先的腳步、但做些不同的事情,最終都能推動古道的熱絡,我覺得都蠻好的。」蕭老師徐徐的話語,帶給台下很多不同的想法。


/手 ‧ 繪 ‧ 淡蘭/

講座來到最後,與其說是聽講,不如說是看了一場表演,由自然手繪師沈恩民老師隆重鉅獻。

f983dea7f4893dbac5a429ea396888eb.jpg

自然手繪師-沈恩民老師

7b0963356968c8da2553a8dd397713a5.jpg

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這一切,從一個叫「路邊」的故事開始。

「小時候我住的旁邊有山,可以看見藍天白雲,溪裡有小魚小蝦,他們是我的朋友。我每天回家會經過小溪溝、破破的古廟,古廟前的凹地裡有水,會走過一排紅磚房圍起的小巷弄….」流暢的話語伴隨一張張插畫輪播的投影片,就像看繪本說故事的場景一頁頁翻過,田埂水井、森林小徑…這讓負責記錄的我傻眼了,手忙腳亂卻好像什麼都不能做,那不如就放下工作好好欣賞吧。

58a18bf4d0a1dffed3ae33d4a2cf4ae3.jpg

▲ 小時候的家(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be1c5ec7162b677d0694cf614d47f15d.jpg

▲ 長大了,走進現代化的城市(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故事的轉折其實是很多人的生命歷程,追求成績學歷,接著賺錢、要車要房,永無止盡的追尋,從小時候被教導要努力,到自己發現要努力,最後卯足全力衝刺也達不到的目標,然後呢?

「經過很多很多的努力,有一天回頭看才發現家不一樣了,開始”發展”,老禮堂變嶄新的教學大樓,天然湧泉變成水泥水池,溪溝被整疏蓋上水溝蓋變馬路的一部分…我的魚蝦朋友也消失了。」故事的結尾帶著深深的惆悵。

認識淡蘭古道的過程

沈老師2017年開始參加嘉明湖的工作假期,也因此認識千里步道協會。他曾經跟很多人一樣討厭中低海拔的山,因為在樹林裡又濕又悶熱,跟高山完全不同,也不懂古道是甚麼,跟著調查後看到小時候熟悉的場景,溪溝中有小生命,讓他像變回小朋友般的興奮。

4602a8104ffb7fcc027420781e3303e5.jpg

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而古道調查時除了尋路,同時也會做聚落調查,這才發現村民都會想留下老東西,也想將故事流傳下去。這一切讓沈老師開始投入相關工作,於是接續著吳雲天老師的旅遊生態鍊,出現了一個連結:「江大哥砍草-銘謙鋪路-吳老師規劃-沈老師跟團」,其實這樣的連結是非常棒的,透過不同環節的分工,能讓古道從文史調查的領域,慢慢的回到一般人的生活中。

723afaaf1e3fb878bd1fd908f2aaf54c.jpg

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龜山島視角 手繪風重現

既然是跟吳雲天老師的路線,吳老師所展示的龜山島視角照,再度被沈老師以手繪風出現,這是一種有趣的呼應。(不妨再往前滑回吳老師的段落,比對兩張照片喔!)

c253eea14bbb641daa1155e25229ed34.jpg

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沈老師的手繪講座紀錄&講者親筆簽名

先前三位講師在台上分享時,沈老師一直在台下默默手繪紀錄,並於會後邀請每位講師親筆簽名,為這場講座留下最特別的紀念。這就是手繪師的浪漫吧!

4cdfde43fcdbd1a7d18b1f43d642393c.jpg

▲ 徐銘謙老師簽名(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6645c1247f2ad696540dfc8e2ff66f66.jpg

▲ 吳雲天老師簽名(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2c356b34c05fb4c882e101189986b310.jpg

▲ 蕭青陽老師簽名(圖/沈恩民老師提供)

走上淡蘭 開啟你自己的朝聖之旅吧!

聽完四位大師從古道歷史、生態旅遊、生活藝術到自然觀察的深入剖析,你對這條「台灣的朝聖之路」是否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了呢?這個秋季,就讓我們一起踏上歷史之路,用雙腳認識自己的土地,在百年古道上開啟你的朝聖之旅吧!

The North Face長期追求與自然共好,暨2018年舉辦全台無痕山林體驗日,2019年更投入淡蘭古道手作步道維護,並發起2018TNF100賽道-打牛崎古道定期淨山,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本次的淡蘭古道尋寶任務,你每走1公里,The North Face就捐出1元予千里步道協會,協助協會持續推動手作古道,維護你曾走過的土地,以達成推動環境「永續步道」之目的。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快來參加吧!

6c803d8d5e08023dfbea273ee48ed2b6.jpg


9d2a52b189f1d237053e40e9c79537f0.png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